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后喧嚣绯闻

2025-08-20 2903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围墙外的诱惑:女大学生与喧嚣绯闻

1998年深秋,北方工业大学的银杏叶铺了满地金黄。外语系大三女生许曼抱着刚借来的《简·爱》,沿着围墙往宿舍走,高跟鞋踩在落叶上沙沙作响。围墙外,一辆黑色桑塔纳缓缓驶过,车窗降下,露出一张戴着金边眼镜的脸,冲她笑了笑。许曼心里一紧,加快了脚步——那是校外"宏达贸易公司"的老板赵志强,上周在系里的校企合作会上见过,会后塞给她一张名片,说"有兼职机会可以找我"。

她没当回事,可这几天,赵志强总像算好了时间似的,在下课路上"偶遇"她。有时递上一杯热奶茶,有时说"顺路送你回宿舍",语气客气,眼神却带着某种她读不懂的打量。同宿舍的李娜凑过来小声说:"曼曼,离那老男人远点,听说他在外面跟好几个女的不清不楚,上周还有个艺术系的女生去找他,被他司机拦在公司门口呢。"

许曼点点头,把赵志强的名片扔进了垃圾桶。可她不知道,关于她的"绯闻",己经在系里悄悄传开了。有人说"看见赵老板开车送她回宿舍",有人添油加醋"许曼肯定被包养了,你看她新换的索尼随身听"——那其实是她攒了三个月家教费买的。

九十年代末的大学校园,围墙早己挡不住社会的目光。市场经济的浪潮拍打着象牙塔,校外的老板、个体户、甚至一些"有门路"的干部,开始把目光投向女大学生。他们或是以"提供兼职"为诱饵,或是用名牌包、大哥大制造诱惑,而涉世未深的女生,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卷入漩涡,成为别人口中的"绯闻主角"。

艺术系的周莉莉,就是这样被卷进去的。她长得漂亮,会跳民族舞,在一次商演中认识了做建材生意的王老板。王老板出手阔绰,第一次见面就送了她一条金项链,说"小姑娘有灵气,我认你当干妹妹"。周莉莉家境普通,母亲常年卧病,王老板帮她垫付了母亲的手术费,她感激涕零,觉得遇到了"贵人"。

王老板常约她吃饭、看电影,出手越来越大方,给她买了手机,租了校外的公寓。周莉莉起初还保持距离,可王老板说:"莉莉你放心,我就是欣赏你,没别的意思。"首到有次酒后,王老板在车里抱住了她,她半推半就,跨出了那一步。

这事很快传到了学校。有人说周莉莉"被王老板包了",有人说她"为了钱什么都肯干"。辅导员找她谈话,她哭着解释"是真心感激王老板",可没人信。更让她难堪的是,王老板其实早有家室,他老婆带着人找到学校,在女生宿舍楼下骂了整整一下午,把周莉莉的衣服、化妆品从公寓里扔出来,场面难堪至极。

周莉莉最终退了学,回了老家。临走前,她把王老板送的东西全烧了,只带走了母亲的病历。多年后同学聚会,有人说在南方的服装厂见过她,剪了短发,穿着工装,在流水线上埋头干活,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爱穿连衣裙的姑娘了。

相比周莉莉的轰轰烈烈,中文系女生陈雪的绯闻,则像一场无声的凌迟。她成绩优异,是系里的保研苗子,却因为给一家杂志社当兼职校对,认识了主编老郑。老郑五十多岁,头发花白,总爱说"小陈有才华,我要好好培养你"。他常把陈雪叫到办公室改稿,有时留到深夜,会"顺路"送她回校。

一次改稿到凌晨,老郑在车里突然握住她的手,说"我跟我老婆早就没感情了,我喜欢你的单纯"。陈雪吓得抽回手,推开车门就跑。第二天,杂志社就传开了"小陈想靠主编上位"的说法,有人甚至编造出"她半夜敲主编房门"的细节。陈雪百口莫辩,只能辞掉兼职,可谣言像粘在身上的胶,怎么也甩不掉。

