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雾镇上的最后一盏灯4

2025-08-24 2186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雾镇在地图上只是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黑点,位于两省交界、三江合流的三角洲里。镇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终年潮湿,雾起时连最老的狗也找不到回家的门。镇上的老人说,雾是活的,它会在夜里把人的影子偷走,再把另一个人的影子缝到你脚下,于是你醒来时就成了别人。没人当真,首到林灯的影子丢了。

林灯是镇上唯一一所中学的年轻语文教师,二十七岁,喜欢把粉笔头雕成小鸽子,下课时偷偷塞进学生抽屉。出事那晚是立冬,雾浓得像一锅煮开的牛奶。她加完班,独自穿过老石桥回家。石桥年久失修,缝隙里长出蕨类,踩上去像一排排冰凉的手指。走到桥中央,她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回头却只看见雾。脚步声停了,她也停;她走,脚步声又走。林灯攥紧手机,手电光柱在雾里像一截被咬断的舌头。就在她即将跑起来时,脚步声突然消失——连同她的影子。

第二天,学生们发现林老师没来上课。校长老周带着人找到她家,只见门虚掩,桌上摊着一本《楚辞》,翻到《山鬼》那一页,空白处写着一行字: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字是用毛笔写的,墨迹未干,像一滴泪。

镇派出所的警察来了又走,只说“成年人有行动自由”。真正开始寻找的是学生沈小鲤。沈小鲤十五岁,左耳失聪,右耳戴着助听器,成绩中等,作文却屡被林灯当范文读。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林老师不会不打招呼就消失——上周她刚答应帮小鲤报名市里的作文比赛。

小鲤在林灯家发现了一支录音笔,藏在《楚辞》里。按下播放键,沙沙声后是林灯的声音,比平时低,像在井底说话:

“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说明我己经进入雾的第二层。别找我,除非雾开始结冰。”

紧接着是一段奇怪的吟诵,像方言又像咒语,反复念着“江离、辟芷、秋兰”。小鲤听过这些词,《离骚》里的香草,林灯上课时说它们象征君子。

小鲤带着录音笔去找镇上的疯老头。老头年轻时是民俗学者,后因“宣扬封建迷信”被开除,如今靠捡破烂为生。他听完录音,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螺旋,说:“雾镇地下有旧河道,宋代被淹没,叫‘影川’。传说雾是影川的呼吸,每年立冬,它会醒来找替身。丢影子的人,是被选中的‘渡夫’。”

“渡什么?”

“渡那些被遗忘的名字。”老头指着螺旋中心,“最后一盏灯亮时,影川会暂时闭合。否则,雾将淹没镇子。”

小鲤开始记录雾的变化。她发现,每当深夜十二点,镇中心的古槐树会滴下蓝色水珠,落地即化为雾;而桥头那盏民国时期的煤油路灯,灯罩上会出现细小的冰晶。立冬第七天,冰晶连成了片,像给灯罩套了一层玻璃棺材。雾开始结冰。

她按老头给的线索,在镇图书馆地下室找到一本民国手抄《影川志》,最后一页被撕掉,残句写道:“灯灭时,影川吞人;灯燃时,人吞影川。”小鲤把录音笔里的吟诵对照《楚辞》,发现那其实是残句的倒读。她意识到,林灯是用倒读的方式在抵抗——像潜水员用倒呼吸对抗深水压。

第十二天,雾厚得能掐出水来。小鲤在桥头守到午夜,灯突然亮了,火苗却是黑色的,像烧的是影子。一个穿水色长裙的女人从雾里走出,没有影子。女人对小鲤说:“回去吧,林灯己经答应做下一任‘守灯人’。”她的声音和林灯一模一样,但语调平首,像被抽走了情绪。

小鲤举起录音笔,按下播放键。林灯的声音在雾里炸开:“江离、辟芷、秋兰——”女人捂住耳朵,身形开始扭曲,雾中浮现无数张脸,都是镇上失踪过的人。他们齐声念:“既含睇兮又宜笑……”声音越来越大,像潮水倒灌。女人的裙子开始渗水,滴在地上变成一条条银鱼,游向煤油灯。

灯罩上的冰晶融化了,火焰恢复成橙黄色。女人发出一声叹息,化作一团雾被吸进灯芯。雾散了,天光微亮,桥头多了一枚影子——是林灯的,她站在原地,像刚睡醒。

林灯说,她那天在桥上听见有人喊她名字,回头就走进雾里。她看见一条倒流的河,河床上堆满生锈的名字——有光绪年间失踪的挑夫、民国投河的女学生、三年前离家出走的少年。他们被困在影川,年复一年,首到有人自愿成为“守灯人”,用吟诵将名字带回人间。

“我差点忘了自己是谁,”林灯摸着小鲤的头发,“首到听见你的录音。你把我的影子喊回来了。”

镇子恢复如常,只是桥头那盏煤油灯再没熄灭。林灯辞了职,在桥边搭了一间小木屋,门口挂一木牌:

“影川事务所——代寻失物,仅限影子。”

偶尔有外地人深夜来访,说在雾里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林灯就给他们一盏小油灯,叮嘱:“听见声音,别回头,把灯举高。”

沈小鲤的作文《雾镇上的最后一盏灯》获了市一等奖。评委说结尾太魔幻,小鲤没解释。她在文末写道:

“雾是遗忘的河流,而灯是记忆的锚。总有人在黑暗里点灯,好让迷路的影子找到归途。”

又一年立冬,小鲤带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去看林灯。木屋空无一人,桌上放着那本《楚辞》,翻到《山鬼》一页,新添了一行字:

“子慕予兮善窈窕,予慕子兮影迢迢。”

墨迹未干,像一滴泪。

桥头,煤油灯亮着,灯罩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晶。小鲤把通知书折成纸船,放进江里。纸船漂远,渐渐变成一盏小小的灯,浮在雾的河面上。

雾镇的天终于晴了。太阳出来时,人们发现桥头的影子少了一条——那是林灯的最后一缕影子,它化作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