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镀金的牢笼

2025-08-22 2896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上午十点,车辆调度办公室。

王胖子坐在那张摇得咯吱响的破椅子上,手里拿着一份申请表,对面是车队队长老韩。

一个五十多岁、脸上写满了世故的胖子。

老韩的办公桌很有意思:一个搪瓷保温杯上印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但已经褪色得看不清楚;

抽屉半开着,里面塞满了各种小纸条,记录着谁欠他什么人情,谁给他送过什么好处。

桌上还摆着一本翻烂了的《车辆管理规定》,封面都卷了边。

这是一个在体制内摸爬滚打了二十年的老油条,早就把各种规则当成了自己的保护伞和赚钱工具。

"韩队长,外勤组那辆桑塔纳真的不行了。"王胖子尽量压住火气。

"昨天出任务半路趴窝,司机小刘推了三公里才找到修理厂。''

''万一出了安全事故,咱们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老韩瞟了一眼申请表,连翻都没翻开,就摇头:"不行。"

"为什么不行?我申请的只是一辆捷达,又不是什么进口车。"

"小王啊,你这个想法很好,"老韩拍了拍桌上那本《规定》,露出一个老奸巨猾的笑容。

"但是咱们这里有制度,这本书我背得滚瓜烂熟,第32条明确规定了车辆配置标准。''

''外勤组是什么级别?正科。''

''捷达是什么级别?副处。''

''不配套啊。"

他点燃一支红塔山,慢悠悠地吸了一口:"再说了,那辆桑塔纳我开了十年,什么毛病我比你清楚。''

''修修还能用,为什么要换?''

''咱们是国家机关,不是私人公司,要勤俭节约。"

王胖子感到血压在往上蹿。

三个月前,他还在巴西总统府里,被当作国宾级客人接待,专机、红地毯、仪仗队

那时候他的车队有五十多辆各种型号的车,从重型卡车到豪华轿车应有尽有。

一个电话,几十辆车就能拉着价值上亿美金的铜矿石奔驰在巴西的公路上。

现在,为了给手下申请一辆十万块钱的破捷达,要看这种小官僚的脸色。

"韩队长,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王胖子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语气。

"咱们总不能让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任务吧?"

"哟,还挺会说话。"老韩弹了弹烟灰,眼神突然变得犀利起来。

"不过小王,你刚来可能不了解情况。''

''这里不是你以前在外面那个怎么说来着野地方。''

''这里是国家机关,有国家机关的规矩。"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让"野地方"这个词的羞辱意味充分发酵。

"你一个新来的副协调员,就想改变这里几十年的制度?''

''你觉得可能吗?"

最后这句话说得很重,带着明显的威胁。

王胖子能听出来,这老狐狸是在警告他别多管闲事。

"那那这车真出了事故怎么办?"王胖子做最后的努力。

"出事故?"老韩冷笑一声,"小王啊,你想多了。''

''我在这里干了二十年,见过的事故多了去了。''

''真出了事,上面有人担着,轮不到你操心。''

''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学会适应这里的环境,而不是总想着改变什么。"

他重新靠回椅子里,用一种长辈教训晚辈的口吻说道。

"记住,夹着尾巴做人,这是你在这里生存的第一课。"

王胖子呆立在那里,看着老韩那张得意洋洋的脸,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绝望。

这种感觉他很久没有体验过了——被一个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僚压得抬不起头,而且还要笑脸相迎。

"行我知道了。"王胖子的声音有些发抖。

"申请表我收回。"

回到自己的小办公室,王胖子坐在窗前,看着外面阴沉的天空。

他想起在金三角指挥"雷霆卫队"的日子,那时候他一声令下,几百号兄弟为他赴汤蹈火。

想起在巴西时,当地政府官员见到他时毕恭毕敬的样子,那些跨国公司的ceo主动来请他吃饭

现在,他连为几个手下申请一辆像样的车都做不到。

第一次,王胖子感到了真正的无力。

下午两点,财务科。

刘瘦子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发票和报销单据,像一座小山。

他正在用放大镜仔细检查每一张发票——日期、金额、印章、手写字迹

这些在他以前看来连小数点都算不上的细节,现在却成了他工作的全部内容。

办公室里很冷,暖气供应不足,他桌上放着一个小电暖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墙上贴着各种财务规定:《差旅费报销标准》、《招待费管理办法》、《办公用品采购流程》

每一条都密密麻麻写满了限制条款。

"咚咚咚。"有人敲门。

"请进。"

进来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手里拿着几张皱巴巴的发票。

"刘老师,我来报销上次出差的费用。"

刘瘦子接过发票,开始逐张检查。

前几张都没问题,但第四张餐费发票让他皱起了眉头——50块钱的发票,时间是周日,但出差行程单显示是周一到周三。

"这张发票有问题。"刘瘦子指着日期。

"你出差是周一开始的,这张餐费发票是周日的,不在出差期间内。"

"哎呀,就一天的事嘛。"那人满不在乎地摆摆手。

"可能是饭店搞错了日期,你就给我过了吧,反正也就50块钱。"

刘瘦子想起自己在瑞士银行的日子。那时候他一个决策就能调动几百亿美金,欧洲央行的官员要专门听取他的意见,《金融时报》称他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华人金融家"。

一个手势,就能让几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发生波动。

现在,他要为一张50块钱的假发票和一个小科员争论不休。

"不行,财务制度很明确。"刘瘦子摇头。

"发票日期必须在出差期间内,这是基本要求。"

"你这人怎么这么死脑筋?"那人开始不耐烦了。

"以前财务科也没这么较真过。''

''老张审核的时候,这点小问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制度就是制度,不能因人而异。"

"制度?"那人冷笑一声,"你一个新来的,跟我谈制度?''

''我在这里工作八年了,什么情况没见过?''

''就你事多!"

他一把抢过发票,气呼呼地说:"50块钱你都较真,有这工夫不如去查查那些几万几十万的大账。''

''不过估计你也不敢,毕竟人家有关系,你惹不起。"

说完,他故意把门摔得很响,留下刘瘦子一个人呆坐在那里。

刘瘦子看着手中剩下的发票,心中涌起一种巨大的悲哀。

他想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光辉岁月,那时候华尔街的大鳄们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他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很多小国的gdp

现在却被一个小科员指着鼻子骂"事多",还要被教育什么是"人情世故"。

这种从云端到泥潭的坠落,比任何酷刑都要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