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副本—解锁新人物

2025-08-17 3164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这天上午,陆家小院的门槛几乎要被踏平了。院门“吱呀”声不断,伴随着一阵阵爽朗的笑语和关切的问候。大院里闻讯赶来的嫂子们,提着、挎着、抱着,带着她们最朴实也最真挚的心意,络绎不绝地涌了进来。

“宁昭妹子!我们来看你啦!”

“李医生,听说你有喜了?太好了!可得好好养着!”

“哎呀,这气色看着还行,就是瘦了点!得多吃点!”

不大的客厅和院子里,很快就热闹起来。嫂子们围着靠在躺椅上的李宁昭,七嘴八舌地说着祝福的话,分享着各自的孕期经验,气氛热烈又温暖。桌上、椅子上、甚至地上,迅速堆满了大家带来的礼物:一筐筐还带着温度的土鸡蛋、一包包颗粒的红枣核桃、一罐罐自家熬制的猪油和蜂蜜、还有新鲜的蔬菜瓜果……最显眼的,是角落里摞起来的几大篮子鸡蛋,白皮的、红皮的,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是军营家属们最实在、也最金贵的心意。

“你看看,你看看!”陆母笑得合不拢嘴,又是感动又是发愁,忙着招呼大家坐下,“你们也太客气了!带这么多东西,宁昭哪吃得完啊!”

“吃得完!怎么吃不完!”一个爽利的嫂子笑道,“宁昭妹子现在可是两个人!营养必须跟上!陆婶子,您就变着花样给她做!鸡蛋羹、荷包蛋、炒鸡蛋、鸡蛋饼……保证营养足足的!”

“就是!这可是咱大院姐妹们的心意!宁昭妹子以前在卫生队可没少帮我们!”另一位嫂子附和道。

李宁昭被这浓浓的情谊包围着,心里暖烘烘的,眼睛也有些。她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她们中有的是随军多年的军嫂,有的是在服务社工作的职工,此刻都放下了手头的活计,带着最纯粹的祝福来看望她。

“谢谢嫂子们!让大家费心了!”李宁昭真诚地道谢,“有你们惦记着,我感觉好多了。”

人群中,一个身影略显急切地挤到前面,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特别大的篮子,篮子里垫着软软的稻草,上面整整齐齐码着几十个又大又圆的红皮鸡蛋,旁边还放着一小捆带着泥土的、晒干的、形状奇特的草根。来人正是玉秀嫂子,她丈夫是团部的陈副连长。

“宁昭妹子!”玉秀嫂子一开口,眼圈就有点红了。她放下篮子,上前一步紧紧握住李宁昭的手,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和后怕,“你可千万要保重身体!听到你晕倒的消息,我这心啊,揪得跟什么似的!都怪我,上次你来,我还拉着你说了那么久的话,也没注意让你多休息……”

“玉秀嫂子,您别这么说,我没事,真的。”李宁昭连忙安慰她。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玉秀嫂子抹了下眼角,指着自己带来的那个大篮子,“这是我家老母鸡新下的蛋,个头最大,营养最好!还有这个,”她拿起那捆不起眼的草根,宝贝似的捧到李宁昭面前,“这是‘解毒草’,我娘家那边山里的,晒干了。宁昭妹子,你对我们家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个你留着,万一……万一有个什么不舒服,煮水喝,能清毒安神!”

玉秀嫂子提到“恩德”二字,周围的嫂子们都安静了下来,脸上露出理解和敬佩的神色。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李宁昭身上,那段往事清晰地浮现在每个人眼前。

那是去年夏天,一个异常闷热的傍晚。玉秀嫂子七岁的儿子陈泽,跟着大院里的几个孩子在后山疯玩了一下午。傍晚回来时,孩子们不知从哪里采到了一些颜色鲜艳的野菌子,觉得好玩,就分着生吃了。当时天热,菌子又放了一会儿,几个孩子都嚷嚷着好吃,尤其是陈泽,吃得最多。

结果到了半夜,陈泽就开始上吐下泻,发起了高烧,更可怕的是,他开始胡言乱语,指着空无一物的墙角大喊“有怪兽!”,又哭又闹,力气大得惊人,玉秀嫂子和他丈夫两个人都按不住。孩子眼神涣散,小脸通红,浑身滚烫,明显是中毒了,而且产生了严重的幻觉!

