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营地的清晨带着薄雾,林晚跟着赵研究员去查看蜜蜂培育区。隔离网外,几个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记录蜂箱温度,网内的蜂群比昨天更活跃,却没有攻击性行为。
“按你说的,我们用了铁芯边角料做了蜂巢底座。”负责人指着蜂箱底部的金属板,“它们好像很喜欢,采蜜量增加了20%,而且蜂蜜的辐射值稳定在安全线以下。”
林晚凑近观察,蜂蜜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能量检测仪显示的波动曲线平缓有序。“可以开始制定分级标准了。”她对负责人说,“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分‘日常食用级’和‘医疗辅助级’,明确标注每日摄入量和适用人群,包装上必须印上警示语——‘过量可能引发心律异常’。”
负责人拿出笔记本记录:“己经联系了省市场监管局,他们会派专员来指导标签规范,确保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离开培育区时,赵研究员忽然指着远处的山林:“那边就是野山参生长区,昨晚值班的队员说,看到有发光的藤蔓在移动。”
林晚皱眉。上一世的变异植物大多有攻击性,会主动缠绕活物汲取养分。“派人去设置监测点,”她叮嘱道,“但不要靠近,更不能采摘。按《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即使是变异物种,在未明确分类前,也按原生种保护级别对待,擅自采挖可能触犯法律。”
***上午十点,周延的视频电话打了进来,背景是特情处的会议室,墙上投影着全国异常点分布图。“甘肃的晶体生产线己经投产,第一批防护面罩将在三天内送达重点城市疾控中心。”他指着地图上的红点,“但有个问题,部分城市的接收单位提出要‘特殊通道’优先配送,这不符合《应急物资管理办法》的调配规定。”
“按规定来。”林晚毫不犹豫,“应急物资调配必须遵循‘按需分配、统筹兼顾’的原则,让法务团队把相关条款发给各单位,谁都不能搞特殊。另外,让苏明宇把各地的医疗资源数据录入系统,按人口密度和疫情风险等级自动生成配送方案,用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
挂了电话,赵研究员递过来一份早餐——两个馒头和一小碟咸菜。“营地的伙食简单,按规定,工作人员的餐标不能超过补贴标准。”他有些不好意思,“不过馒头是当地老乡送来的,说感谢我们帮他们搬新家。”
林晚咬了口馒头,清甜的麦香在舌尖散开。这些遵守规则的细节,像一颗颗铆钉,正将松散的防线牢牢固定。
***下午,苏明宇发来消息,附带一份长长的表格。“这是全国符合‘异能觉醒体质’的人群筛查结果,”他在消息里说,“我按《个人信息保护法》做了匿名处理,只保留了地区、年龄和基础体质数据,需要的话,可以让当地安全部门按合规流程联系他们。”
林晚点开表格,目光在几个名字上停顿——其中一个叫“陆衍”的青年,上一世是雷电异能者,却因不懂控制能量,在一次救援中误伤了队友,最终选择自我牺牲。这一世,或许能提前引导他掌握力量。
“让周延安排人接触,但记住,”林晚回复道,“必须明确告知‘自愿原则’,不能强迫参与任何测试,这是《民法典》里‘人格权不受侵犯’的底线。”
***傍晚,营地收到了苏明宇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他优化后的能量监测仪。仪器比之前小巧了许多,屏幕上能实时显示周围的辐射值和能量波动。
“他在说明书里写了操作规范,”赵研究员翻看着附带的手册,“还标注了《计量法》要求的校准周期,说每三个月必须送质监部门校验,确保数据准确。”
林晚笑了。这个曾经孤僻的少年,己经在规则的框架里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夜幕降临时,林晚站在监测点旁,看着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值。远处的山林里,发光藤蔓的移动轨迹在记录仪上形成柔和的曲线,没有攻击性,更像是在……迁徙。
“它们在远离人类活动区。”赵研究员也看到了,有些惊讶,“难道变异生物也在遵循某种秩序?”
林晚望着星空,忽然觉得,无论是人类社会的法律,还是自然界的法则,本质上都是为了平衡。红雾带来的混乱或许会打破旧平衡,但只要守住心中的规则,总能重建新的秩序。
手机震动,是张桂兰发来的照片——苏明宇在实验室睡着了,头靠在培养箱上,旁边放着一本摊开的《应急管理法规汇编》。
“孩子说跟着你学到了很多,”老人的消息带着笑意,“他说以后想考政法大学,研究怎么在‘特殊时期’保护普通人。”
林晚的眼眶有些发热。她回复:“他会成为很厉害的人。”
夜风穿过营地,带着草木的清香。九十三天的倒计时还在继续,但林晚知道,一张由规则、信任和希望织成的网,正在悄然张开。这张网或许不够坚固,却足够温暖,足以接住那些即将坠落的生命,托举起废墟之上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