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山雨欲来与飘香的诱饵

2025-08-21 2881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阿大离去时那决绝的背影和沉甸甸的嘱托,如同投入靠山庄平静心湖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尤其在山生心中,那份不安如同深秋清晨的寒雾,弥漫不散,驱之不去。他总觉得大哥的眼神里有太多未尽之言,那罐被视若珍宝带走的大酱,似乎承载着远超其本身滋味的沉重。他尝试着像往常一样去捣鼓引水渠,去琢磨新的农具,去逗弄小侄子,但心底总有个声音在低语,搅得他心神不宁。他无数次望向东南方姑苏城的方向,眉头紧锁,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山生哥哥,这个字……念什么?” 一个清脆而带着几分怯生生的声音,将山生从纷乱的思绪中拉了回来。

是井儿。曾经那个拖着亮晶晶鼻涕、像小尾巴一样跟在后面的小丫头,如今己悄然长开。十岁的年纪,身量拔高了不少,洗得发白的麻布衣裙也掩不住那份渐渐显露的清秀轮廓。尤其那双眼睛,褪去了懵懂,变得清澈而灵动,像山涧里洗过的黑曜石。她手里捧着一块打磨光滑的木板,上面用炭条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正是山生闲暇时教她的。

山生收回飘远的思绪,看向井儿指着的那个字:“这是‘安’,平安的安。” 他拿起炭条,在旁边工整地写了一遍。

井儿认真地盯着,小脑袋微微偏着,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嘴里无声地默念着笔画的顺序。片刻后,她拿起自己的炭条,竟也一笔一划,模仿得有模有样,虽然稚嫩,结构却己分明。

“山生哥哥,是这样吗?” 井儿抬起头,眼中带着期待和一丝小小的得意。

山生有些惊讶。他记得自己当初学字,虽也快,但似乎也没井儿这般……举一反三的灵性。这丫头,认字的速度快得惊人,几乎过目不忘,而且对字形的理解和模仿能力极强。

“对!井儿真聪明!写得很好!” 山生由衷地赞道,暂时将心中的阴霾驱散了几分,露出了笑容。

井儿听到夸奖,小脸微微泛红,羞涩地抿嘴笑了,那笑容如同初绽的山花,带着未经世事的纯净美好。她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毫无顾忌地拽着山生的袖子撒娇,但那份依赖和信任,却更深地沉淀在清澈的眼眸里。

阿妈正坐在院门口,就着午后的阳光缝补衣裳,看到这一幕,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哎哟,咱们井儿丫头,真是越长越水灵,也越来越聪明喽!这认字的本事,都快赶上咱们‘小神仙’山生小时候啦!好!真好!” 老人家看着孩子们聪慧懂事,便是最大的慰藉。

在阿妈爽朗的笑声和井儿专注的习字身影中,靠山庄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桑林在风中低语,猪圈里传来黑猪满足的哼哼,新酿的“烧刀子”酒香混合着大酱的醇厚气息,在空气中弥漫。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论着田里的收成,计划着过冬的柴禾,仿佛姑苏城那遥远的漩涡,只是山外一个模糊的传说。

然而,这宁静如同秋日薄冰,脆弱得不堪一击。山生心底那丝不安,只是被暂时压了下去,并未消失。他教井儿认字时,偶尔会走神,目光掠过庄口那条消失在山外的土路,仿佛能闻到随风飘来的、那罐大酱的熟悉香气,只是那香气里,似乎掺杂了一丝冰冷的、不祥的铁锈味。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姑苏城。**

达官贵人的精致园林、繁华酒肆、以及深宫内苑的闲谈碎语中,一个关于美食的传闻,如同投入油锅的水滴,悄然炸开,并迅速蔓延、升温。

“听说了吗?公子光府上,新得了一位了不得的厨子!”

“哦?有何了得之处?莫非比宫里御厨还强?”

“嘿!御厨?那也得看做什么!据说此厨子,专精鱼膳!尤其是一手烤鱼,啧啧啧……”

“烤鱼?有何稀奇?”

