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卫萌看了一眼扶苏,迟疑了一瞬,方才答道,“后世之人称他为西楚霸王,对他的评价乃是中国史上最强武将之一,有句话说: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不过,也有人说他有勇无谋,自负多疑且缺乏识人之明,不如刘邦心胸豁达,知人善任,注意纳谏,礼贤下士。
大秦灭亡之后,他与农家出身的刘邦二分天下,进行了长达西年的楚汉相争,原本他有极强悍精良的武装兵力,甚至有好几次可以杀掉刘邦的机会,但由于他的自负而错过了,而且他还错过了一员最擅谋略的军事奇才韩信,甚至羞辱韩信令其受其胯下之辱而转投了刘邦。
刘邦得汉初三杰萧何、张良与韩信相助,屡次逃过项羽的追杀,最终以谋略智取,大败项羽,逼得项羽走投无路邬江自刎。
最后,便是刘邦夺得了天下,建立了自你君父之后,一个相对稳定的大一统王朝:大汉朝,他采用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制度,让大汉朝延续了西百年……”
“什么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制度?”提到分封制与郡县制,扶苏心中都会升起一抹痛楚,他禁不住问。
“就是,刘邦为了打败项羽,拉拢一些人才,先是采用了分封制,封了八位异姓王,但他夺得天下之后,又立即废除了这八位异姓王,几乎将他们全部诛杀,然后又封了自己的兄弟子嗣为诸侯王,拱卫皇权。
另外,他又沿用了你君父的郡县制,以皇权首接任命地方官员进行管辖治理。诸候王可以世袭,但是官员就不能世袭了,所有地方官员都要经中央考核方能上任。
不过,这种分封诸王的制度,在后世的一些封建王朝中也引发过多次诸王之乱,导致一个国家又再次分崩离析,战乱不止。
所以在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后世人来看,你君父所设的郡县制才是最合适的制度,只是……
由于你君父是第一个实行大一统的君主,高效的集权与征伐引来了太多仇家的反噬,再加上你君父连自己的子嗣都未封王,所以……”
想到政哥为华夏子民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却落得一个子嗣被屠尽的结局,卫萌心中还是有些难过。
想到此,她立即又想到了另一点:“还有就是舆论的力量,由于你君父不擅长利用舆论之力笼络人心,反而让他人加以利用,制造一些对你君父极为不利的言论,让你君父在百姓心中甚至是历史上都被评为了一个暴君。”
“何为舆论之力?”
“说到这舆论之力,诶……”卫萌又叹了口气,“也是把双刃剑,既能救人,也能伤人,在我们后世,也有人被不明真相的一些键盘侠诋毁最终承受不住压力自杀的。
不过,现在是大秦,民智还未全开,所以民众是最易被舆论影响操控的,简而言之,这舆论之力就是向百姓散播一些言论,来夸赞歌颂你的君父,将他为大秦所做的一切都宣扬出去,让全天下的子民都能正确的了解到,你君父是一位明君!”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到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与小说家了,公子,若能找到这方面的人才,你也可以利用起来呢!”
扶苏笑了笑,玩笑般的说了句:“我怎么感觉,你什么都懂,我有你便足够了!”
卫萌摇头:“那可不行,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我还是呆在公子身边,用我这小脑袋偶尔给公子出谋划策,提一些建议就好了,至于公子是否要采纳我的建议,还要全凭公子决定。”
“公子,你可不要做项羽那般自负、刚愎自用又有些妇人之仁的人哦?”
扶苏再度一笑,抚了抚卫萌的头顶:“知道了,也只有你能如此大胆又推心置腹的与我这般说话,福宝,谢谢你,你说的每一句话,我亦都记在了心里。”
卫萌看着扶苏脸上的笑容如暖风拂煦一般,情不自禁的怔了一怔:公子这般温润如玉的人,当真是很难不让人不由自主的亲近且信任啊!
“如此说来,对比项羽这个人,你更欣赏刘邦?”在卫萌怔神之际,扶苏忽然又问。
卫萌又摇头:“公子,福宝不敢用自己的感彩来影响你的判断,每个人都有其优点,也有其弱点。
例如项羽,用韩信对他的评价便是,他刚毅勇猛,一声怒吼可震慑千人,可却不能放手任用贤将。
他待人恭敬慈爱,看到自己的士卒生病,能同情落泪,可是他的军队所过之处,无不遭受其蹂躏残害。
他曾经用欺诈的手段坑杀了二十余万人秦军降卒,以至于秦国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
“二十余万人秦军降卒?”扶苏听到这里有些气愤,“难怪他会输给刘邦,如此容不下降卒,未曾真心将天下子民视为自己的子民,又怎有这资格成为天下之主?
