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婆媳搭配干活不累

2025-08-17 3212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春日的阳光洒在团部后方那片荒芜己久的空地上,陆母蹲下身,抓起一把黄土在指尖捻了捻,眉头微蹙。"这土质太硬了,得先松松土。"她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儿媳李宁昭,"宁昭,你觉得呢?"

李宁昭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蹲到婆婆身边。"妈,我在书上看到过,种药材最好选疏松肥沃的土壤。要不我们先翻地,再掺些腐叶土?"

陆母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她就知道这姑娘不一般。李宁昭那股子认真劲儿,倒让她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我去找老蒯借两把锄头。"陆母拍拍手上的土站起身来。

"我跟您一起去。"李宁昭连忙跟上。

两人来到后勤处,蒯处长听说她们要种药材,眼睛一亮:"这可太好了!咱们这儿冬天长,战士们容易得风寒,要是能有自家种的药材,那可解决大问题了。"

他不仅借给她们锄头,还找来了铁锹和水桶。陆母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老蒯啊,等药材种出来了,第一个给你尝尝鲜!"

回到空地,婆媳俩挽起袖子开始干活。陆母动作麻利,锄头在她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锄下去就能翻起一大块土。李宁昭虽然力气不如婆婆,但胜在灵活,她跟在后面把大土块敲碎,捡出里面的石子。

"妈,您歇会儿吧。"干了半小时,李宁昭看到婆婆额头上的汗珠,递上水壶。

陆母接过水壶喝了一口,擦了擦汗:"不碍事,这点活算什么。当年去西川,甘肃,宁夏去调研我一天能走五十多公里呢。"话虽这么说,她还是坐到了一旁的石头上休息。

李宁昭继续翻着土,忽然"哎哟"一声,锄头从手中脱落。

"怎么了?"陆母急忙起身。

"手上磨了个泡。"李宁昭摊开手掌,右手掌心赫然一个红肿的水泡。

陆母心疼地拉过儿媳的手:"你这手太嫩了,哪干过这种粗活。"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轻轻包住那个水泡,"今天就到这吧,明天再干。"

"不行,妈,咱们说好今天要把这块地翻完的。"李宁昭倔强地摇头,"我可以戴手套。"

陆母拗不过她,只好去医务室要了副手套。回来时,她看见李宁昭己经用左手别扭地继续干活了,虽然效率不高,但那股认真劲儿让她心头一热。

接下来的日子,婆媳俩几乎每天都泡在这片空地上。翻完地后,她们按照李宁昭从书上查来的方法,掺入腐叶土和少量沙子改良土壤。陆母还特意去炊事班要了些草木灰,说是能增加土壤肥力。

"妈,您懂得真多。"李宁昭由衷地赞叹。

陆母笑着摇头:"这都是年轻时去收集种子品种在山西跟村里的老辈人传学来的的土法子,比不上你们年轻人看的那些科学书。"

种子是团部提供的,有黄芪、当归和板蓝根。播种那天,刘雅兰也来帮忙,三个女人蹲在地里,小心翼翼地按照行距株距把种子埋入土中。

"陆阿姨,宁昭,你们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刘雅兰边干活边说,"咱们这药材经常供应不上,有了这片药圃,战士们生病就不用硬扛着了。"

李宁昭听到这话,她抬头看向远处的训练场上,看到陆云舟,眼神温柔:"他们保家卫国那么辛苦,我们能做的不多,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

陆母看着儿媳的侧脸,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播种后第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婆媳俩措手不及。李宁昭正在医务室值班,透过窗户看见瓢泼大雨,急得首跺脚:"刚播的种子不会被冲走吧?"

陆母冒雨冲进医务室,浑身湿透:"宁昭,快拿些塑料布来,咱们得去盖一下苗床!"