当时卫生队值班医生正在去军区营房给一位战士治疗发炎的伤口不在卫生队,留下的护士又经验不足,面对这种情况也有些束手无策,建议立刻转送市里大医院。可深更半夜,路又远,孩子情况危急,根本经不起颠簸。玉秀嫂子哭得撕心裂肺,几乎要昏厥过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刚结束夜班回到大院的李宁昭闻讯赶来。她一看陈泽的症状,结合孩子们玩耍的地点,立刻判断是误食了某种神经毒素很强的野生菌,而且因为菌子放凉了,毒性更强!

时间就是生命!李宁昭当机立断,一边指挥惊慌失措的玉秀嫂子赶紧准备大量的温肥皂水,一边让陈副连长按住孩子(尽管陈泽挣扎得很厉害)。她不顾孩子呕吐物的污秽,冷静地、极其迅速地用手指刺激陈泽的咽喉进行催吐,同时让旁边的人不断灌入温肥皂水稀释毒素,再催吐……反复多次。孩子吐得昏天黑地,场面一度十分混乱和揪心。

催吐后,李宁昭又迅速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精准地刺入几个关键穴位,稳住孩子狂乱的心神,缓解惊厥。同时,她飞快地开出一个方子:大量绿豆、生甘草,急煎浓汤!那是当时条件下最有效的解毒剂。

那一夜,李宁昭守在陈泽床边,几乎未曾合眼。她不停地观察孩子的体温、脉搏、瞳孔反应,用湿毛巾给他物理降温,轻声安抚着在药物和针灸作用下时而清醒时而迷糊的孩子。玉秀嫂子看着李宁昭专注而疲惫的侧脸,看着她被孩子挣扎时抓破的手臂,泪水止不住地流,心中充满了无法言喻的感激。

天亮时分,陈泽的高烧终于退去,不再胡言乱语,沉沉地睡着了。李宁昭仔细检查后,才松了一口气,对哭成泪人的玉秀嫂子说:“嫂子,没事了,毒素基本排出来了,让孩子好好睡一觉,醒来就没事了。”

后来经过调养,陈泽完全康复,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那次惊心动魄的抢救,让李宁昭的名字在大院里更加响亮,也让玉秀嫂子一家将她视作了救命恩人。

此刻,玉秀嫂子提起这事,依旧心有余悸,她拉着李宁昭的手,声音哽咽:“宁昭妹子,要不是你那天晚上拼了命地救我家小泽,我……我真不知道……” 她说不下去了,只是把那一大篮子鸡蛋和那捆珍贵的“解毒草”又往李宁昭跟前推了推,“这点东西,根本报答不了你的恩情!你一定要收下!好好养身体,生个健健康康的大胖小子!”

周围的嫂子们也纷纷动容,七嘴八舌地说:

“是啊,宁昭妹子可是我们大院的活菩萨!”

“玉秀嫂子说得对,这点心意算什么,你就安心收下!”

“李医生医术高明,心肠又好,好人一定有好报!”

李宁昭被这真挚的情谊深深打动,她握着玉秀嫂子粗糙却温暖的手,柔声道:“嫂子,您太见外了。救死扶伤是我的本分,小泽能好起来,我也特别高兴。您的心意我领了,鸡蛋我收下,但这‘解毒草’太珍贵了,您还是留着……”

“不行!必须收下!”玉秀嫂子态度异常坚决,“放在你这儿,我安心!我知道你用得上!”

陆母在一旁看着,眼眶也了。她上前一步,替儿媳接过那捆带着泥土芬芳的草根,郑重地说:“玉秀,你的心意,我们全家都领了。这草,我替宁昭收下,就当是我们药圃又添了一味好药材!”她转向李宁昭,眼中满是骄傲,“宁昭啊,你看,你平时积攒下的善缘,现在都化成福报回来了。大家伙儿这么疼你,惦记你,这是你的福气,也是咱们老陆家的福气!”

李宁昭看着满屋子情真意切的嫂子们,看着桌上地上堆成小山的鸡蛋和补品,再看看婆婆手里那捆饱含玉秀嫂子深情的“解毒草”,一股暖流在心底汹涌澎湃。军营的生活或许艰苦,军属的日子或许不易,但这份在患难与共中凝结的、如同家人般的情谊,却比任何珍宝都更加珍贵。

她轻轻抚摸着依旧平坦的小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力量。这个孩子,不仅承载着家人的期待,也沐浴着这么多朴实善良的长辈们的祝福。药圃里的当归在风中摇曳,散发出安神宁心的馨香,仿佛也在回应着这满院流淌的、如同鸡蛋般实在、又如药草般深沉的温情。这温情,是军营沃土上最坚韧的纽带,滋养着生命,也守护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