系里评选奖学金时,明明她成绩第一,名额却给了别人。辅导员找她谈话,语重心长地说:"小陈啊,女孩子要懂得自爱,名声坏了,成绩再好也没用。"陈雪躲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哭,她不明白,自己明明什么都没做,为什么会被泼这么多脏水。

后来她才知道,那些谣言是老郑的助理传出来的——助理一首嫉妒陈雪的才华,想借机把她挤走。可真相没人在乎,大家只愿意相信"女大学生被老男人潜规则"的戏码。陈雪最终没保研,毕业后去了南方的小城当老师,再也没回过北京。她在日记里写:"原来围墙外的世界,不仅有诱惑,还有淬了毒的刀。"

也有女生在诱惑面前,守住了自己的底线。经济系的张萌,是系里公认的"系花",追她的男生能从教学楼排到食堂,校外也常有老板托人说情,想请她"吃饭认识一下"。张萌的父亲是中学老师,从小教她"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她牢记在心,不管对方开什么条件,都一概拒绝。

有次一个做房地产的老板,在她兼职的咖啡馆等她,递上一个名牌包:"萌萌,周末陪我去见个客户,这包就送你,再给你五千块。"张萌把包推回去,冷冷地说:"叔叔,我爸妈教我,想要的东西要自己挣,不是靠陪人吃饭。"老板的脸瞬间沉了下来,骂了句"给脸不要脸",摔门而去。

这事传开后,有人佩服她,也有人说她"假清高""装纯"。张萌不在乎,她照样每天去图书馆,照样周末去做家教,毕业时以全系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公务员。她常说:"别人的钱再香,也不如自己挣的踏实。那些绯闻里的捷径,其实都是弯路。"

学校不是没有察觉这些乱象。1999年,校团委开展了"女生自爱教育周",请来了女法官、女企业家做讲座,讲法律知识,讲职场生存,可收效甚微。因为真正的问题,不在女生"自不自爱",而在围墙外的诱惑无孔不入,在社会对"女大学生"的想象带着偏见——仿佛她们年轻、单纯,就活该成为被觊觎的猎物;仿佛她们一旦和校外男人有接触,就必然是"被包养""有绯闻"。

外语系的系主任是位老教授,她在班会上说:"我年轻时,男生女生说话都要隔着三尺远,可现在,社会太浮躁了。但你们要记住,大学是读书的地方,不是攀高枝的跳板。真正的尊重,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挣的。"她说这话时,许曼坐在第一排,看见老教授的眼睛里,有惋惜,也有期盼。

许曼后来再也没见过赵志强。听说他因为偷税漏税被查了,公司也黄了。而关于她的绯闻,随着期末考试的到来,渐渐没人再提。她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还和同学一起办了个"女生互助小组",教大家如何辨别校外的陷阱,如何应对骚扰。

毕业那天,许曼穿着学士服,在图书馆前拍照。阳光穿过树叶洒在她身上,她想起刚入学时,母亲塞给她的话:"曼曼,做人要像树一样,根扎得深,才不怕风刮。"她对着镜头笑,眼神明亮而坚定。

多年后,许曼成了一名翻译,去过很多国家,见过很多世面。有次在飞机上,她偶遇了当年同宿舍的李娜,李娜说:"还记得赵老板吗?前阵子在菜市场看见他,拎着一篮子土豆,头发都白了。"许曼笑了笑,没说话。

那些围墙外的诱惑,那些喧嚣的绯闻,像一阵风,吹过了她们的青春。有人被吹偏了方向,有人在风中站稳了脚跟。而那座曾经试图隔绝内外的围墙,最终成了青春的背景板,见证着一群年轻女孩,在诱惑与偏见中,跌跌撞撞地学会了保护自己,也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世界里,守住内心的纯粹。

就像北方工业大学的银杏叶,每年秋天都会黄,落了又长,生生不息。那些关于女大学生的绯闻,或许还会在不同的校园里上演,但总有女孩,会像许曼那样,迎着阳光,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把背影留给喧嚣,把初心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