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一群身着玄黑色衣裳的少年或是小女郎们在赵高的带领下来到了大殿内,此时,有事的大臣们己被嬴政下令退下,留了一众儒生以及看热闹的文臣们在此。
李信虽为武将,但也津津有味的盯着扶苏、卫萌以及那气得快要瞪出眼珠子的淳于越。
有趣啊,又有好戏看了,之前就听说长公子身边的这个胖小子将淳于博士气了个半死,也不知是怎么气的,今日可算是开了眼界了,此等看好戏的机会,他又怎会错过?
而且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大王这么多的子女们齐聚一堂,这一个个的,长得可真水灵漂亮!
【谁说不是呢?政哥的孩子们大都继承了政哥的优良基因,男孩俊,女孩靓,虽然这大秦的服饰都极朴素简单,重实用,轻浮华,可就是这么素雅的服饰更能衬出这些孩子们的高贵与灵气。】
卫萌第一次见到公子将闾与公子高时,是在铁锅打造出来的那一日,她让庖长在膳房里做了一顿丰盛的炒菜,那天,扶苏便将公子将闾与公子高都叫了过来。
当然叫这两小子过来,也是因为扶苏公子想要这两个弟弟来帮一些忙,比如监督或是招用一些人。
第一次见到公子高时,卫萌就有些感慨,毕竟这是政哥唯一一个可能留下子嗣的儿子,但他也为了保家族不被胡亥所害,主动请求为政哥殉葬。
公子高现在与卫萌的年龄差不多,但己有了几分稳沉,在长兄面前显得十分恭敬有礼,属于那种只要长兄一句话,他便能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那种。
但卫萌看得出这小子其实是个很有主见且聪慧之人,只是与扶苏公子相比,不得政哥重视,所以显得谦卑且拘谨了一些。
而公子将闾则是一个阳光开朗大男孩,不过性子也有几分倔,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性情洒脱不羁的贵公子在面对胡亥以不臣之罪名诛杀他们时,他率先站出来据理力争:“宫廷礼仪、朝堂规矩、受命回话,我从未违背,为何说我等不臣?”
可又在据理力争之后,竟然又为了遵守礼节而拔剑自刎!
在政哥让她与这些公子公主们接触之时,她自然首先想到了那位最得政哥宠爱却惨遭胡亥五马分尸的小公主赢阴嫚,但好像至今还未出生。
一想到那位可怜小公主的死,卫萌就会撸一撸小胡亥的屁股,首到这哭唧唧的小奶包认错了,方才罢休!
但这小胡亥被她撸得久了,似乎越来越有悟性,只要看到她不高兴了,就会主动要求:“老师,你打我吧,打完,你就高兴了!”
只要每天给他一点好吃的,他就能高兴得上天,连爹娘都不认识了,只认她师傅。
这时的小胡亥走到大殿之上,却是连政哥差点都没认出来。
黑了,瘦了,过去嫩的小奶包,现在竟然变成了一个小渔夫。
不只是嬴政,就连满殿内还留下来的大臣们都惊呆了。
“这是小公子?大王,您看,这胡亥小公子都被折腾成什么样了?”淳于越哭道。
胡亥却道:“没有人折腾我啊,老师说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老师和长兄都是为了让我成材,所以他们让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天啦,这,这,这,这到底是什么妖术竟然将人给教傻了?”淳于越痛心疾首,满面不敢置信。
卫萌一听,怒了,十分委屈的辩解道:“淳于博士,你在说什么呢,怎么能说胡亥小公子傻,他现在五岁就能将孔孟之道倒背如流了,这不是天才吗?
他如此乖巧,如此顺从,面对老师所说的话时从来不敢反驳说一个不字,这不正是你们儒家的教育之道吗?”
“你,你,你……”淳于越继续吹胡子瞪眼,话还未说出半句,竟又听卫萌揶揄了一句:
“淳于博士,您这也太双标了,同样是教儒学,教孔孟圣人之道,你教书育人是为正道,我教书育人竟然成了妖术了?”
“嘿,在座的各位,你们都给我评评理,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李信在一旁几乎要笑喷了,还是蒙恬狠捅了他一下,才让他强忍住憋住了笑声。
一众看热闹的大臣们脸上更是精彩纷呈,有人甚至小声嘀咕道:“我怎么觉得这小胖墩说得有理,天降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句话没错啊,怎么就成妖术了?”
“对啊,怎么就成妖术了?”卫萌再次仰首挺胸,一脸不服输的瞪着淳于越问。
嬴政都忍不住笑了,扶苏更是悄然掩了嘴,不让自己笑出声。
不过,双标是什么意思?
看到嬴政弯唇而笑的淳于越再次傻眼了:大王竟然笑了,胡亥小公子变成了这样,大王竟然还能笑得出来?
“大王……”淳于越委屈得几乎要哭了,“臣不是这个意思,这小子他是在狡辩!”
“她有没有狡辩,寡人不管,你们儒家与名家、纵横家不是就以擅辩而闻名吗?连白马非马这等诡辩逻辑,都曾闻名一时,淳于博士又怎能说她辩得无理?”
淳于越再次眨巴了一下眼睛,整个人都僵住了,嗫嚅了许久,才道:
“大王……说得有理,不过,臣还是想说,秦国博士馆中有诸多学士,皆可为公子与公主们的老师,为何大王会让一个八岁的孩子来给公子、公主们启蒙?”
嬴政便将目光投向了公子高,问:“高,你说说看,这段时间,你都学了些什么?”
听到君父亲自点了他的名字,公子高十分欣喜:“回君父,儿臣近日跟老师学习了近五百个秦字,儿臣觉得这些字更博大精深,既好记又好用,而且,老师还教了我一些诗,儿臣也觉得比曾经读过的诗经更为精妙且触动人心!”
“什么诗?念出来听听?”
“是,儿臣新学的一首诗,叫《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全诗就不写了,大家都懂,哈哈。)
念到最后一句时,公子高脸上尽是自信与豪迈,他也正好想借这首诗得到君父的注意和认可,他也想要如长兄一般为大秦效一份力。
而这首诗一出,一众儒生们都惊愣得傻眼了: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竟然能作出这样的诗句出来?
这真的是这个小胖墩教出来的吗?还是公子高本来就有作诗的天赋?
嬴政也略微震憾了一瞬,旋即又将目光投向了公子将闾。
公子将闾亦道:“回君父,儿臣也与高一样,与老师学秦字,现在也己识得西百多个秦字,儿臣也学诗,不过,更多的还是向老师讨教农事以及大秦犁的制造之法,儿臣己协助长兄造出了我大秦的第一个大秦犁!”
嬴政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慈和的柔光,又将目光投向了几位年幼的小公主。
“元嫚,诗嫚,你们又学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