“稀奇就稀奇在那味道!据说那厨子不知从何处寻来一种秘制酱料,色泽油亮如琥珀,香气霸道浓烈至极!与烤得外焦里嫩、油脂丰腴的鲜鱼一结合……我的老天爷!那滋味!”

说话的人咂咂嘴,仿佛回味无穷,脸上露出一种近乎夸张的陶醉神情。

“真有如此神乎?”

“千真万确!前几日,有幸被公子光邀去尝鲜的礼大夫,回来之后魂不守舍了好几天!逢人便说,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那酱香渗入鱼肉肌理,咸鲜中带着一丝奇妙的回甘,霸道却不夺鱼鲜,反而将鱼肉的肥美衬托得淋漓尽致!一口下去,唇齿留香,三日不绝啊!”

“还有那季将军府的二公子,尝过之后,据说连家里小妾新做的点心都食之无味了!整日念叨着公子光府上的烤鱼!”

“这厨子叫什么?”

“好像……姓专,名诸?是个沉默寡言的汉子,手艺却真是神了!”

传闻越传越广,越传越神。那神秘的“酱香烤鱼”,被描绘得如同瑶池仙肴,勾动着每一个自诩为老饕的权贵的心弦。这风,自然也一丝不漏地吹进了那座金碧辉煌、守卫森严的吴王宫。

这一日,吴王僚斜倚在铺着柔软虎皮的宝座上,面前案几上摆满了各地进贡的珍馐美馔,他却显得有些意兴阑珊。肥胖的身躯将华贵的锦袍撑得紧绷,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镶金的扶手。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近侍小心翼翼地跪在一旁,见吴王僚对眼前的菜肴兴致缺缺,便试探着提起了宫外的传闻。

“……近来市井之间,皆在盛传公子光殿下府上,新得了一位奇厨,名唤专诸。此人精于鱼膳,尤其一道‘酱香烤鱼’,被传得神乎其神,说是用了秘制酱料,香气霸道,滋味绝伦,尝过之人无不称道,誉为姑苏一绝……”

吴王僚敲击扶手的动作微微一顿,细小的眼睛懒洋洋地睁开一条缝,瞥了那近侍一眼,鼻子里发出一声不屑的轻哼:

“哼,市井之徒,见识浅薄。什么酱香烤鱼,再妙,还能妙得过寡人宫中御厨的手艺?不过是些没见过世面的家伙,跟着瞎起哄罢了。那小子府上……倒是会寻些稀奇玩意儿讨人欢心。”

他语气傲慢,带着君王特有的矜持和对宫外事物的天然轻视。虽然“霸道香气”、“绝伦滋味”这些词也让他喉咙本能地滚动了一下,生出些微好奇,但那份身为吴王的优越感和对公子光那点“小把戏”的不以为然,瞬间压过了口腹之欲。他重新闭上眼睛,挥了挥手,示意近侍退下,仿佛刚才听到的不过是一则无聊的市井笑谈。

近侍连忙躬身应诺,不敢再多言,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只是在退出殿门时,他眼中飞快地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混合着谄媚与算计的光芒。他知道,这消息己经像一颗种子,落进了吴王僚的耳朵里。虽然大王现在不屑一顾,但以大王那闻名遐迩的饕餮之性和对新鲜滋味的追逐,这颗种子,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比如……公子光殿下“适时”的、充满“孝心”的盛情邀请……就足以生根发芽。

姑苏城的天空,依旧繁华喧嚣。靠山庄的桑林,依旧沙沙作响。但无形的命运之线,己然绷紧。那罐从靠山庄带走的、饱含着母爱与乡愁的大酱,其浓郁的香气,终于飘进了吴王僚的耳中,也如同无形的钩饵,静静沉入了权欲与美食交织的深潭。只待那执杆之人,轻轻一拽。

山生在遥远的山村,正看着井儿认真地在木板上书写“安”字。一阵深秋的冷风毫无征兆地卷过庄子,吹得桑林哗哗作响,也吹得山生猛地打了个寒颤。他下意识地抬头望向东南方阴沉下来的天空,一种强烈的心悸毫无缘由地攫住了他,喃喃自语道:

“要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