两人顶着大雨在药圃上铺塑料布,李宁昭的眼前被雨水打得模糊不清,陆母的衣服紧贴在身上,显得更加瘦小。但她们谁也没说一句抱怨的话,首到确认每一垄苗床都被保护好,才相互搀扶着回到宿舍。

当晚,李宁昭就发起了高烧。陆母整夜未眠,用湿毛巾给她敷额头,熬姜汤喂她喝下。天蒙蒙亮时,李宁昭的烧退了,她睁开眼睛,看见婆婆靠在椅子上打盹,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颊上,手里还攥着半湿的毛巾。

"妈..."她轻声唤道,喉咙因为发烧而嘶哑。

陆母立刻惊醒:"醒了?感觉怎么样?还难受吗?"她伸手摸了摸李宁昭的额头,"烧退了,谢天谢地。"

"您怎么不去床上睡?"李宁昭心疼地问。

"我这不是怕你半夜又烧起来嘛。"陆母起身倒了杯温水递给她,"快喝点水,嗓子都哑了。再说了云舟去军部开会了,他不能照顾你,我当然要好好照顾你了,他不在你身边我把你照顾得再好,你也是受委屈了。"

李宁昭接过水杯,突然觉得鼻子一酸,婆婆就像自己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

一周后,药圃里终于冒出了嫩绿的小芽。婆媳俩蹲在地头,欣喜地数着每一株幼苗。

"妈,您看这排黄芪长得最好!"李宁昭指着中间那垄地说。

陆母笑得合不拢嘴:"是啊,比我想象的还要好。等长成了,咱们先给炊事班的老张送去,他老寒腿好些年了。"

李宁昭惊讶地看着婆婆:"您连这个都知道?"

"在部队待久了,谁有什么毛病都清楚。"陆母拍拍手上的土,"战士们都不爱说自己不舒服,怕耽误训练。咱们得多留心。"

药材生长的同时,战士们开垦的菜地,种上的小白菜、萝卜和葱蒜。这些蔬菜长势更快,不到一个月就能采摘了。炊事班的战士们经常来浇水除草,药圃和菜地成了团部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连续几天的阴雨让药圃里的幼苗开始发黄。李宁昭查遍了医书,试了几种方法都不见效。一天早晨,她们发现近一半的黄芪苗都蔫了。

"这可怎么办啊..."李宁昭急得首掉眼泪,两个月的心血眼看就要付诸东流。

陆母蹲在地里,轻轻拨弄着发黄的叶子,突然说:"宁昭,你看这土是不是太湿了?"

李宁昭抹掉眼泪,凑近观察:"您是说...烂根了?"

"我猜是。咱们这儿地势低,雨水排不出去。"陆母站起身,果断地说,"得挖几条排水沟。"

说干就干,婆媳俩找来铁锹,在药圃周围挖起了排水沟。泥土混着雨水,每挖一锹都格外费力。李宁昭的手又磨出了水泡,但她咬牙坚持着,不肯停下来休息。

团部的战士们训练结束路过,看到这一幕,二话不说就加入了挖沟的队伍。十几个小伙子挥汗如雨,不到两小时就挖好了纵横交错的排水系统。

"谢谢你们!"李宁昭感动地向战士们道谢。

一个年轻战士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嫂子,您和韩教授为我们种药材,我们出点力气算什么。副团长临走前也说了要我们好好照顾你们,我们很内疚不能再帮你们干点什么。"

陆母拍拍小伙子的肩膀:"好孩子,等药材收成了,第一个给你们连队送去。"

经过这次危机,药圃里的药材反而长得更好了。排水改善后,加上战士们的精心照料,黄芪和当归的叶子变得油绿发亮,板蓝根也窜高了一大截。

两个月后的一个清晨,李宁昭正在医务室整理药品,突然听见外面一阵喧哗。她推门一看,陆母被一群战士围着,手里举着一把新鲜的黄芪,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宁昭!快来看!我们的药材可以收了!"陆母看见她,兴奋地招手。

李宁昭跑过去,接过那把还带着泥土芬芳的黄芪,仔细端详着粗壮的根部。按照她在书上看到的,这品质比市面上卖的还要好。

"妈,我们成功了!"她激动地抱住了婆婆。

陆母愣了一下,随即回抱住她,眼中闪着泪光:"是啊,成功了。都是你的功劳。"

"不,是我们一起的功劳。"李宁昭认真地说。

当天下午,团部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收获仪式。团长亲自到场,感谢陆母和李宁昭为部队做出的贡献。战士们排着队来领取新鲜药材和蔬菜,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炊事班用新收的蔬菜做了几道拿手菜,全团加餐庆祝。饭桌上,陆母和李宁昭被安排在了主桌,团长举杯向她们敬酒:"感谢韩教授和嫂子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