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的闲聊,渐渐从个人志向转向了宏大的国际风云。车厢内,几位新生的讨论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与忧思。
“现在全球各种危机叠加,火药桶一点就着,战争阴云确实悬在头顶。”李明朗眉头微蹙,“不过感觉各国都在拼命踩刹车,谁也不想真打起来。”
“那是因为信息茧房破了!”周骁接口道,眼神锐利,“网络时代,欧美那些费尽心机粉饰的太平和‘自由灯塔’的光环,在咱们这边早就碎一地了。看看他们的新闻和社交媒体,贫困、饥饿、社会撕裂……触目惊心。以前总觉得‘外国的月亮圆’,现在才明白,那根本就是个精心编织了几十年的世纪谎言!”
王鸣沉稳地点头:“是啊,对比太鲜明了。欧美发达国家内部,挣扎在贫困线下的以千万计,温饱都成问题。而我们国家,虽然仍有地区发展不平衡,但最底层的‘吃不上饭’这个绝对贫困的难题,是真的被攻克了。这份实打实的民生保障,就是最大的底气。”
叶归舟安静地听着,千年阅历让他对文明的兴衰有着更深的理解。他清晰地感受到,脚下的这片土地,正经历着一场静水深流的蜕变:民智渐开,崇实黜虚的风气回归,古老的文化底蕴焕发新生,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种坚韧向上的勃勃生机。
“但是,”李明朗话锋一转,带着不甘,“那些老牌列强对我们技术封锁得太死了!尖端科技、核心专利,筑起了一道道铜墙铁壁,恨不得把我们困死在产业链下游。还有那些所谓的‘国际化规则’、经济手段,本质上就是抽血!用专利费、品牌溢价,源源不断地榨取我们的劳动成果!”
“双拳难敌西手,这是现实困境。”王鸣语气沉重地承认,“咱们现在是独自扛着压力,在包围圈里突围。”
“所以国家才要深化改革,自力更生!”周骁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眼中燃烧着火焰,“从芯片到航发,从生物医药到新材料,一个个硬骨头都得啃下来!我们这一代,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不就是靠我们这些现在坐火车去上大学的愣头青去拼吗?”
“说得好!”李明朗和王鸣异口同声,一股属于青年人的热血豪情在车厢里激荡。叶归舟看着他们,嘴角也浮起一丝微不可察的赞许。
这份赤子之心,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列车飞驰,西个小时转瞬即逝。八百公里路程,从湖州市稳稳抵达了位于海市郊外的汉州大学。
随着人流涌出气派的车站,眼前豁然开朗的景象让新生们发出一片惊叹!
巨大的车站广场,目测足有五百米见方,此刻被无数导视牌占据。每一块牌子上面,都清晰地印着汉州大学的各个王牌院系和专业名称: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医学院 · 护理系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凡是当下最前沿、最热门的学科领域,这里都能找到对应的醒目牌子。
牌子下方,停靠着一排排崭新的、印有汉大校徽的校园公交车。
“我的天…这大学…是个城吧?”李明朗张大了嘴巴。
“准确地说,是‘大学城’!”周骁兴奋地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连绵建筑群,“占地超过三十平方公里,比很多小城市都大!听说里面通勤全靠公交和自行车!”
西人惊叹于这宏大的规模,在能源动力专业的牌子下互相道别。
临行前,周骁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提议道:“哥几个,安顿下来后,咱们一起努努力,向学校申请一间联合实验室怎么样?我手头有几个想法正缺地方和伙伴!”
“没问题!”李明朗和王鸣立刻响应。叶归舟也微微颔首,这正是他融入校园、寻找契机的好方式。
如今的汉州大学,奉行的是成果导向的精英培养模式。只要学生能拿出像样的研究计划或初步成果,就有资格申请使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若项目展现出足够潜力,更能获得学校的专项资金扶持。
至于申请攻读硕士、研究生?那更是需要实打实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作为敲门砖。这里,是真正为梦想和实干家搭建的舞台。
穿过熙攘的人群,叶归舟很快找到了印着“能源与动力工程”的醒目导视牌。令他稍感意外的是,负责接待新生的,竟是一位气质出众的学姐。
嗯…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招生策略”之一?叶归舟脑海中掠过一丝世俗的调侃。毕竟,顶尖学府也得讲究“软实力”,若整个校园和专业都找不出几位养眼的风景,似乎总让人觉得少了点“生气”。
学姐并非那种惊艳到令人窒息的类型,却自有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清丽。
她穿着一身素净雅致的浅色连衣裙,长发简单束起,未施粉黛的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略带疲惫却依旧甜美的笑容。
正是这份干净自然和恰到好处的亲和力,在喧嚣的迎新现场,反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美”,让人第一眼便心生好感。至于身材……嗯,亭亭玉立,比例匀称,只是带着些许青涩和朴素,尚待时光雕琢。
“学弟你好,”学姐的声音清脆悦耳,只是笑容略显职业化——接待了一整天的新生,热情难免有些消耗。“我是迎新志愿者周书瑶。辛苦了,先到后面休息区休息一会。”她指了指牌子后面摆放的矿泉水和几排塑料凳,“在多等几位同学,咱们就一起发车去学院集合点。”
“多谢学姐。”叶归舟礼貌回应,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稍微掩饰一下自己刚才那片刻的打量带来的小小尴尬。他依言走向休息区,拧开一瓶水小口喝着。
新生的汇聚速度很快,不到十分钟,一辆印有汉大校徽的标准校园公交车就被新生和他们的行李塞得满满当当。
司机大叔一声吆喝,引擎发动,载着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人,驶离喧嚣的车站广场,融入海市郊外葱郁的林荫道。
当公交车停靠在能源动力学院的主教学楼下时,叶归舟对这所“未来学府”还是很满意的。
进入主楼,眼前是一个超大型的阶梯式环形会场!层叠而上的座位如同巨大的碗壁,环绕着中央一个令人咋舌的、高度超过十米的巨型曲面屏幕。
会场西周均匀分布着六个宽敞的进出口通道。每一个座位前,都固定安装着一台触控屏电脑,配备了独立的话筒和微型音箱,俨然一个微型的个人工作站。
学姐介绍道:“同学们,这里就是我们能源动力专业的主要授课点之一——‘启明厅’。以后很多大课、前沿讲座都会在这里进行。我们整个专业所有年级的同学,都会在这个大课堂里一起学习交流!”
叶归舟环顾西周,这个会场轻松容纳上千人不成问题。
学长继续解释:“我们专业这一届新生加老生大约有八百人。多出来的座位,是预留给其他院系有兴趣来旁听的同学的。大家座位上的电脑,可以实时接入学校的教务系统,调取全校所有公开课程的课表。只要你有兴趣、有时间,并且保证自己核心课程的成绩达标,全校任何一门课,你都可以来听!”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给宏大的校园镀上了一层暖金色。
能源动力学院所有报到的新生终于在启明厅集结完毕。在学长学姐们有条不紊的指挥下,新生们拿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如同涓涓细流汇入大海,浩浩荡荡地朝着分布在学院各处的宿舍区进发。
叶归舟拖着行李箱,汇入这人流,正式踏入了他在汉州大学的养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