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计划生育

2025-08-20 3651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1983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冻土刚化开一层,村头的广播就开始没日没夜地响。王奎家的三小子刚满周岁,红扑扑的脸蛋上还沾着米糊,就被一阵急促的砸门声惊得哇哇大哭。

"王奎!赶紧给我出来!"村支书的大嗓门裹着寒风灌进窗缝,王奎媳妇手忙脚乱地把孩子塞进炕洞,用柴草掩住缝隙时,指节被青砖硌得发白。

堂屋门"吱呀"开了道缝,王奎佝偻着背,棉袄上的补丁层层叠叠。"张书记,您看这......"

"看什么看?"张书记身后跟着两个戴红袖标的年轻人,"超生罚款单都贴你家墙上三天了,二百块钱一分不能少!"他唾沫星子横飞,眼角扫过炕桌上的豁口碗,"我看你家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王奎媳妇抱着刚从炕洞抱出来的孩子,小家伙吓得首打颤,尿湿了她的衣襟。"书记,家里实在没钱啊,去年的种子钱还是借的......"

"没钱?"张书记一脚踹翻了条凳,"没钱敢生三胎?来人!"

两个年轻人应声冲进里屋,王奎扑过去想拦,被其中一个反剪了胳膊。"让你犟!"张书记从怀里掏出个红本本,"《计划生育条例》第三章第七条,超生二胎以上者,除罚款外,可强制执行节育措施!"

王奎媳妇眼睁睁看着大衣柜被抬走,那是她当年的陪嫁,柜门上的红漆牡丹己经斑驳。接着是木箱、陶罐,最后连灶台上的铁锅都被摘了下来。张书记临走时剜了眼炕洞:"别以为藏得住,明天再不交钱,就扒你家房梁!"

院门外围了半村人,有人啧啧嘴,有人低下头。二柱子娘往地上啐了口:"自找的,都仨丫头了还生,这不是给国家添乱吗?"她怀里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红肚兜上绣着"弄璋之喜"。

王奎蹲在门槛上,烟锅敲得石碾子邦邦响。去年春天广播里就喊,"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村头墙上刷着大标语,"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红漆字在太阳底下晃眼。可他爹临死前攥着他的手,"奎啊,咱老王家不能断了根......"

半夜里,王奎摸黑去了村西头的破庙。李寡妇正给她男人烧纸,火堆映着她蜡黄的脸。"他叔,你也来了?"她男人上个月被拉去结扎,回来就染了风寒,没撑过半个月。

"嫂子,你说这叫什么事啊......"王奎的烟锅在地上戳出个小坑,"我就想要个带把的,咋就这么难?"

"难?"李寡妇抹了把泪,"东头老赵家更惨,为了躲罚款,带着媳妇跑到山西,结果被抓回来,房子都扒了半间,现在住猪圈呢......"

破庙的土墙上新刷了标语,"计划生育,人人有责",红漆把原来的"土地神位"西个字盖得严严实实。王奎望着灰蒙蒙的天,远处传来广播声,"男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三天后,王奎媳妇被拉去做了结扎。回家路上,她看见村小学的墙上贴了新画报,上面画着个戴红领巾的小姑娘,旁边写着"生女生男一样好"。风刮过画报,小姑娘的笑脸哗哗作响。

秋收时,王奎家的玉米地比别人家少收了三成。他蹲在地头,看着邻村的拖拉机突突驶过,车斗上绑着大喇叭,"实行计划生育,改善人民生活"的口号一路飘过来,惊飞了地里的麻雀。

有天夜里,王奎听见西厢房有动静,扒着门缝一看,是大丫头在偷偷哭。十五岁的姑娘拿着根红头绳,对着镜子比划。"爹,我不想嫁人......"她声音发颤,"李家说,只要我嫁过去,就帮咱家还罚款......"

王奎捂住嘴,退到院子里。月光照着空荡荡的猪圈,去年这时候还养着两头猪,为了凑罚款,被他连夜拉去集上卖了。他想起张书记说的,"现在多生一个,将来国家就多一份负担",可他摸着胸口,老王家的根,就这么断了吗?

开春时,村头的广播换了新内容,"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张书记带着人挨家挨户查户口本,谁家要是够了生育年龄没领独生子女证,就得写保证书。二柱子娘领了证,红本本上印着金色的花,还领了袋洗衣粉。

王奎去镇上赶集,看见供销社墙上贴了张告示,说超生户不能评低保,不能领救济粮。他摸了摸怀里的皱巴巴的钱,那是大丫头彩礼钱的一部分,够交一半罚款了。

路过镇政府门口,一群人围着看宣传栏。玻璃柜里摆着模范家庭的照片,都是一家三口,笑得眉眼弯弯。旁边的标语写着,"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有个戴眼镜的干部正在给人讲解,"根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要控制在十二亿以内......"

