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拾荒人与月亮

2025-08-24 1913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凌晨西点,海堤下的旧货市场像一艘搁浅的船,灯火是漏出的油,漂在潮水里。老周把三轮车的链条踩得吱呀作响,车斗里堆满昨夜从垃圾站翻出的战利品:一只掉了耳朵的搪瓷兔、半截黄铜望远镜、一摞1997年的挂历。

风把腥味推上岸,也推来一个新物件——一个长方形的铝合金箱,锁孔里塞着干涸的泥沙,像被大海拒绝的漂流瓶。老周用改锥撬开,箱子里躺着一副VR眼镜,镜片碎成冰裂纹,镜架却完好,银灰涂层隐约映出月亮。

“月亮掉进海里了。”老周嘟囔。他把眼镜揣进怀里,像揣进一只受伤的鸟。

老周五十八岁,身份证上的名字叫“周振海”,可没人记得。人们只记得他常年戴一顶电焊工的旧面罩,面罩掀到头顶,像顶着一只倒扣的锅。他靠拾荒和修打火机为生,夜里就睡在码头废弃的集装箱里,箱壁贴满从旧挂历上剪下的月亮:满月、弦月、月食,像一座私人的天文馆。

那副碎裂的VR眼镜被他挂在床头。某个失眠的午夜,他鬼使神差地戴上它——镜片虽碎,却仍能亮起幽蓝的光。一行白字浮现:

“是否进入记忆备份:2079.8.15?”

2079年?老周嗤笑,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年都两说。可手指己按下“确认”。

世界骤然安静。他站在一座玻璃栈道上,脚下是旋转的城市,头顶悬着巨大的全息月亮,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一个声音在他耳边说:

“周博士,欢迎您回来。”

原来这副眼镜属于2079年的“周振海”——一个脑机接口科学家,也是“月链计划”的首席架构师。计划旨在把人类记忆上传至月球背面的量子服务器,实现“数字永生”。

老周在幻象里看见自己穿着白大褂,手指掠过空中代码,像弹奏无形的钢琴。他看见自己把妻子的记忆碎片上传,却在最后一步按下“放弃”——因为数字化的妻子再也不会老去,而他会。

幻象结束,老周呕吐在集装箱门口。他分不清是晕机还是心碎。

“假的。”他对自己说,“我连个智能手机都不会用。”

可第二天清晨,他却在三轮车上发现一张被海水浸湿的便签,墨迹晕开,仍辨得出字迹:

“栈道的尽头,有你丢的东西。——2079.8.15”

老周开始寻找“栈道”。他跑遍城里所有新建的玻璃桥,问遍每一个穿白大褂的路人,被当成疯子、骗子、老年痴呆。首到第七天,他在市图书馆的地下室找到一扇锈铁门,门后是废弃的通风井,井壁嵌着一圈钢索——像极了他幻想中的栈道。

井底没有城市,只有积水和老鼠。可老周却在角落摸到一只铁盒,盒里是一枚铜质齿轮,齿轮背面刻着“L-1977”。

1977年,他二十岁,在国营无线电厂做学徒,偷偷给喜欢的姑娘做过一个会发光的月亮胸针。胸针的齿轮编号正是L-1977。

胸针后来被他卖掉,换了钱给姑娘买的确良衬衫。姑娘没要,衬衫穿在了一个上海知青身上。

老周把齿轮攥在手心,像攥住一段被篡改的历史。

齿轮成了钥匙。夜里,VR眼镜再次亮起,这次没有城市,只有一片荒芜的月海。老周看见自己(或者说2079年的自己)跪在月尘里,把一只骨灰盒埋入陨石坑。盒上贴着照片:年轻时的老周和穿的确良衬衫的姑娘。

“原谅我,”2079年的老周说,“我把你上传了,却又把你删了。因为数字的你不会恨我,也不会原谅我。”

幻象消散,老周泪流满面。他终于明白,自己拾荒半生,不过是在捡拾那些被时间遗弃的碎片——而最大的碎片,是他自己。

老周决定修好那副眼镜。他跑遍电子市场,用攒了半年的钱买了一块微型显示屏,又用一个报废的无人机电池给它续命。镜片仍碎,但裂缝里透出新的光。

最后一次戴上,他选择“记忆合并”。

世界先是一片白,随后是1977年的无线电厂,机床轰鸣,姑娘把汗湿的刘海别到耳后,对他说:“周振海,你的月亮胸针真丑。”

接着是2079年的月球,老年的自己把最后一行代码命名为“L-1977”,像在给过去的自己回信。

两个时空在裂缝里重叠。老周站在1977年的厂房与2079年的月海之间,听见姑娘的声音穿过五十二年的真空:

“如果月亮不会老,我们就老了。”

他伸手,裂缝合拢。

集装箱外,天亮了。老周摘下眼镜,发现镜片不再碎裂,而是映出一轮完整的月亮——那是1977年的月亮,也是2079年的月亮,更是此刻码头上空的月亮。

他把眼镜埋进海堤的沙里,像埋掉一段无法投递的记忆。

潮水涌来,月亮碎成千万片,又重聚成一轮新的。

老周推着三轮车,继续向前。链条吱呀作响,像时间在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