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王秀兰就起床了。她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看了眼还在熟睡的丈夫,嘴角不自觉扬起。今天是女儿回门的日子,三天前那个披着红盖头出嫁的姑娘,今天就要带着女婿回家了。
厨房里,王秀兰从碗柜最上层取出一个油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这是她特意托人在肉联厂买的五花肉,三层分明,肥瘦相间,是做红烧肉最好的部位。女儿出嫁那天,梳妆时随口说了句"晚上要吃妈妈做的红烧肉",她这个当娘的就记在了心里。
"秀兰,这么早?"李父披着外套走进厨房,看见妻子己经在灶台前忙活。
"得先把肉焯水。"王秀兰头也不抬,专注地将肉切成均匀的方块,"宁昭最爱吃这个,得炖得软烂入味才行。"
李父洗了手走过来:"我来和面吧,包点饺子和包子。云舟那孩子上次来,不是夸我做的馅儿香吗?"
王秀兰惊讶地看了丈夫一眼。这位平日里连厨房都不进的军队大老粗,今天居然主动提出下厨。她没说什么,只是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些。
天色大亮时,红烧肉己经在砂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浓郁的酱香弥漫整个院子。王秀兰擦了擦手,解下围裙:"我得去供销社买瓶好酒,再称点花生瓜子。"
"多买点糖。"李父在擀饺子皮的间隙抬头叮嘱,"宁昭爱吃大白兔。"
走在街上,王秀兰的脚步比平日轻快许多。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路边的梧桐叶子开始泛黄,风吹过时沙沙作响。
"秀兰婶儿,这么高兴,买啥好东西呢?"供销社门口,邻居张大姐笑着打招呼。
王秀兰脸上掩不住的笑意:"宁昭今天回门,买点酒菜招待女婿。"
"哎呦,陆家那位可是个好人品!"张大姐声音提高了几分,"前儿个我家那口子去银行办事,正巧遇见他,客客气气地打招呼不说,还帮着填单子呢!"
王秀兰心里一甜,嘴上却谦虚道:"年轻人嘛,还得慢慢看。"
进了供销社,王秀兰要了瓶西凤酒、半斤奶油花生、两包大白兔奶糖。售货员小赵一边打包一边笑:"李团长家今天有喜事啊?"
"闺女回门。"王秀兰接过东西,声音里透着骄傲。
"是嫁给陆营长的那位吧?"小赵眼睛一亮,"我表姐在百货公司上班,说陆营长前几天特意去买了台进口相机,据说是送给新婚夫人的礼物呢!"
王秀兰心头一暖。这事女儿在电话里提过,说云舟知道她喜欢观鸟,特意寻来的。当时她还担心女婿这样大手大脚,现在看来,是真心疼她家宁昭。
回家的路上,不断有熟人打招呼。
"李夫人好福气啊,找了个这么体面的女婿!"
"听说陆家那院子重新修葺了,专门给新人辟的?"
"宁昭这孩子打小就有福相..."
王秀兰一一应着,手里的网兜越来越沉,心里却越来越轻快。路过街角时,她突然想起女儿小时候最爱吃老刘家的糖葫芦,又折回去买了两串。
到家时,李父己经包好了三屉饺子,正在捏包子褶。王秀兰把东西放下,掀开砂锅盖看了看——肉己经炖得红亮酥烂,用筷子轻轻一戳就能分开。她满意地点点头,开始准备其他菜肴。
正午时分,院子里传来熟悉的脚步声。王秀兰手一抖,差点打翻盐罐。她匆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快步走向院门。
"爸!妈!"李宁昭穿着一身崭新的藕荷色旗袍,头发挽成时髦的卷发,比出嫁前更添几分娇艳。她身后,陆云舟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笑容温润。
王秀兰的眼眶一下子热了。才三天不见,女儿似乎变了,又似乎没变。那眉眼间的神采,那嘴角的笑意,都透着说不出的幸福。
"快进来,饭菜都准备好了。"李父接过女婿手中的礼物,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
一进屋,李宁昭就抽了抽鼻子:"红烧肉!"她眼睛一亮,像个孩子似的跑到灶台前,"妈,你真的做了!"
王秀兰看着女儿嘴馋的样子,仿佛又回到了她小时候:"出嫁那天谁嚷嚷着想吃的?当娘的能忘吗?"
陆云舟好奇地凑过来:"什么红烧肉这么神奇?"
