何家丽试了试,穿上更舒服,一点都不会漏点。
她动了动,也很舒适:“妈,挺舒服的。”
“舒服你就洗洗带着,等穿着不舒服了就写信回来,我再帮你做大一点。”
“妈~”
“家丽,你在外面,照顾好自己,不要让人欺负你啊。”
虽然何家丽有点害羞,可刘美心还是给她讲了些生理知识。
只有刘美心和何常胜两个人的时候,何常胜叹了口气:“这形势,也不知道以后会如何。”
刘美心安慰他:“家丽大了,可阿文还小。她才九岁,上学又晚,等她毕业还有这么多年呢,别担心。”
是的,何家文上学比较晚。
刘美心算了一下,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她刚好可以参加。
也不是她自己上学晚,现在的孩子上学都比较晚。
城里的孩子还好,有些上学早一些,但是农村的孩子一般都是八九岁才上学,有的十来岁才上学。
这么大的孩子在家里都是个能干活的,不管是带小孩子,还是喂鸡养鸭。
何家文放学回来都是帮着何文氏带小的。
刘美心过了暑假想要送何家艺上学。
7岁,可以上小学了。
何家欢也3岁了,可以去托儿所了。
到时候何文氏照顾何家乐自己,也不那么累。
“常胜,家丽要走了,咱们抽个时间,去照相馆照全家福吧。”
“行,去。”
“那就明天吧?明天休息,咱们上午去。”
“好,那就明天去。”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刘美心宣布:“咱们今天去拍一张全家福,再给你们每人各自拍一张单人照。”
她们听到都惊呆了:“妈,真的啊?”
“真的给我们拍单人照?”
刘美心点头:“真的,自己去找你们的衣服穿吧。”
等到孩子们换衣服的时候,何常胜悄悄问她:“美心,拍一张就行了吧?”
刘美心摇摇头:“咱们以前哪有照片啊,阿丽也没什么照片,想找个小时候照片都找不到,多拍点留着纪念。
到时候咱俩也拍一张,也不是经常拍,咱俩承担的起。”
“行吧。”
到最后,除了五个孩子各自单独拍了一张,何文氏也单独拍了一张。
刘美心和何常胜拍了一张夫妻照。
全家福刘美心洗了三份,其它的只洗了一份。
有底片,刘美心自己都可以洗,她空间里收拾的都有暗房。
拿到照片的时候,虽然是黑白照片,但是拍的真的有复古的这种感觉。
一看就是这个味,六十年代的感觉。
不过这也确实就是六十年代。
何家丽拿了一张全家福带走。
“我想你们了我就看看照片。”
听听这话,多招人心疼啊。
何文氏口述,刘美心代笔,写了两封信寄回老家,连带着一张全家福。
信是给常胜的妹妹还有小姨的。
何文氏想念家里的亲人和自家屋子。
可现在家里有个小五,她离不开,要不然小西送到托儿所,她就可以回老家看看了。
何家丽他们这些知识青年离开的时候,都是卡车接送,绿色的大卡车。
街道上人来人往的送行,每家都拉着孩子在做最后的交代。
除了家长,街道办也敲锣打鼓的,这些孩子们身上都佩戴着大红花。
卡车上拉的横幅都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用我们的一双手,辛勤劳动创造出未来。
……
马上要上车了,何文氏还在交代:“阿丽,你要是不适应就写信回来。到时候让你爸想办法。”
“阿奶,你别担心我,我肯定能适应的。”
何家文眼泪汪汪的看着她:“大姐,你要经常写信回来啊,我舍不得你。”
何家艺拉着她的衣角:“大姐,我也舍不得你。”
何家欢凑在何家丽腿边:“大姐,还有我。”
大家挨个叮嘱,小五也在啊啊的不停,好像是和何家丽说话。
何家丽摸了摸何家欢,又捏了捏小五的小胖脸蛋:“小五,大姐要走了,你在家要好好吃饭,好好听阿奶的话。”
小五还小,他听不懂大姐在说什么,但是看他姐摸他脸,觉得在和他互动,首咧着嘴笑,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何家丽亲了亲小五的脸蛋:“哈喇子都流出来了,小五真是个口水娃。”
“啊,啊。”
最后上车的时候,汤为民还跑过来对何家丽说:“家丽,咱们距离也不是很远,记得保持联系啊。”
他俩没有分配在一起,汤为民可不开心了。
何家丽敷衍的点了点头。
张秋芳也和她家里人告别过了,来到何家丽身边,和汤为民告别。
最后张秋芳和何家丽上了同一辆车,汤为民去了另外一辆车。
看着卡车离去,刘美心还看到了何文氏偷偷的擦眼泪。
“妈,我们回家吧。”
“回家。”
回到家,一路上有点沉默。
何家丽走了,家里像是少了什么,却又像是什么都没变。
刘美心就说:“妈,要不然等暑假过后,老三上小学,我把老西也送到托儿所?到时候你只带老五,也轻松一点。”
何文氏觉得孩子太小了:“欢欢才3岁,送托儿所太小了吧?我不放心。”
连吃饭拉屎都还不会自己弄,送托儿所,何文氏不放心。
“阿丽走了,阿文和阿艺上学,你自己带两个,还这么小,太累了。”
何家艺举手:“妈,我在家看弟弟妹妹。”
“嗯,想法是好的,值得表扬。可你要上学呢。”
“妈,我才7岁,不用这么早去上学,大姐二姐上学都比我晚。”
“我觉得你挺聪明的,不上学可惜了,还是上学好。”
何家艺听到刘美心夸她聪明,开心的不行。
何常胜回屋之后也问她:“家艺现在上学早不早啊?”
要说何常胜这一点还真的挺好的,他从不在外面反驳刘美心。
有疑问也是回到房间,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才会提出问题。
“7岁可以去上学了,家丽和家文上学就有点晚。”
六七岁上小学,她觉得挺正常的。
后来还规定了不满七岁不能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