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私塾

2025-08-22 2406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心病,心病。”徐夫子唠叨着,“这我没办法,你自己想吧。”

说完,甩开林行止扭头就走。

见柳凝酒走过来,又停住脚步。

“来,娃儿,你这脉给我试试看。”徐夫子说完,便抓起柳凝酒胳膊,号脉一番。

柳凝酒心中一惊,恐怕自己多日不想承认的事情,此时将要暴露出来。

除了徐夫子悠哉悠哉,一脸认真。

其余将为人父人母的两人,各自忧心忡忡。

”啧。”徐夫子咋了一下嘴,又犯了那故作高深的毛病。

吓的人心中一紧。

林行止急忙问,“怎么了!”

徐夫子不理他,对着柳凝酒说,“心中愁思过重,不太好啊!这马上暑气过去,秋日萧条,更不宜伤心,且放宽心才好。”

听见徐夫子这么说,两人都松了口气,默契的不提腹中孩子之事。

柳凝酒点了点头,“多谢徐夫子,或许将这私塾办起来,我便不再烦扰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

林行止默默的将这话记在心里。

远处,李景泽不知从那找来了笔墨,亦或是哪个心急腿快之人递来的。

此时正将笔墨铺在地上,按照众人的吵嚷叫喊将名字一一写下。

“好了!还有人没有!”

李景泽快速的将纸上名字念了一遍,见众人没有异议,便举起纸张跑到柳凝酒面前。

“王妃,整理好了。”

柳凝酒定睛一看,李景泽身上脸上都是墨,那纸上也一团黑。

“哈哈,我……我再去誊抄一份!”李景泽赔着笑走了。

徐夫子再一看,自己那些书全都被丢在地上,虽不知谁捡起来叠在一旁,却任然空落落的被风吹动,“混小子!让你拿好我的书!”

李景泽不得已又将书抱起来,此时因为私塾记名一事的缘故,有不少人与李景泽熟悉了几分,此时也帮着他拿书。

“既然已经记过名,过几日便有安排了。”

众人陆陆续续的不断喊着答谢的话,心中感慨万分。

见人陆续散去,林行止再次牵起了柳凝酒的手,方才徐夫子说,柳凝酒对这孩子的情感,只是因为心病。

“可有打算?哪个院子用作教授课业的私塾?是否应当区分开来,分为识文断字的部分,和学医的部分?”林行止问到,说完,便小心的观察着柳凝酒的反应。

柳凝酒对这说法实在满意,雀跃的蹦哒到前面。

“是,我记得我小时,跟随父母在药王谷中,倒是见过不少,后来随着父母离开药王谷,父母便一直想着开设私塾教人学医,只是那时家境贫困,才耽搁下来。”

说到这,柳凝酒声音越来越小,也是因为想多攒些钱,才接了侯府那病人,导致后来接二连三之事,所幸此时已经千帆过尽,苦尽甘来。

柳凝酒轻轻叹口气,“我很久之前便想着,自皇上赐了我名号开设医馆之时,我便想着这些事情,只是当时大仇未报,怎么都觉得被牵扯住,如今终于能如愿做这些事情了。”

从前那些事情如过眼云烟,那些苦楚心酸都已经过去。

此时虽说前路仍然充满挑战,但是所幸尚有执手相伴之人。

此刻这院中熙攘欢笑,皇上送来的赏赐正被君岐指挥着暗卫收入库中。

柳凝酒将心中的盘算全都讲了出来。

“将这最大的院子留出来做私塾,还要采买笔墨纸砚,书案用具,除了许槐儿他们之外,这府中还要留一个心腹之人管账……”

“我来安排,王府的置业里有不少钱庄,将那钱庄之中抽调一个得力的账房来便可。”林行止回答。

柳凝酒皱着眉头,“若在府中选一个有天赋的女子,让她跟在账房先生身后学习,等学成归来,这府中便让她操持管理,才算是心腹之人。”

两人挽着手走着,便来到这府中最大的一个正院。

既然将要作为私塾之用,便重新打量这院子。

院子东南一角是一出水池,水流蜿蜒曲折,取得是聚财之意。

“这日后做洗砚池倒正好!”柳凝酒点点头。

院中种植玉兰与海棠树,此时正郁郁葱葱的投下不少阴影。

“请能工巧匠来府中,在这树下多做几个桌椅,往后便有人能在这树下读书背诵,实在是美事一件。”柳凝酒念叨。

林行止示意,便立刻有暗卫来,“将王妃的吩咐记下,今日便动工。”

暗卫领命,溯的一声无影的消失了,只怕不过多时,便有个木匠会被“请”来。

柳凝酒抬头一看,屋檐上正是祥瑞的脊兽,看着倒是十分顺眼。

但正厅的牌匾还是原来的,柳凝酒心念一动。

“来人,将那御赐的金匾挂上!”

仆从一左一右的竖起架子,才将原来的牌匾摘下来。

那御赐的金匾便抬了上来,金匾盖在黄色绸布之下,众人一时不敢动作。

柳凝酒思索一番,“将这匾连着绸布挂上,等准备妥当那日,再将这绸布接下来。”

倒是,还要去父母面前,讲这些是再讲给他们听。

仆从下人听了王妃的吩咐,便小心的将牌匾挂了上去。

黄绸随风飞扬,那鲜艳的颜色醒目,仿佛昭示着这私塾必然如火如荼般炽热的将来。

跨过门槛,正厅之内。

正中是一副山水画,两侧对称的摆放着太师椅与茶几,博古架上也尽是各种名贵瓷器玉器。

哪有一点私塾的样子。

“来人,将这些东西都搬出去,倒是将供人学习的笔墨纸砚与桌椅搬了来。”

柳凝酒回忆着小时候见到的药王谷的景象,又跨出门外。

“在这院子中摆上云母架,沉香木架,药匾,竹筥,供日后陈放药材!”

环顾四周,院子负阴抱阳,藏风聚气,正厅正好用作识字之人学习医理,书房和暖阁,则可用作其余人分开学字之处。

做这些事情,不求累多高的庙宇,只求无数如自己一般的女子,能够学得一技之长,与这时间安身立命。

眼见随着众人往来,这院子里已然有了私塾的雏形,柳凝酒紧促的眉头终于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