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改造

2025-08-18 2547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距离《峰会》开幕仅剩两天,归清实验室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针对即将亮相的“归墟I型协处理器”,团队决定进行一次关键性升级——核心阵基(芯片)国产化。

“之前的原型机用的是国外芯片,虽然性能不错,但终究是受制于人。”叶归舟在临时会议上点明方向,“‘归墟’的核心在于我们独特的‘灵能谐振场’架构,对芯片本身的绝对算力要求反而不高。这次,我们要用国产芯片!”

目标明确,行动迅速。通过张校长和姜天明的紧急协调,一批近百枚最新型号的国产高性能芯片(虽在制程精度和单核频率上与国际顶尖尚有差距)连夜被送到了实验室。

攻坚开始,分工协作:

算阵核心组(叶归舟、周骁、刘江东):

叶归舟是绝对核心。他需要根据国产芯片的特性,微调“归墟算阵”的阵纹布局与能量引导路径。

他的手指在虚拟建模软件上快速滑动,复杂的能量流线如同活物般被重新编织,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道韵。

周骁(空间布局天才)负责将叶归舟调整后的抽象阵图,转化为精确的三维物理布局方案,确保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最优谐振效果。他紧盯着屏幕上的点线面,大脑飞速运转,寻找着空间与能量的最优解。

刘江东(动手达人)则根据周骁的图纸,利用精密仪器在特制的导灵基板上蚀刻微型阵纹。

他屏息凝神,操作稳如磐石,力求每一条纹路都分毫不差。叶归舟偶尔会指点一二:“此处阵纹需‘圆融’,不可有棱角,否则灵能流转易生滞涩。” 刘江东点头,细心打磨。

微型封装组(赵天高、吴钱、李明朗 - ‘指甲盖立方’计划):

他们的挑战是将整个算阵系统封装得更小、更集成!目标是在指甲盖大小的硅基载体上,容纳81个核心计算节点,最终形成一个小拇指大小的立方体!

赵天高负责结构设计和抗压测试,用他的大手摆弄着微小的模型,反差感十足。

吴钱负责材料和散热方案,绞尽脑汁寻找既能导灵、又能散热的新型复合材料。

李明朗则负责精密焊接和组装工艺,戴着放大镜,手稳得像手术医生。三人常常为了一微米的误差争得面红耳赤,效率却奇高。

高速接口组(周书瑶、苏念念、李小溪、林晚星 - ‘零损耗桥梁’):

她们的任务至关重要——设计超高速、超低损耗的对外接口,确保“归墟”澎湃的算力能无损对接现有各种主流设备(USB、PCIe、光口等)。

周书瑶统筹全局,分析不同接口协议的瓶颈。

苏念念和李小溪负责电路设计和信号完整性仿真,力求将传输损耗降到理论极限。

林晚星则专注于物理接口的优化和兼容性测试。她们深知,接口就是瓶颈,不能让“神器”的威力打折扣。

安全加密组(温若柠、清禾、苏郁 - ‘无形之盾’):

在叶归舟的提示下,安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三人小组负责为“归墟”打造坚不可摧的软硬件防护。

设计独特的硬件级加密模块,防止被逆向。

开发远程安全监控和紧急自毁协议(防止设备落入敌手)。

编写配套的管理小程序,实现安全认证、状态监控和有限度的远程操作。

视觉设计组(沈知意、许清沅 - ‘面子工程大师’):

她们包揽了所有“面子活”:

为小巧的“归墟立方”设计极具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流线型外壳(考虑散热和电磁屏蔽)。

制作震撼人心的演示PPT和动态概念图,将复杂的“灵能谐振场”理论转化为首观可视的影像。

设计展台布置方案。深知在这个时代,“颜值”和“故事”同样重要。

实验室里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仪器运行声、低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专注的味道。叶归舟穿梭于各组之间,精准地解答问题、调整方向。花花也煞有介事地蹲在叶桐儿的工作台上,抱着它那块宝贝搬砖(被叶桐儿偷偷洗过了),仿佛在监工。叶桐儿则在帮沈知意她们调试一个动态光影模型,指尖偶尔泄露一丝微不可查的灵光,让效果更加炫目。

出征瑞典!

两天后,首都国际机场。

张清华校长和李天信教授亲自带队,归清实验室全员(包括抱着花花的叶桐儿)以及负责安保的“龙渊”三人组,登上了飞往斯德哥尔摩的专机。

登机时,众人发现机舱内己坐了不少人,其中不乏一些经常出现在科技新闻版面的国内顶尖科技企业CEO和研究院负责人。

“校长,这是…?” 周书瑶有些疑惑。

张校长笑着解释:“咱们国家的优良传统,节约嘛!这专机能坐一百多人,就咱们十几个人飞一趟,太浪费资源了。所以呢,就通知了其他也要去参加峰会的国内顶尖团队和企业,一起走!这叫‘顺风专机’!” 他压低声音,带着点小得意,“结果你猜怎么着?那几家巨头企业一听有战斗机全程护航,这安全保障级别前所未有啊!他们一合计,首接大手一挥,把这次包机的费用全包了!哈哈,咱们这趟不仅安全有保障,还省了一大笔经费!双赢!”

众人恍然大悟,既为国家资源的合理利用感到认同,也为企业的豪爽和国家提供的顶级安保待遇感到自豪与安心。

他们是最后登机的。随着舱门关闭,巨大的引擎轰鸣声响起,飞机平稳滑行、加速,腾空而起,刺破云霄。

当飞机爬升至万米高空,进入平稳巡航状态时,靠窗的吴钱突然激动地低声喊道:“快看窗外!战斗机!真的有战斗机护航!”

众人纷纷凑到舷窗边。只见在碧蓝的天幕和洁白的云海之上,两架线条锐利、涂装着部队代号的国产战机,如同忠诚的卫士,一左一右,与庞大的客机保持着精确的编队距离,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的金属光泽。

银翼划破长空,姿态矫健而稳定,带来无与伦比的安全感与震撼。

机舱内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和拍照声。

除了叶归舟依旧平静地望着窗外,以及花花好奇地扒着舷窗“嘤嘤”两声,其他所有人,包括见多识广的企业大佬们和张校长,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自豪。

空军战机护航!这是国家力量的象征,更是对“归清”团队及其成果最硬核的背书!

飞机载着希望、责任与国家的重托,向着遥远的北欧,破空而去。属于“归清”的全球舞台,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