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薪火相传与制度生根

2025-08-24 2212字 6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基层法治回头看”搞了大半年,祁同伟带着团队跑了二十多个省,揪出不少“调解走过场”“执法打折扣”的事。有次在甘肃一个山村,发现村里的调解员是村主任的侄子,调解宅基地纠纷时明显偏帮自家亲戚,村民敢怒不敢言。祁同伟当场让县司法局撤了他的资格,还在村里开了场“法治评议会”,让村民自己选调解员——最后选了个退休的老教师,识字懂理,又公道,村民们都点头。

回北京的路上,年轻干事小陈跟他说:“主任,您这一趟趟跑,太累了。咱们把规矩定细了,让地方自己查不行吗?”

祁同伟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掠过的黄土坡:“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不去看,怎么知道地方是不是真按规矩办?就像种庄稼,光撒种子不行,得常去看看浇没浇水、生没生虫。”他顿了顿,“而且啊,我跑这一趟,不光是查问题,是想找些能做事的人。基层法治不能只靠咱们几个,得有一批扎在当地的‘种子’。”

这话他一字不落地记在了心里。从甘肃那个黄沙漫卷的村子回来,祁同伟一进研究中心的办公室,就把笔记本往桌上一摊,对着那页记满基层法治人才短板的笔记琢磨了半宿。

转天他就找了周教授和张副市长商量,没过俩月,“基层法治人才计划”就真刀真枪地办了起来。计划说起来不复杂:每年从全国各县乡筛出一百个人——有调解了十几年纠纷的老调解员,有在司法所摸爬滚打多年的干部,只要肯干、想进步,都能报名。选上的人送去北大、政法大学培训半年,课程不搞虚的,一半是法学教授讲理论,一半是基层经验丰富的老法官、老调解能手带着剖析案例。

更让这些基层来人踏实的是,培训期间管吃管住,每月还发补贴,不用他们掏一分钱。等培训完回了原单位,研究中心也不撒手——派专人跟了三年,谁在工作中遇到啃不动的硬骨头,比如复杂的土地纠纷、企业和农户的合同矛盾,随时能打电话、发材料过来问,研究中心要么派专家去现场指导,要么牵头组织研讨出方案。

第一期开班时,来了个西川妹子叫田晓梅,才二十五岁,是个乡镇司法所的助理员。她在培训心得里写:“以前觉得调解就是‘劝架’,听祁主任讲‘调解要懂法更要懂人’,才明白这是在给老百姓搭‘说理的桥’。”

祁同伟看了很欣慰,特意找她聊了聊。田晓梅说她老家在大山里,小时候邻居家因为争一片竹林打了架,没人调解,最后两家成了仇人,她就是那时候想“长大了要帮人好好说理”。

“好好学。”祁同伟拍了拍她的肩膀,“以后回去了,多带带新人,把你学到的教给他们。”

田晓梅使劲点头:“我一定!”

三年后,田晓梅成了他们县的法治办主任,搞了个“山里法治讲堂”,带着调解员翻山越岭给村民讲法,还把调解案例编成山歌,村民们跟着唱就把法记住了。她给祁同伟寄来一盘山歌磁带,里面有首《调解谣》:“你一言,我一语,清官难断家务事;调解员,来搭台,法理人情都讲开……”

祁同伟放给林薇听,林薇笑着说:“你看,种子真发芽了。”

除了培人才,他更想让制度扎下根。这些年跑基层,他发现很多地方的调解机制“一阵风”——上面催了就搞,不催就停。他琢磨着,得把基层法治写进法律法规里,让它从“项目”变成“常态”。

他牵头起草了《基层调解促进法(草案)》,里面写了“调解员必须持证上岗”“县级财政每年要拨专项经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率要纳入地方考核”——这些都是他跑出来的经验,每一条都有实实在在的案例撑着。

草案报上去时,有人提意见:“写得太细了,地方不好变通。”

祁同伟拿着草案去开会,翻到“经费保障”那条:“您看这条,去年山西有个县,因为没经费,调解员培训停了半年,纠纷投诉率立刻涨了20%。不写细,地方就可能‘选择性执行’。”他又翻到“考核机制”那条,“浙江试点时把司法确认率纳入考核,半年就从30%涨到了70%——老百姓知道‘调解协议能强制执行’,才愿意来调解。”

老领导听了,点了点头:“就按这个细的来。法治落地,就得抠细节。”

草案修改了八稿,终于提交给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审议那天,祁同伟坐在旁听席,看着委员们讨论一条条条款,心里既紧张又踏实。这些条款里,有他在云南寨子里听来的故事,有他在东北田埂上记的笔记,有无数基层调解员跟他说的难处——现在,它们要变成国家的法了。

散会后,周教授在门口等他,笑着说:“当年让你做开题报告,你紧张得手心冒汗;现在看着自己起草的法律要通过,倒平静了。”

“不一样了。”祁同伟说,“当年是为自己考博,现在是为千万人找说理的地方。”

周教授点点头:“这才是做学问的本分——从书本里来,到百姓里去。”

那天晚上,他和林薇去逛胡同,路过一个老茶馆,里面有人在吵架,说的是“隔壁占了自家的墙根”。没一会儿,一个戴红袖章的调解员走进来,掏出个小本子:“先别吵,我看看现场……根据《民法典》,墙根三尺内是公共区域,咱量量就知道了。”

两人跟着去看,调解员拿尺子量了量,又跟双方说:“都是老街坊,抬头不见低头见,要不这样,隔壁把东西挪挪,这边也别再计较,咋样?”

双方都点头,这事就了了。

林薇挽着他的胳膊,轻声说:“你看,不用你亲自去,规矩也在起作用了。”

祁同伟看着调解员收拾本子的背影,心里暖烘烘的。他知道,制度这颗种子,终于要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