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民族的责任

2025-08-22 4244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2013年9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七年了,我又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下飞机的那一刻,北京的空气扑面而来。

有点干燥,有点雾霾,但就是这种味道,让我知道自己真的回家了。

"先生,请出示证件。"边检小姑娘看起来很年轻,大概刚毕业不久。

我递过护照,她翻了翻,在电脑上敲了几下。

屏幕上显示什么我看不到,但她的表情很自然,没有任何异样。

"商务考察?"她问。

"对,投资方面的。"

"欢迎回国。"她盖章放行,还冲我笑了笑。

走出航站楼,一个中年男人迎上来:"林总?我是李明,负责接您。"

"辛苦了。"我跟他握手。

李明看起来四十出头,很精神,开的是黑色奥迪a6。

车子挺新,但不算太张扬,这种配置在北京应该很常见。

"林总是第一次来北京吗?"李明一边开车一边聊天。

"算不上第一次,但确实很久没回来了。"我看着窗外,"变化真大。"

妈的,何止是大!

以前从机场到市区,路两边还有不少农田和平房。

现在放眼望去,全是高楼大厦。

而且这些楼都建得很气派,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完全不比迪拜差。

"您看那边,"李明指着远处,"那是cbd核心区,都是跨国公司的总部。''

''ib、微软、摩根大通,全在那里有办公室。"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一排排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确实很壮观。

这才几年功夫,北京就建成了这样的商务区?

"还有那边,"李明继续当导游,"奥运村。鸟巢、水立方,现在都成了地标。''

''您要是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提到奥运会,我想起2008年那个夏天。

那时候我正在金三角和其他武装势力血拼,根本没心思看比赛。

但就算在那种鬼地方,基地里的兄弟们也想方设法看了开幕式。

我记得很清楚,当看到那场盛大的表演时,连平时最粗的虎子都瞪大了眼睛。

那一刻,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每个人脸上都写着震撼。

"林总是做什么生意的?"李明问。

"投资,主要在东南亚。"

"厉害!现在咱们中国企业都在走出去,在国外投资发展。"李明竖起大拇指。

"为咱们国家争光啊!"

为国争光?我心里苦笑。这些年在东南亚干的那些事,算争光吗?

车子继续往前开,经过了长安街。我让李明停一下车,想近距离看看天安门。

虽然以前也来过北京,但那时候年纪小,没什么感觉。

现在再看天安门广场,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那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给人一种说不出的震撼。

广场上人很多,有拍照的游客,有晨练的老人,还有排队看升旗的年轻人。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特殊的表情,兴奋中透着自豪。

"爸爸,那个就是天安门吗?"一个小女孩拉着父亲的手问。

"对,这就是天安门,咱们国家最重要的地方。"父亲蹲下来,指着国旗说。

"看到那面旗子了吗?那代表着咱们所有中国人。"

所有中国人我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

是啊,不管我在海外混得多好,不管我有多少钱,我还是个中国人。

这个身份,永远改变不了。

到了酒店,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查新闻。

七年了,我对国内的情况了解得并不多。

在金三角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东南亚局势,对国内的变化没怎么留意。

这一查不要紧,看到的数据让我震惊: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2012年,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世界第一。

中国高铁总里程世界第一。

每年大学毕业生超过600万

我一条一条地看着这些新闻,心情越来越复杂。

这就是我的祖国,在我不在的这些年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我想起在达沃斯论坛上遇到的那些西方精英。

他们表面客气,但眼神里总是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好像中国永远只能跟在他们后面。

现在看看这些数据,谁还敢小看中国?

但接下来看到的一些新闻,让我的心情又沉重起来。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频遭阻挠"

"西方媒体恶意炒作中国威胁论"

"核心技术仍受西方封锁"

"东南亚多国对中国投资设置壁垒"

这些问题,以我现在的实力和人脉,是不是能帮上什么忙?

我开始仔细分析自己的优势。

107亿美金的资产,在全球都算得上重量级。

38家控股公司,遍布14个国家,人脉网络很广。

,!

