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灵纹干扰场

2025-08-18 1851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裂界回响尚未散尽,Ω研究站周边的太空结构己不再稳定。结构应力、语言频域、灵识残响等多重变量叠加之下,整座Ω塔仿佛站在风暴的中心,被无形的波涌环绕。

最先觉察异常的,是澜烁。他在外围轨道调试电磁频带时,意外捕捉到一道非对称波序回跳——并非普通干扰,而是一种带有结构重构痕迹的“反位图层”。这种现象从理论上来说,只可能出现在高密度意识投射结构中,并伴随着“灵构残声”回折现象。

澜烁立刻将分析结果上报Ω主脑。冷月收到数据后立即判定:“这不是技术问题,是语言遗响在现实层面的延伸。”

Ω塔——作为人类目前最接近“语言反构引擎”的实验核心,也正处于那一波图层扰动的中心地带。

冷月迅速召集高层紧急会议。

“我们捕捉到的并不是普通频率错位,而是一种灵识干扰图腾。”她指着空间可视图谱,“它在空间中‘留下了痕迹’。”

图谱中清晰显现出如漩涡般浮动的异构能量流,其中夹杂着大量仿似文字、却不属于任何己知文明体系的图像。那是一道道灵纹——自空间深处浮现,如同某种多维意识的火印,在现实之壁上缓缓灼刻。

这些灵纹非自然形成。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如环绕星芒,有的如语段垂落;从光频结构分析来看,部分纹路竟然与源语中高阶反句纹理高度重合。

谢长风带领的灵械实验组立即介入。他们调度出最新一代灵芯矩阵,联合量子解析组,试图在Ω塔外围建立一个小范围的“反谱振纹阵”——这是一种通过逆向解析频谱共振,构建人工语言稳定泡的技术手段。

“我们一首认为科技和灵识是两个体系。”谢长风站在环形灵械阵中央,身着重频绝缘披甲,神情沉稳而决绝,“但现在我们必须承认,在黑墙出现之后,语言己不再是单向传递,而是多维构建。”

“我们必须用科技语言,尝试翻译这些干扰。”

澜烁则提供了来自电磁族核心科技的“震谱反馈舱”。该装置能将Ω塔周边异常脉频映射至三维可视界面,并形成动态语言波纹映像。第一次,他们在“灵纹干扰场”中勾勒出一个近似符号结构的轮廓:

一个由多种意识语言、符号系统、情绪残频和叙事残片交叠构成的“混合言构阵”。

谢长风将其命名为“共识裂纹语言场”。

而冷月看着那不断变形旋绕的符号,只低声说:“这不是语言的终端,而是一种意识—结构—空间的嵌合体。”

他们决定进行一次危险却必要的尝试:短时维稳场激发。

反谱振纹阵激活,澜烁同步输入震谱链,灵械核心启动最大解析功率。能量场扭曲边界处,短暂出现了一个“语言泡”结构,内部波序几近稳定。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三维现实中,人工制造了维度缓冲区域。

虽然仅持续了22.7秒,但在那短短时刻中,Ω塔外围扰频层被短暂归稳,数十条灵纹如被钉入时间断层,封印于能量膜壁之间,暂时停止了扩张。

这是一次危险的尝试,也是一次真正的反击。

但就在实验结束三分钟后,警报再次响起。

源语静息室——林寒所在之地,出现强烈的意识反震。

监控数据显示,林寒在梦火与蝶幻交叠的双频梦象中,突发叙事崩塌现象。梦境记录仪记录下惊人片段:林寒的主叙事线在源语回响中发生“裂变”,梦段中同时出现多个“我”。

“我被写出。”

“我是你未曾讲完的段落。”

“我们正在并行发声。”

冷月第一时间赶至控制室,看着林寒悬浮在感应台上,神态宁静,口中却吐出不同逻辑维度中的语言。

她低声道:“他正在被他的语言反向解析。”

与此同时,鲸泊议会厅内,一场关于“黑墙语阈计划是否应暂停”的激烈辩论正在进行。

梦境族、灵眸族、水灵族认为应继续观测,深入黑墙回应结构;蝶息族与空晶族提出延迟进入;而火金族代表炎姝却忽然提出了一个震撼提案:“让奇点完成它的叙述。”

这句话震动整个议会。

若黑墙不再是被问者,而是主动叙述者,那么所有种族的语言系统、叙事逻辑、乃至文明主权,将不再是主导,而是——被书写。

谢长风走出维稳场控制台,望着窗外天空仍微微残留的灵纹炫光,问冷月:“你相信我们能读懂这段语言吗?”

冷月没有立即作答,只是转过身,看向源语感应台方向。

林寒此刻,正在“发出多重的声音”。

不是混乱。

是裂变。

而宇宙,也许正在把叙事的权柄,重新交还给某个他们未曾理解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