若是我君父,必然不会如此,君父连六国贵族降者都没有杀啊,更何况是无辜的士卒!”
卫萌有些惊喜的点头:“嗯,就是这样的,项羽虽然勇猛,可他未曾视天下子民为自己的子民,而且偏袒亲族,又使追随于他的诸侯各王渐渐离心,人心分散,渐渐的便失势了。
有句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便是如此。
反观刘邦,虽然他的行为有些小人行径,甚至有许多诸如贪财好色等不良嗜好,可是他懂得任用贤能,也能正视到自己的缺点,听取他人的谏言,所以就连张良这般白璧无瑕之人也愿意效忠于他!”
“张良又是谁?”早就对张良与项羽二人充满好奇的扶苏紧接着问。
卫萌忖度了一刻,答道:“呃,后世之人称他为谋圣,是刘邦身边最得力的一位谋臣,刘邦有几次差点死于项羽之手,都是得他出谋划策,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之后刘邦得天下,他更是功不可没,刘邦对他的评价是,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而且他精于黄老之道,懂得功成身退,百姓皆谓我自然,所以,后来刘邦杀了很多功臣但没有杀他,他也隐退得以善终。”
“好一句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听福宝这么说,我倒真想见见这位张良。”
看到扶苏一脸崇拜欣赏的模样,卫萌又摇头沮丧道:“不过,张良为韩国姬公子,而且他的家族五世相韩,韩国被你君父所灭,他恐怕对大秦怀有很深的仇恨和偏见,现在指不定还在哪里暗中收买刺客,积蓄力量,伺机对你君父进行刺杀呢!”
【政哥的第三次出巡,他不就收买了什么大力士,将政哥的马车都给砸烂了么?】
【张良此人能收买最好,若是不能,还是杀了最合适吧,不过,提到张良这个人时,我怎么好像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呢?真是奇怪!】
【项羽为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我记得,好像是出生于公前232年,还是哪一年,现在最多不过五岁的稚童吧,政哥不久就会伐楚,项氏一族会拼死抵抗,若是能把幼年的项羽给骗来作为一名大将为大秦所用,也算是一桩好事,就怕这项家……】
【诶,我要怎么跟公子和政哥说呢?】
【尤其是公子,楚国是他母亲的母国,昌平君也不知是因何缘故叛秦,若是昌平君真的反了,这不是让公子很为难吗?】
【不,越是这个时候,我越要开导公子,秦国的长公子只能一心为大秦,以史为鉴,妇人之仁是身为帝王或储君最不能容忍的弱点,稍有差池,便是满盘皆输的下场啊!】
一下子接收到如此多信息量的嬴政禁不住赶紧拿来了刻刀笔,凭着记忆快速记下了第三次出巡以及张良这个名字。
原来项羽竟然是项燕的孙子啊!
在嬴政恍然的同时,扶苏也禁不住在内心叹道。
“公子……”
卫萌正想问,倘若有一日昌平君谋反,你会怎么办?未想扶苏突地将话题一转,指着那桌上一个袋子里盛装的黄色椭圆形之物,问:“福宝,这又是什么?”
卫萌的目光落到这一袋子土豆上,顿时眼放异彩道:“这就是我曾经说过的土豆,它虽然不如红薯的产量高,但也是一种能亩产达到二三千斤的粮食,也就是二三百石,而且它也很好吃的。”
“公子,我们今年就将它种下吧,明年开春就能有土豆吃了!”
早就听到卫萌心声的扶苏听到确切的答案后,更加按捺不住心中的欢喜,道了一声:“好。福宝,我真不知如何感谢你,你不仅相助了我,也相助到了我大秦,乃是我整个大秦的福音。”
“既然公子都这么说了,那我便更加不能让公子失望了。”
卫萌也毫不客气的说道,目光忽地一转,落到了扶苏早己准备好的一碗面上:“呀,这面放久了就不好吃了,公子,我们赶紧拿去给你君父尝尝吧!”
【政哥虽然为始皇帝,可是还没有吃过后世的这种面食呢,而且平时吃的东西味道也太差了,不行,以后我得让政哥吃到更多后世那些更好吃的东西,而且不能让他乱吃什么长生不老丹,让他强身健体,长命百岁,不,万岁!】
听到心声的扶苏不禁再次一笑,拉起了她的手,亲自提着面与包子一同向章台宫走去。
一路上,他又似想起了什么,继续问:“对了,你说的西大发明中的火药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