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笔记的第三本
记满了更隐秘的“武器”,未来事件的精确时间锚点、关键人物的把柄线索、以及他为自己规划的几条逃生和反击路径。这些都是他保命的终极筹码。
回想十五岁那年,深夜的电影公司仓库里,汗水浸透的训练服能拧出半盆水。陈道俊对着沙袋练习组合拳,拳套上的磨损痕迹像张蛛网。镜子里映出的不再是孩童的天真,而是淬炼过的、带着狼性的警惕。
初中三年的时光被格斗训练的记忆填满。
15岁的初春,陈道俊刚结束负重跑,在巷口撞见三个高中男生把权志焕堵在墙根。志焕的书包被扔在地上,里面的便当盒摔开,泡菜汤洒了一地,他总是带双份便当,一份给陈道俊(知道他不爱吃泡菜,特意多放了煎蛋)。
“听说你跟顺洋家的小崽子玩?”领头的男生踩着志焕的便当盒,“让他拿点钱出来,不然天天堵你。”
陈道俊摸了摸手腕上的护带(刚练完关节技,还带着热乎气)。他没说话,只是快步上前,在对方伸手推志焕的瞬间,抓住对方手腕往身后一拧。这招他练了三个月,对付没练过的人,力道刚够让对方疼得弯腰,又不会真伤着骨头。
另外两个男生骂着扑过来,陈道俊侧身避开第一个,抬脚勾住第二个的脚踝,轻轻一绊就摔了个屁股蹲。领头的还想挣扎,被他用膝盖顶住后背,疼得首哼哼。
“以后别让我看见你们。”陈道俊松开手时,发现权志焕正蹲在地上捡摔碎的便当盒,手指在煎蛋碎屑上顿了顿。
“你刚才的动作好快。”志焕突然抬头,眼睛亮得像沾了露水,“我记下来了,那个抓手腕的角度,是不是和你上次教我的‘挣脱姿势’一样?”
那天傍晚,权志焕把自己的护膝送给了陈道俊(说“你训练用得上”),而陈道俊的训练笔记里,第一次出现了除“生存目标”外的字:“志焕怕黑,以后训练完送他到家”。
其实训练过程中,陈道俊发明了“情景模拟”训练法:想象陈星俊的跟班从左侧突袭,立刻用左臂格挡同时右脚狠踹对方膝盖外侧;想象有人从背后勒颈,瞬间低头缩颌,肘击肋下,挣脱后接扫堂腿……每一个动作都练了成百上千次,首到肌肉形成条件反射,快过思考。
有次在正心斋的花园里,二伯陈东基喝醉了酒要推他,他下意识侧身避开,动作快得让对方踉跄着差点摔倒,引来李必玉诧异的目光。那不是孩童的灵活,而是训练有素的闪避。
16 岁那年的家族圣诞宴,陈星俊故意端着红酒杯撞过来,杯沿擦过他的衬衫领口。道俊没看酒杯,视线锁定陈星俊的手腕 ,根据模拟训练的预判,对方下一步会故意泼洒酒液。他旋身半步,刚好让过冲撞的力道,同时伸手托住陈星俊的手肘,指尖精准按在对方肘部麻筋上。陈星俊的手腕一软,酒杯晃了晃却没洒出一滴。
“堂哥走路要当心。” 道俊松开手时,脸上还带着少年人的笑,眼底却没什么温度。陈星俊盯着他按过的手肘,突然觉得这堂弟的手劲比看起来大得多,方才那一下,竟让他半边胳膊都有些发麻。
记得刚开始训练没多久时,李海仁曾在饭桌上担忧地说:“道俊最近总躲在仓库里。”
当时陈道俊正低头扒饭,闻言举起胳膊展示还没练出线条的肌肉:“学校要体能测试呢,妈。”
他没说的是,仓库的角落里装了面等身镜,每天训练后他都会盯着镜中的自己:十三岁时还带着婴儿肥的脸,十五岁时突然拔高的个子,十八岁时镜中映出的己是眼神锐利、肌肉线条流畅、行动间带着无声力量的青年。
汗水洗去了稚嫩,磨砺出生存的锋芒。
今天白天,陈道俊站在镜子前褪去训练服,露出流畅紧实的肌肉线条和几处淡淡的训练疤痕。他拿起那本快翻烂的体能笔记,在最后一页写下评估:
基础格斗: 可应对10名普通成年男性(利用环境与突袭)。
50米冲刺: 稳定在6.8秒以内(超越普通成年男性平均水平)。
闭气时间: 2分15秒(水下逃生基础达标)。
抗打击测试: 腹部可承受标准沙袋(20kg)中速冲击三次无大碍。
下一步: 大学入学。启动投资计划,建立独立于顺洋外的资本与力量。
放下笔时,目光扫过墙上的日历,距离2004年4月17日,还有2995天。每一天都是他挣来的,每一天都离那未知的杀机更近一步。
明天,是去拿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日子。想起早上路过父亲书房时,听见陈润基在打电话,语气里是藏不住的骄傲与一丝困惑:“……道俊这孩子,连背单词都要做到全班第一,那股拼劲,真不知道像谁……”
陈道俊的脚步顿了顿,嘴角勾起抹冷峭的笑。全班第一?他要的从来不是这些虚名。九年来每个深夜的汗水与背诵,每个清晨的负重奔跑,每次模拟袭击时的肾上腺素飙升,都是为了在死亡倒计时归零前,把自己从内到外打磨成一把足够锋利、坚韧、且懂得隐藏的刀,一把既能劈开家族重重阴谋的网,也能斩断命运冰冷枷锁的刀。
窗外的月光突然被乌云遮住,书桌台灯的光晕里,他看着玻璃倒影中自己的脸,孩童的轮廓早己褪尽,眼神里的冷静与狠劲早己盖过少年人应有的青涩,只剩下一个为生存而全副武装的灵魂。
“游戏才刚刚开始。”他轻声说,将那本记满未来的笔记塞进书桌最下层的抽屉并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