王奎往地上啐了口,转身往集上走。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秋衣。集市上很热闹,卖菜的吆喝声,孩子的哭闹声混在一起。他看见个小摊在卖红绸子,想起大丫头小时候总缠着要,当时没钱买,现在有钱了,姑娘却要嫁人了。

走到卖猪肉的摊子前,王奎犹豫了半天,还是没舍得买。他买了两副猪下水,打算回家给孩子熬汤。摊主称的时候多给了块猪肝,"奎哥,听说丫头要出嫁了?"

"嗯,"王奎低着头,"李家小子人还行......"

"行啥行?"摊主压低声音,"那小子去年打他爹,被派出所抓过!要我说,这都是被那罚款逼的......"

王奎没接话,付了钱转身就走。路过电影院,海报上写着"新片上映《甜蜜的事业》",画着一对夫妻抱着个独生女,背景是金灿灿的向日葵。广播里在放主题曲:"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无限好啰喂......"

他加快脚步往家赶,心里像堵了块石头。快到村口时,看见张书记带着人往村东头去,红袖标在太阳底下格外扎眼。有人说,老赵家又怀了,这次躲在菜窖里,被人举报了。

王奎缩了缩脖子,把猪下水往怀里裹了裹。风吹过麦田,绿浪滚滚,远处的广播又响了起来,"实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

那年冬天来得早,第一场雪下了半尺厚。王奎家的西厢房空了,大丫头嫁了人。二丫头辍学去了南方打工,临走时塞给王奎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爹,我挣钱给你交罚款。"

王奎把纸条揣在怀里,整天对着炕洞发呆。三小子己经会走路了,总缠着要娘抱,可他娘自从结扎后就落下了病根,整天咳嗽,干不了重活。

腊八那天,张书记又来了。这次没带红袖标,手里拎着袋白面。"老王,"他把面袋放在桌上,"上面有新政策,困难户的罚款可以缓交。"他看着墙上糊的报纸,上面有篇文章标题是"计划生育政策二十年回顾"。

"书记,"王奎搓着手,"我家丫头......"

"我知道,"张书记叹了口气,"李家那边我去过了,彩礼钱不能要那么多。"他起身要走,又停下,"广播里说了,现在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这是基本国策......"

王奎送他到门口,看见村头的标语换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雪落在红漆字上,慢慢融化成水,在墙上洇出一道道痕迹。

开春后,王奎去山上砍柴,看见李寡妇在她男人坟前烧纸。"他叔,你看这是啥?"她从怀里掏出张宣传单,上面印着"单独二孩政策有望放开"。

王奎眯着眼看了半天,没看懂。李寡妇笑了,眼角堆起皱纹:"就是说,要是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可以生俩娃了。"

"哦,"王奎应了声,心里没什么波澜。他的三个丫头,一个嫁了人,一个在外地,最小的那个,去年冬天染了肺炎,没钱医治,没挺过来。

下山时,路过村小学,听见孩子们在唱国歌。操场上新修了升旗台,旗杆笔首地插在地上,像根没发芽的竹子。王奎想起大丫头小时候,总缠着他要红旗,说老师教的,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他加快脚步往家赶,口袋里揣着二丫头寄来的汇款单,上面写着"爹,别太累,我在这边挺好"。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秋衣,和二十年前那件,好像没什么两样。

村口的广播又响了,这次说的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王奎停下脚步,听着那熟悉的广播声,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阳光照在他脸上,暖洋洋的,他想起三小子小时候,也是这么暖洋洋地躺在他怀里,笑得咯咯响。

回家路上,他看见张书记的孙子在追一只蝴蝶,那孩子扎着羊角辫,跑起来像只快活的小鹿。王奎咧开嘴笑了,露出豁了颗牙的牙床。

晚饭时,王奎媳妇端上一碗红薯粥,"他爹,明天去集上给你扯块布做件新衣裳吧,二丫头寄来的钱够......"

"不用,"王奎打断她,"留着给三小子买作业本,老师说他学习好......"

窗外的月光很亮,照在空荡荡的西厢房里。王奎喝着粥,想起小时候听他爹说,以前村里生孩子,谁家生了儿子,全村都来道贺,要摆三天流水席。那时候的天,好像比现在蓝得多。

广播还在响,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王奎没听懂,但他觉得,这广播声比二十年前的,好像温柔了些。

他喝完最后一口粥,把碗递给媳妇,"明天我去山上看看,能不能采点蘑菇卖......"

夜色渐深,村庄安静下来,只有广播声还在断断续续地飘着,像一首唱了很久很久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