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章 萌芽出生

2025-08-24 2200字 7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热浪蒸腾的训练场突然陷入寂静,唯有远处树梢的蝉鸣在聒噪。潘老去而复返,手中握着两根缠着红绸的精钢短棍,金属在烈日下泛着冷光。他将其中一根抛向吴老,棍尾红绸猎猎作响:"老东西,别光动嘴皮子,敢不敢比划比划?让娃娃们看看真章。"

吴老稳稳接住短棍,银冠上的流苏跟着轻颤。他扯了扯靛蓝色苗服的袖口,露出腕间银镯:"姓潘的,你这把老骨头还经得起摔?当年在雷公山,要不是我留手......"话音未落,潘老己如离弦之箭欺身上前,短棍带着破空声首取面门。

两人身形交错的刹那,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潘老使出的是典型的汉族短兵技法,大开大合间虎虎生风,棍影化作层层叠叠的银网,逼得吴老连退三步。但见吴老脚尖轻点沙地,身形突然矮下半尺,如灵蛇般贴着棍影游走,苗家独特的"游龙步"让他在方寸之间辗转腾挪,手中短棍时而如藤蔓缠绕,时而似毒蛇吐信,专挑潘老招式间的空隙反击。

"看好了!"潘老暴喝一声,短棍突然变招,使出少林疯魔棍法中的"怒击山岳"。棍势刚猛无俦,空气都被震得嗡嗡作响。吴老却不慌不忙,银镯相撞发出清越声响,手中短棍划出诡异弧线,竟顺着棍势缠上潘老手腕。这正是蚩尤拳中"藤缠虎"的变式,以柔克刚的妙处展露无遗。

两人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潘老的招式大开大阖,每一击都带着开山裂石的气势;吴老则灵动多变,招式间暗藏玄机。沙地被两人的脚步犁出深深的沟壑,红绸翻飞如血,在烈日下格外刺目。

激战正酣时,潘老突然弃棍,改以拳法强攻。他施展出八极拳的刚猛招式,拳风呼啸,首逼吴老要害。吴老见状,也抛下短棍,双掌翻飞,蚩尤拳的刚猛与灵巧尽数展现。两人赤手空拳,拳来掌往,打得沙尘飞扬。

"老潘,试试这个!"吴老突然大喝,身形急转,使出蚩尤拳中的"蚩尤降世"。这一招刚猛至极,掌风所至,竟在空气中留下道道残影。潘老不敢小觑,沉腰坐马,使出太极拳的"揽雀尾",以柔劲化解吴老的刚猛攻势。两股力量相撞,发出轰然巨响,震得众人耳膜生疼。

观战的我们屏息凝神,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只见两位老人招式变幻莫测,汉族武学的刚猛与苗族武学的灵巧在他们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时而如雷霆万钧,时而似春风化雨,让人叹为观止。

激战正酣,潘老突然跳出圈外,抬手示意暂停。他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老吴,你这蚩尤拳确实厉害,但刚猛有余,变化不足。要是能融入一些汉族武学的以巧破力,怕是更上一层楼。"

吴老整理了下略微凌乱的苗服,银镯碰撞声清脆依旧:"哼,你那套刚猛路子,遇到身法灵活的对手,怕是要吃大亏。苗族武学的精妙,就在于因势利导,你以为是蛮力就能破解的?"

潘老大笑起来,捡起地上的短棍在空中耍了个花:"所以说,咱们两家武学就该取长补短。你看刚才你用'藤缠虎'破我棍法,若是能在缠住对手后,接上八极拳的崩劲,定能一击制敌。"

吴老着银镯,若有所思:"倒也不是不行。不过你们汉人的刚猛招式,得配上我们苗家的步法,才能发挥最大威力。就像你刚才那招'怒击山岳',若是配合'游龙步',从侧面突袭,威力至少翻倍。"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激烈讨论着武学融合的可能。他们的话语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一扇全新的大门。我看着沙地上凌乱的脚印,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刚才两人的招式变化。

汉族武学的刚猛,苗族武学的灵巧,在我眼前渐渐交织成一幅全新的画面。我忽然想到,既然两种武学各有千秋,为何不能创造出一种刚柔并济的杀招?以汉族武学的刚猛为矛,破开敌人防御;以苗族武学的灵巧为盾,躲避攻击并寻找破绽。

这个念头一旦出现,便如野草般在我心中疯狂生长。我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中推演招式。想象自己以八极拳的崩拳强攻,当敌人防守时,突然变换身形,使出蚩尤拳的"苗岭鹰击",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发动致命一击。

"小子,发什么呆?"潘老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吓得我一激灵。我睁眼一看,两位老人不知何时己走到我面前,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我红着脸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原以为会被嘲笑异想天开,没想到潘老和吴老对视一眼,竟同时抚掌大笑。

"好!好!"潘老兴奋地拍着我的肩膀,"想不到我们讨论半天,倒是让你这小子悟到了关键。武学之道,本就该不拘一格。"

吴老也赞许地点点头:"不错不错,能想到刚柔并济,倒是有些天分。不过想法虽好,可要真正练成,还需下苦功夫。招式的衔接、力量的转换,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死。"

在两位老人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将这个想法化为现实。训练场上,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些动作,不断调整发力的时机和角度。汗水湿透了衣衫,手上也磨出了血泡,但我却乐此不疲。

每当遇到瓶颈,潘老和吴老就会亲自指点。潘老教我如何将八极拳的刚猛发挥到极致,吴老则传授我苗族武学中以巧破力的精髓。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那个尚显稚嫩的杀招雏形,正在一天天变得完善。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训练场上,为两位老人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看着他们依然精神矍铄地讨论着武学,我心中充满感激。这场双老之间的比试,不仅让我见识到了汉族武学与苗族武学的魅力,更点燃了我对武学融合的热情,让我在武学之路上,迈出了全新的一步。而那个刚刚萌芽的杀招,或许将成为我在这条道路上,最独特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