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岚

2025-08-24 2171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岚湾的夏天像一块潮湿的布,裹在人身上,越挣扎越紧。

许夏提着一只 20 寸行李箱,从码头裂缝纵横的水泥栈道上走过。行李箱轮子卡进一道被海浪掏空的沟缝,“咔哒”一声断了,像十年前母亲挂断的最后一通电话。

老屋比记忆中矮了一截,屋顶瓦片长出灰绿青苔。门锁生锈,钥匙却顺滑地转开——仿佛屋里一首有人等她。灰尘在斜照里浮动,像一群细小的、无主的幽灵。

她本想卖掉房子,却在阁楼发现那只饼干盒。盒面印着褪色的“青岛钙奶饼干”字样,边缘被海水腐蚀出褐斑。打开——里面是叠得极薄的航空信纸,最上面一张写着:

“阿岚,如果我再沉默,海就会替我说话。——L,1997.9.3”

信纸背面沾着几粒黑沙,像细小的泪痣。

夜里,小镇开始试放烟火。第一朵橘色礼花在窗外炸开,老屋的玻璃嗡鸣。许夏在巨响中听见自己心跳,像被深海声呐捕捉的鱼。

第二天,许夏带着信去镇卫生站旧址。那里己改成“岚湾海洋文化体验馆”,外墙刷成刺目的天蓝。讲解员用激光笔指向一块展板:“1997 年,岚湾经历短暂水质波动,在政府和专家努力下迅速恢复。”

许夏在展板角落看到母亲年轻时的证件照——她穿着白大褂,站在一排穿西装的男人身后,像被刻意模糊的污点。

傍晚,她循着信上地址找到“岚湾渔排 17 号”。那里只剩半截腐烂的木栈道,尽头坐着一位老人,正用镊子把一块发灰的珊瑚碎片装进密封袋。

“林路?”她问。

老人抬头,眼白布满血丝,却亮得吓人。“你是阿岚的女儿。”不是疑问句。

木桌上摊着 1997 年的笔记本,纸页脆得像蝉翼。林路推给她看——

【9 月 3 日】

“夜潮送来 23 条死鱼,鳃盖渗黑水。阿岚偷偷把样本藏进卫生站冰箱,却被副院长发现。他们让我签字,说只是赤潮。我知道不是。”

许夏摸到笔记本边缘一道割痕,像被利器匆匆划过。林路说:“那晚他们逼我交出所有数据,我偷偷留了半页。”

远处烟火又开始试射,火星落在海面,发出“嗤嗤”的熄灭声。老人低声道:“你听,像不像骨头在烧?”

许夏回到老屋,发现门口躺着一只纸飞机。展开——歪歪扭扭的铅笔字:

“别信烟火。”

她循着纸飞机飞来的方向,看见一个瘦小男孩蹲在巷口。男孩张嘴,却只发出“啊啊”的气流音。他拽住许夏袖口,把她带到废弃灯塔。

灯塔内部挂满塑料瓶,每个瓶子里都漂着一小块病变珊瑚。男孩拿起一只瓶子,在玻璃上呵气,画出一个扭曲的“L”。

夜里,许夏梦见自己变成 12 岁的女孩,站在 1997 年的码头。母亲把一封信塞进她书包,却被几个穿制服的人拖走。信纸在她手里化成一只纸飞机,越飞越高,最后变成烟火里的一粒灰。

烟火节正式开幕前,周野找到许夏。合作社的年轻社长递给她一份合同:“只要你在开幕式上画一幅‘生态复苏’壁画,这栋老屋就能卖个好价钱。”

合同最后一页附着老屋照片——屋顶被 P 成了彩虹色,像给死人涂口红。

许夏把合同撕成两半。周野的笑容僵在脸上:“你以为你母亲干净?当年她收了厂里的钱,才没把真相说出去!”

夜里暴雨,老屋漏得厉害。许夏在母亲旧衣箱底找到最后一封信——

“阿岚:

我决定在烟火节那天把数据公开。如果回不来,请告诉小夏,海从不原谅背叛。

L,1997.10.2”

日期是烟火节当天。可许夏记得,那年烟火节因台风取消。

林路在雨中来敲门,浑身湿透,手里攥着一张泛黄《岚湾日报》剪报:

“台风‘巨爵’来袭,海洋专家林路为抢救设备坠海失踪,宣告死亡。”

许夏把剪报翻过来——背面是母亲潦草的铅笔字:“他没死,他们把他藏起来了。”

烟火节当晚,官方用无人机摆出“生态岚湾”西个发光字。人群欢呼,手机灯光像一片星海。

许夏与林路混在游客里,把当年剩余的病变珊瑚样本装进 500 只漂流瓶,悄悄投入防鲨网外缘。林路说:“让海自己写遗书。”

午夜 12 点,本该是最后一轮大型礼花。突然,所有烟火同时熄灭,海上一片漆黑。停电持续了 37 秒——正是当年排污暗管爆裂的时长。

人群骚动时,灯塔方向亮起一束冷白光。哑巴男孩站在塔顶,用镜子反射月光,打出一串摩尔斯码:

“REMEMBER”

三天后,许夏在码头等长途巴士。林路没来送行,只留下那只铁皮饼干盒,里面多了一封新信:

“小夏:

我去海上了。别找我,也别建纪念碑。

真正的纪念是:当你画下一朵花时,记得它根须里可能埋着废电池;当你赞美晚霞时,记得它也许折射着塑料微粒。

此身归于潮汐,愿你归于清醒。

——L”

巴士启动时,许夏在车窗画下一朵小小的浪花。司机问她去哪,她说:“回城市,把浪花种在纸上。”

车尾卷起一阵风,把站台上最后一张烟火节海报吹进海里。海报背面印着赞助商 Logo——那家化工厂换了个名字,仍在 800 公里外的另一座海湾开工。

许夏闭上眼睛,听见浪花在车窗外追赶,像母亲当年未说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