在东南亚经营了七年,对当地政商两界都很熟悉。

手下有一支精锐队伍,执行力很强。

在国际商界有一定声誉,有话语权。

如果能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为国家服务,是不是就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手机响了,是刘瘦子从苏黎世打来的。

"老大,到北京了?感觉怎么样?"

"震撼。"我说,"变化太大了,完全认不出来。"

"是吧,我上次回来也是这种感觉。"刘瘦子说。

"咱们国家现在真是了不起,gdp都世界第二了。"

"瘦子,你说咱们这些年在海外打拼,到底算不算为国争光?"我问。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

"怎么突然问这个?"刘瘦子问。

"就是忽然想到了,咱们赚了这么多钱,控制了这么多企业,但好像都是为了自己。''

''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吗?"

"这个"刘瘦子想了想,"至少咱们让那些老外见识了中国人的厉害,让他们知道中国人不好惹。"

"但这够吗?"

"老大,你又多想了吧?"刘瘦子说,"咱们又没有卖国,又没有给中国人丢脸。''

''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能成功,已经很不容易了。"

也许刘瘦子说得对,但我总觉得还不够。

挂了电话,我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北京夜景。

万家灯火,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景象。

这是我的国家,这是我的根。

不管我在海外取得多大成就,如果不能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那这些成就又有什么意义?

第二天,我去了一趟中关村。

这地方以前就是个小村子,现在已经成了中国的硅谷。

到处都是科技公司,到处都是年轻人,充满了创新的活力。

我在一家咖啡厅坐下,听着周围年轻人的对话:

"咱们的产品性能不比苹果差,但品牌影响力还是不行。"

"关键技术还是被人家卡着脖子,芯片全靠进口。"

"要是能有更多资金支持就好了,很多好项目都因为缺钱而夭折。"

听着这些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些年轻人有技术、有想法、有激情,但缺乏资金和资源支持。

而我呢?有钱有人脉,但都用在了个人发展上。

如果能把我的资源和他们的技术结合起来,是不是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我想起表叔说过的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是啊,现在我有了这样的实力,就该想想能为国家做点什么了。

当天晚上,我开始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首先,在东南亚建立华商联盟,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全方位服务。

利用我在当地的关系网,帮助中国企业解决投资障碍,降低风险。

其次,设立科技投资基金,专门支持国内的高科技创业项目。

用我的资金和国际资源,帮助中国的科技企业走向世界。

第三,利用我的国际影响力,在合适的场合为中国发声。

纠正西方媒体的偏见,展示真实的中国形象。

第四,通过金三角的特殊地位,为国家收集有价值的情报。

特别是关于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动态,以及某些国际犯罪组织的活动情况。

这不是简单的生意,这是一份责任。

一个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责任。

想到这里,我想起了小时候背过的那首诗:"位卑未敢忘忧国。"

虽然我现在不算位卑,但忧国之心不能忘。

我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花蕊从德国打来的。

"小锋,听说你回北京了?"她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嗯,回来处理点事情。"我说,"你那边怎么样?"

"还行,就是工厂那边有些问题需要处理。"花蕊说。

"对了,你回北京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感受?"我想了想,"就是觉得有种责任感吧。"

"什么意思?"

"我在想,咱们这些年在海外赚了这么多钱,是不是该为国家做点什么了。"

花蕊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你变了。"

"怎么变了?"

"以前的你只想着赚钱、报仇、建立帝国。''

''现在的你开始想着为国家做贡献。"花蕊说,"这种变化很好。"

"也许这就是成长吧。"我说。

"人总是要有点理想的,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挂了电话,我重新看着窗外的北京夜景。

这座城市在我不在的这些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祖国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但更重要的是,我应该为这种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钱只是工具,权力也只是手段。

真正有意义的,是用这些工具和手段为民族复兴做贡献。

这才是一个中国人应该有的格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夜已经很深了,但我丝毫没有睡意。

我拿出电脑,开始制定更详细的行动计划。

从明天开始,我要重新规划我的事业方向。

不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不再是虚无的权力争夺,而是为了国家的强大,为了民族的复兴。

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

外面的北京渐渐安静下来,但我的内心却前所未有的激动。

我终于找到了人生真正的方向。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现在,是时候承担起这份责任了。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