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尘埃里的星光

2025-08-24 4105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凌晨西点,乔星把最后一袋垃圾丢进巷口的铁皮桶,桶壁发出“哐啷”一声闷响,像有人在黑夜里叹了口气。她抬头,看见月亮被楼顶的避雷针戳出一个缺口,银白色的光就沿那缺口漏下来,像一条被划开的动脉。

这是她连续第三十七天在便利店上夜班。便利店的灯管太亮,白得发蓝,照得人脸像浮尸。她习惯了,把帽檐压得很低,只露出半张苍白的脸。

门口的风铃忽然一抖。

进来的是个男人,黑色连帽衫,帽檐滴着雨,脚上的帆布鞋沾满泥。他走到货架最深处,背对摄像头,从怀里掏出一罐啤酒,拉开拉环,仰头灌下。喉结滚动,像一枚卡在管道里的弹珠。

乔星没喊。她按下报警器,拇指悬在红色按钮上,却迟迟没摁下去。男人喝完,把空罐放回货架,转身,冲她笑了笑。

“能赊账吗?”他问,声音沙哑,像被砂纸磨过。

乔星没说话,从收银台抽屉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十元纸币,推过去。

男人愣了一下,接过钱,在掌心团成一团,塞进牛仔裤口袋。他离开时,风铃又响,像一声短促的嘲笑。

第二天,男人又来了。这次买了两桶泡面,一袋吐司,一瓶牛奶。他付钱时,手指在收银台玻璃上敲了敲,留下五个潮湿的指纹。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

乔星把零钱拍在他面前:“关你屁事。”

男人笑了,眼角挤出两道细纹,像被刀刻过。他走后,乔星发现牛奶盒底下压着一张电影票根,日期是去年圣诞,电影名叫《星际穿越》,座位号13排7座。

她捏着票根,想起自己最后一次进电影院,是三年前。那天她穿了一条红裙子,散着头发,像一团火。电影散场,火灭了,她蹲在厕所隔间里吐得昏天黑地,裙子下摆沾了别人的呕吐物。

男人叫周野。乔星后来知道的。

他每晚十一点准时出现,买不同的东西——口香糖、创可贴、一次性剃须刀、最便宜的避孕套。他从不赊账,但总会留下点什么:一张公交车票、一片银杏叶、半截铅笔。像某种暗号。

乔星开始等他。她把夜班调成了通班,从晚上十点到早上六点。她告诉自己,只是为了加班费。

凌晨三点,便利店的自动门坏了,关不上。风卷着雨丝灌进来,把杂志架上的《知音》吹得哗哗响。周野站在门口,帽子摘了,头发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

“我杀了人。”他说。

乔星的手在收银台下摸到水果刀柄。刀是上个月买的,用来切关东煮里的萝卜。

“骗你的。”周野咧嘴,露出虎牙,“只是想看看你会不会报警。”

乔星把刀推回去,从冰柜里拿出两瓶啤酒,砰地一声磕在台面上。泡沫溢出来,顺着瓶身流到她手腕上,像一条冰凉的蛇。

他们坐在货架之间的地板上喝酒。周野说,他以前是个天文爱好者,买过一架二手望远镜,镜片上有道裂纹,像一道闪电。他用它看过土星环,看过木卫二,看过银河像一条泼了牛奶的柏油路。

“后来呢?”乔星问。

“后来镜片裂得更大了,”周野用指甲刮着啤酒瓶标签,“连月亮都看不清了。”

乔星十七岁那年,父亲在工地坠楼,钢筋从后腰穿进去,从前腹刺出来,像一根烤串。老板赔了二十万,母亲用这笔钱给弟弟买了婚房。乔星没哭,她站在灵堂门口,数花圈上的挽联,数到第七个时,发现落款写错了,把“乔”写成了“桥”。

她撕下那截白绸,叠成小船,放进火盆。火苗窜上来,舔舐她的指尖,她却感觉不到疼。

后来母亲改嫁,继父喜欢喝酒,喝醉了就让她“滚回你爸的坟里去”。她真去了,带着半瓶二锅头,坐在墓碑前喝到天亮。墓碑照片上的父亲笑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她却觉得陌生,像在看一个被剪坏的自己。

周野开始帮乔星搬货。凌晨五点,送面包的卡车停在门口,他卷起袖子,露出小臂内侧的刺青——一行拉丁文,翻译成中文是“我们皆是星尘”。

乔星问他什么意思。他说:“就是你死了,我死了,都会变成宇宙里的灰尘,飘啊飘,最后飘到同一颗星星上。”

乔星笑出声,笑声像玻璃碎了一地。她弯腰捡面包时,后颈的骨头凸出来,像一排即将破土的竹笋。

周野突然伸手,指尖碰了碰她的脊椎。乔星僵住,面包从怀里滚下来,滚到周野脚边。

“你这里有颗痣。”周野说。

乔星首起身,把面包袋狠狠摔回箱子:“关你屁事。”

七月半,鬼门开。便利店门口摆了张供桌,老板娘烧了三炷香,插进烂苹果里。周野来时,香己经烧完了,只剩三截灰白的棍儿,像三根骨头。

他买了包烟,拆开,递给乔星一支。乔星摇头,他就自己叼上,打火机“啪嗒”一声,火光映出他眼下的青黑。

“我要走了。”他说。

乔星正在给关东煮补汤,勺子一抖,热汤溅到手背上,立刻红了一片。

“去哪?”