"我妈的独门秘方!"李宁昭得意地说,"外面绝对吃不到这个味道。"
饭桌上,砂锅里的红烧肉油光发亮,旁边摆着李父拿手的白菜猪肉饺子和三鲜包子,还有炒时蔬、凉拌黄瓜、糖醋排骨...满满当当一桌子菜。
"爸,您居然下厨了?"李宁昭惊讶地看着那盘形状完美的饺子。
李父给女婿斟上酒,难得地开了个玩笑:"姑爷第一次正式回门,不敢怠慢啊。"
陆云舟连忙起身双手接过酒杯:"岳父太客气了。能娶到宁昭是我的福气。"
王秀兰看着女婿诚恳的眼神,心里最后一丝担忧也消散了。她夹了块最大的红烧肉放到女儿碗里:"尝尝,看还是不是那个味道。"
李宁昭咬了一口,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酱香中带着一丝甜味。就是这个味道,从小到大的味道。她突然有些哽咽,赶紧低头扒了口饭掩饰。
陆云舟似乎察觉到她的情绪,悄悄在桌下握住她的手,然后自然地夹了一筷子黄瓜到她碗里:"别光吃肉,营养要均衡。"
这个小动作被王秀兰看在眼里,心里更加踏实了。
"云舟啊,"李父举杯,"宁昭有时候任性,你多包涵。"
"岳父言重了。"陆云舟恭敬地碰杯,"宁昭聪慧体贴,倒是我不够周到的地方,还望二老多提点。"
李宁昭红着脸在桌下轻轻踢了丈夫一脚,却被王秀兰逮个正着。母亲意味深长的眼神让她耳根发烫,赶紧转移话题:"爸,您包的饺子比从前更好吃了!"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陆云舟陪着岳父喝了两杯,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李宁昭抢过他的杯子:"别喝了,一会还要回家呢。"
王秀兰看着女儿管束女婿的自然模样,和李父交换了一个欣慰的眼神。
饭后,李宁昭帮着母亲收拾碗筷。厨房里,王秀兰突然压低声音:"他对你好吗?"
李宁昭手里的盘子差点滑落,红着脸点点头:"嗯,很好。"
"那就好。"王秀兰擦了擦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这个...你拿着。夫妻之间的事,有什么不懂的..."
李宁昭打开一看,是本手绣的图册,顿时面红耳赤:"妈!"
"害什么羞。"王秀兰嗔怪道,"当年我娘也是这么教我的。"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那画册...看了吗?"
李宁昭想起那本被自己误会的鸟类图鉴,忍不住笑出声来:"妈,您给我的根本不是..."
"什么不是?"王秀兰疑惑地问。
"没什么。"李宁昭抿嘴笑着摇头,"挺好的,我很喜欢。"
收拾完厨房,李宁昭想去自己以前的房间看看。推开门,一切摆设都和三天前一样——书桌上的笔筒里插着她用过的钢笔,床头摆着她收集的鸟类明信片,甚至连床单都是出嫁前那套浅蓝色的。
她坐在书桌前,轻轻抚过那些熟悉的纹路。抽屉半开着,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她拉开一看,竟是一摞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工整地写着《观鸟笔记》。
"这些...您都留着?"李宁昭抬头,看见母亲站在门口。
王秀兰走进来,爱怜地摸了摸那些笔记本:"你十二岁那年写的。我一首保存到现在。"
李宁昭的眼眶瞬间了。她翻开笔记,稚嫩的笔迹记录着各种鸟类的特征、习性,旁边还有彩色铅笔画的插图。那些被她遗忘的童年热情,原来一首被母亲精心保存着。
"妈..."她扑进母亲怀里,像个孩子似的抽泣起来。
王秀兰轻轻拍着女儿的背:"傻丫头,哭什么。你现在不是又能观鸟了吗?云舟送你那么好的相机..."
院外传来李父和陆云舟的谈笑声,隐约听见"部队操练,种子"、"试验田"之类的词。王秀兰擦了擦眼角:"走吧,别让他们等急了。"
李宁昭小心翼翼地把笔记放回抽屉,突然觉得,自己何其幸运——有记得她爱吃红烧肉的母亲,有为她下厨的父亲,还有支持她重拾爱好的丈夫。
走出房门时,秋日的阳光正好洒在院子里。陆云舟抬头看她,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那一刻,李宁昭明白了什么是幸福——就是有人记得你所有的喜好,并愿意为之付出心思;就是无论走多远,回头时总有人在原地等你。
就像母亲的红烧肉,就像父亲的饺子,就像那些被保存完好好的观鸟笔记...爱,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