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李世民回长安,接风酒有毒。

2025-08-23 1809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潼关以东,官道。烟尘蔽日。

三千玄甲精骑,如同一条沉默的黑色巨龙,沿着蜿蜒的官道滚滚西进。马蹄声沉闷如雷,敲打着初唐大地的心脏。

骑士们皆着玄甲,面覆铁罩,只露一双冰冷肃杀的眼眸,马槊如林,在烈日下反射着刺目的寒光。

队伍中央,一面巨大的玄色“李”字帅旗迎风猎猎,旗下,李世民一身玄色常服,外罩暗金鳞甲,策马而行。他面容沉静,目光深邃如渊,看不出喜怒,唯有紧抿的唇线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房玄龄与红拂女(张出尘)一左一右紧随其后。

房玄龄眉头微锁,似在沉思;红拂女则目光锐利如鹰隼,不断扫视着道路两侧的山林丘壑,玄衣下的身体如同绷紧的弓弦。

“报——!”

一骑斥候飞驰而来,在李世民马前勒住,声音带着一丝急切:“禀二公子!前方三十里,太子殿下与齐王殿下率东宫卫率及百官,于‘十里亭’设宴…恭迎二公子凯旋!”

“凯旋?”

尉迟恭在旁冷哼一声,声如闷雷,“二公子是回京述职,何来凯旋之说?这‘恭迎’,怕是鸿门宴吧!”他握紧了手中的钢鞭,虬髯怒张。

李世民抬手,止住了尉迟恭的话。他嘴角勾起一丝极淡、却冰冷刺骨的弧度:“大哥和西弟如此盛情,本王岂能辜负?传令,加速前进!莫让太子殿下久等!”

“加速前进!”

号令层层传递,三千铁骑骤然提速,卷起的烟尘更加浓烈,如同一条择人而噬的怒龙,首扑长安门户!

**长安城外,十里亭。**

彩旗招展,鼓乐喧天。太子李建成一身明黄储君常服,面带温和笑意,立于亭外。

身旁是脸色苍白、眼神躲闪、带着几分惊魂未定的齐王李元吉。他们身后,是数百名衣甲鲜明的东宫卫率,以及数十位身着紫绯官袍的朝廷重臣,场面宏大而“和谐”。

当那滚滚烟尘和沉默如山的玄甲铁骑出现在地平线上时,鼓乐声似乎都滞涩了一瞬。那股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气,让不少官员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李世民一马当先,在距离亭子百步处勒住战马。三千玄甲精骑如同磐石般瞬间停驻,动作整齐划一,无声无息,却带来更加沉重的压迫感。

“臣弟世民,参见太子殿下!”

李世民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对着李建成遥遥抱拳行礼。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李建成脸上的笑容愈发温和,快步迎上:“二弟快快免礼!你我兄弟,何须如此见外!听闻二弟在太原剿匪安民,劳苦功高,父皇甚是欣慰,特命为兄率百官在此相迎,为二弟接风洗尘!”他热情地拉住李世民的手臂,目光扫过那沉默的玄甲铁骑,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忌惮。

“有劳太子殿下挂念。”李世民顺势起身,目光平静地与李建成对视,“些许匪患,不足挂齿。倒是西弟…”他目光转向李元吉,语气平淡,“脸色似乎不太好?太原水土不服?”

李元吉身体一颤,勉强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二…二哥说笑了。小弟…小弟只是旅途劳顿。”

寒暄间,气氛看似融洽,实则暗流汹涌。百官们噤若寒蝉,无人敢多言。

“来!二弟一路辛苦,为兄己备下薄酒,你我兄弟今日定要痛饮几杯!”李建成热情地引着李世民走向亭中早己布置好的宴席。亭内铺着锦席,摆满了美酒佳肴。

李世民坦然入席。房玄龄、尉迟恭侍立其身后。红拂女则如同影子般,悄然隐入亭外侍卫之中,目光却如同最精密的仪器,扫过每一道菜肴、每一壶酒、每一个侍奉的宫人。

酒过三巡,气氛在刻意的营造下似乎热烈起来。李建成谈笑风生,不断举杯劝酒,歌功颂德。李元吉也勉强应付着。

“二弟,这壶‘西域葡萄酿’,乃父皇新赐贡酒,甘醇无比,为兄特意为你留的!”李建成亲自执壶,笑容满面地为李世民斟满一杯紫红色的酒液。

李世民端起酒杯,目光落在杯中荡漾的酒液上,鼻尖似乎捕捉到了一丝极淡的、不同于酒香的、带着杏仁清甜的气息!他心中高度警惕!

就在此时,亭外侍立的红拂女,借着整理披风的动作,袖中一枚细如发丝的银针悄无声息地滑入指尖,闪电般探入旁边一名捧着果盘的宫娥袖中,轻轻一刺!那宫娥身体微不可察地一颤,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惊骇与痛苦,随即又强行压制下去。

红拂女收回银针,指尖捻动,凑近鼻尖一嗅——一股极淡的苦杏仁味!她眼神瞬间冰冷如刀,对着李世民的方向,极其轻微地摇了摇头!

毒!

酒中有毒!牵机引!见血封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