“南边,”周野吐出一口烟,“听说那里能看见银河,不用望远镜。”

乔星把烫伤的手背在身后,喉咙发紧:“哦。”

周野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放在收银台上——那是个纸折的星星,用旧车票叠的,边缘己经毛了。

“留个纪念。”他说。

乔星盯着那颗星星,忽然抓起它,扔进垃圾桶:“垃圾就该待在垃圾堆里。”

周野没生气,反而笑了,笑得肩膀首抖。他转身往外走,风铃响得比任何一次都清脆。

乔星蹲下去,从垃圾桶里捡起那颗星星,展开,车票上的终点站是“昆明”,发车时间是去年冬至。

周野走后,便利店又空了。乔星把夜班调回了正常班,每天下午三点到十一点。她开始失眠,躺在床上,听见血管在耳膜里跳,像有人在敲一扇永远不会开的门。

八月十五,月亮圆得像个谎言。乔星下班,路过巷口,看见垃圾桶边蹲着个小孩,正用树枝扒拉里面的月饼盒。她走过去,从包里摸出半块豆沙月饼——白天顾客给的,她没吃。

小孩抬头,脸上糊着泥,眼睛却亮得吓人:“姐姐,你能帮我找妈妈吗?”

乔星蹲下来,月饼碎屑掉在地上:“你妈妈长什么样?”

“长头发,穿白裙子,”小孩比划着,“这里,有颗痣。”他指了指自己的后颈。

乔星的手抖了一下。她想起周野说过的话,想起那颗纸星星,想起自己后颈那颗没人见过的痣。

她牵起小孩的手,掌心黏糊糊的,像握着一块即将融化的冰。

“走吧,”她说,“我带你去找。”

她们走了很久。穿过夜市,穿过立交桥,穿过一片正在拆迁的棚户区。月光把两人的影子拖得很长,像两条不肯愈合的伤疤。

在一栋烂尾楼前,小孩突然停下,指着黑洞洞的楼道:“妈妈在里面。”

乔星咽了口唾沫。楼里没灯,只有消防指示灯发出幽绿的微光。她打开手机电筒,光束扫过斑驳的墙壁,扫过堆满碎砖的地面,最后停在一面水泥墙上——墙上用红色粉笔写着一行字:

“我们皆是星尘。”

粉笔字下面,躺着个女人。白裙子,长头发,后颈有颗痣。她的脸被头发盖住,像一截被潮水冲上岸的浮木。

乔星跪下来,手指探向女人的鼻息。没有风。

小孩却笑了:“妈妈睡着了。”

乔星抱住他,闻到他头发上的汗味和尘土味。她想起自己十七岁那年,也曾这样抱过父亲的骨灰盒,盒子太烫,像一块烧红的炭。

警察来后,乔星才知道,女人死了三天,死于服药过量。小孩叫乐乐,五岁,女人最后的通话记录是打给一个空号。

乔星在派出所坐到天亮。晨光从百叶窗缝隙漏进来,落在她手背上,像一层薄薄的痂。

警察问她:“你和死者什么关系?”

乔星摇头:“不认识。”

“那孩子为什么跟你走?”

乔星看着对面椅子上熟睡的乐乐,他的睫毛上还沾着泪,嘴角却微微上扬,像在做一个有糖果的梦。

“可能,”她说,“我们都迷路了。”

乔星办了领养手续。福利院的人问她:“你确定?单身女性领养男孩,会很辛苦。”

乔星没说话,只是摸了摸乐乐的头。乐乐正踮脚看橱窗里的天文望远镜,那是周野曾经梦想拥有的东西。

手续办完那天,乔星带乐乐去了趟天文馆。球幕电影开场前,乐乐突然拉住她的手:“姐姐,那颗星星上,真的有爸爸吗?”

乔星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天幕上,土星正缓缓旋转,光环像一枚巨大的婚戒。

“有,”她说,“也有妈妈。”

电影开始,旁白用英文念着:“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诞生于某颗恒星的死亡……”

黑暗中,乔星感觉乐乐的小手钻进她的掌心,掌心潮湿,像握着一块即将融化的冰,又像握着整个宇宙。

两年后,昆明。

乔星在翠湖边开了家小书店,店名叫“尘埃”。门口挂着块黑板,每天写一句诗。今天的句子是:“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的星星。”

乐乐己经七岁,会自己用旧望远镜看月亮。他坚持说月亮上有棵树,树下坐着个穿连帽衫的男人,男人手里捧着一颗纸折的星星。

乔星从不反驳。她只是每晚睡前,给乐乐读一页《小王子》,读到“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时,乐乐就会问:“那周野叔叔呢?他也曾经是小孩吗?”

乔星合上书本,亲了亲乐乐的额头:“当然,他只是迷路太久了。”

书店打烊前,乔星收到一个包裹。没有寄件人,只有一张便签:

“镜片修好了,银河很清晰。——Z.Y.”

包裹里是一架望远镜,镜片边缘有道裂纹,像一道闪电。

乔星把它架在书店屋顶。那晚,她第一次看清了银河——它确实像一条泼了牛奶的柏油路,路上有无数光点,每一颗都是一个正在死去的太阳。

乐乐在她身边睡着了,呼吸均匀。乔星抬头,忽然想起周野说过的话:

“我们死了,都会变成宇宙里的灰尘,飘啊飘,最后飘到同一颗星星上。”

她低头,看见乐乐后颈那颗小小的痣,在月光下像一粒尘埃。

乔星笑了。

她知道,有些星星,即使碎了,也会在某个孩子的梦里重新亮起。

就像此刻,银河落在他们身上,像一场温柔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