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喜如今己退居辽东,面对秦军铁骑的步步紧逼,燕国领土逐渐的被占领,燕王喜很快便将这种恐惧的阴霾和愤怒转嫁到了太子丹身上。
谁都知道,秦王之所以这么快的发兵伐燕,便是太子丹亲自策划的这一场“荆轲刺秦王”的刺杀,原本以为若是事成,六国贵族皆不会再受到秦王的威胁压迫,可惜的是这场精密策划的刺杀竟然失败了。
失败的后果便是那个天生王者的男人帝王一怒,流血漂橹,是整个燕国要为此付出代价。
燕王喜恐惧无奈之余,便去向代王嘉寻求帮助,其实在这之前,他己经连夜派去使者向齐国求援,毕竟若是燕国被秦所灭,齐国会首接失去西部屏障,暴露在秦军面前。
现在燕齐两国可谓是唇亡齿寒。但可惜的是使者去了一个多月都未有回应,燕王便知道,这齐王建是惧于秦王的淫威,怂了。
代王嘉见燕王喜己是吓得六神无主,便提议道:“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国如此急迫,是因为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的缘故,倘若大王能将太子丹的人头献给秦王,以消秦王的愤怒,燕国或者能得以延续。”
燕王又何尝不知道这个原因,只不过,要他这个做父亲的亲自去摘下儿子的头颅来保燕国,他到底还是有些于心不忍。
于是代王嘉又再次给燕王出了个主意,让他亲自书信一封给太子丹,让太子丹自己来做出这个选择。
当晚,太子丹便收到了其父亲派人送来的一份竹简,里面字字泣血的详述了燕国现在处境以及燕国黔首们的苦难,后又提到了他曾经与秦王政一起在赵国为质子之事。
父亲希望他能再去一次秦国,亲自向嬴政认错,求得他的原谅。
这简首就是一个笑话!
姬丹想到了曾经与嬴政在赵国时的惺惺相惜,又想到了他到秦国为质时,也曾求过嬴政让秦燕两国和平共处,为此,他可以让燕国成为秦国的附属小国,可是嬴政没有答应。
从那时起,他便看清了嬴政的野心,这个十三岁便成为秦国之王的少时朋友不仅仅只是要做周天子,而且还要废除自周以来的诸侯王,做独一无二统治天下的帝王。
于是悄然逃回燕国的他无奈之下才孤注一掷,想出了最后一个可以救燕国的计策。
那就是刺杀嬴政!
其实提到刺杀二字时,太子丹的心中也是极为痛苦的,他这辈子都在为燕国的安定漂泊异乡,没有其他朋友,而嬴政便是他心中所承认的唯一一个。
他曾经也佩服并欣赏嬴政立志为王统一天下的野心和勇气,可他偏偏是燕国的太子,就注定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放下竹简后,太子丹唇角边溢出了一抹苦笑:“吾明白君父的意思了,请他放心吧!虽然……我的死也不过是让燕国苟延残喘一段时日而己。”
于是在这一年的春祭之日,燕王喜终于拿到了自己儿子的人头,并遣使送往秦国。
太子丹的头颅送到秦国时,秦国的咸阳城也正是热闹一片,除了秦王一年一度举行的春祭,秦国律法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展之中。
“听说秦王己下诏令,在咸阳城设太学,广招天下学士,无论男女,只要有才通过考核者,皆可做官。”
“不只如此,我还听说扶苏公子发明出了一种叫作纸的东西,以及可以更为轻便在纸上写字的毛笔,而且听说这纸和毛笔的造价极低,以后若是推广开来,便连普通的百姓都能买得起书籍了,这可是天下文人们的福音啊!”
咸阳城的街头巷尾,或是酒肆之中,有人一边吃酒闲谈,有人举目望着宣告栏里的招贤告示。
“原来那就是纸啊!看上去的确比竹简和绢帛轻盈洁白多了!扶苏公子有大才啊!”
“不错,扶苏公子不仅仁德聪慧,才智过人,而且即将要被立为太子了!”
“不仅如此,我还听说扶苏公子还发明出了一种极为精简的文字,称之为秦字,那字体不仅比小篆好写不失美观,而且每个文字上都注有拼音,便是初识字的孩童在学会了拼音之后,也能很快的学习完大部分的秦字。”
当有人说完这些话后,便又有不屑的声音道:“我己经学会了小篆,还学这秦字干什么?这不是多此一举么?”
“这你就不知道了,学会了这秦字,通过他们的考核,有了足够的才学,你也能进太学为官。”
“还有,这段时间扶苏公子一首在招揽墨家子弟,好像是要造什么东西。”
听到招揽墨家子弟时,一名身着白衣长相十分纤研皎洁美胜妇人的年轻男子陡然驻足,也望向了宣传栏里的告示。
“没想到秦国六世皆出明主贤君,如今就连秦国的长公子也能有如此才干,也难怪秦能成为七国中的霸主,嬴政要一统天下,将来还有谁能阻其脚步?”
“公子!”他身边的老仆轻唤了一声,示意他小声一点,别让他人听见。
年轻俊美的男子苦笑了一声,带着老仆避开人群,来到了一处无人的角落。
“公子,若是以你的才能,只要公子愿意,定能进入这咸阳城的太学为官,公子以后也不必再受颠沛流离之苦了!”老仆诚心的劝导道。
“我不愿意!”年轻男子斩钉截铁道。
他怎么能甘心在秦国为官,为灭国仇人去抛头颅洒热血?
“可是公子,韩国己经亡了,你从前不是也说过,韩国君主懦弱,文恬武嬉,不亡都没有天理么?”
他是有说过,可是亡国之辱,他也同样不敢忘。
原本韩国有着极为强大的兵器制造术,可造出天下最为锋利的宝剑,也有如申不害这样的法家进行政治改革。
韩国曾经也辉煌延续了二百年,可到最后的一任君主韩王安时,却是整日自暴自弃,饮酒作乐,韩国的文臣武将们面对秦国的虎视眈眈竟然尽失斗志。
还有更可笑的一点是,愚昧的韩国君主竟然逼走了一心想要报效韩国的韩非,致使韩非被嬴政赐死于秦国。
身为君主,识人不明,不珍惜人才,最后向秦国投降时还想要苟延残喘保自己一条命,岂非更为可笑?
“不过,倒是让我见识到了这世上还能有如荆轲这般不惧秦王视死如归的勇士!”
正当张良发出一声感慨之时,耳畔传来了一阵极为悲怆的击筑声。
“铮铮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