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张晓倩的"神助攻"

2025-08-20 5174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庭审结束后的第三天,王玉箫的豪宅里。

"废物!都是废物!"王玉箫把茶杯狠狠摔在地上,"三个律师,还打不过一个陈书辉!"

钱德明擦着额头的汗:"王女士,对方准备太充分了。而且那些证人......"

"证人?一群老不死的!"王玉箫咬牙切齿。

这时,张晓倩推门进来:"玉箫,别生气。我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

张晓倩神秘一笑:"网络的力量,你懂的。"

她拿出手机,打开某个APP:"现在是自媒体时代,谁掌握了舆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你想怎么做?"

"简单。"张晓倩眼中闪过恶毒的光,"我认识几个网络大V,粉丝都是百万级别的。只要他们发几条微博,把周暖冬塑造成'心机护工'、'遗产猎人',舆论立刻就会反转。"

王玉箫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多少钱?"

"一个大V十万,我联系五个,五十万搞定。"

"钱不是问题,马上办!"

当天晚上,网络上突然出现了一条爆料:

【震惊!上海千万房产案真相:表面孝顺的护工,背后的遗产阴谋!】

文章写得煽情又恶毒:

"知情人爆料,周某某本是无业游民,离婚后无处可去,寄居在舅舅家。表面照顾老人,实则控制老人的生活,不让亲生女儿探望......"

"据说周某某经常给老人吃安眠药,让他神志不清,然后诱导他立遗嘱......"

"更可怕的是,老人去世当晚,只有周某某在场,死因成谜......"

配图是一些刻意挑选的照片:周暖冬疲惫的表情被说成"不耐烦",她整理药物被说成"下药",她扶老人被说成"控制"。

文章发出后,立刻被几个大V转发。

"理性讨论,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个护工坚持27年,图什么?"

"细思极恐,老人的死因需要重新调查!"

"支持亲生女儿维权!血浓于水!"

评论区瞬间爆炸:

"原来是这样!我就说嘛,哪有这么'孝顺'的外人!"

"查!必须查!老人的死因太可疑了!"

"心机婊!为了房子什么都做得出来!"

不到两小时,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上海千万房产护工# #27年的阴谋# #老人之死谁之过#

周暖冬的手机被打爆了。

"周女士,网上的事您看到了吗?"陈书辉的声音很凝重。

"看到了。"周暖冬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得让人心疼。

"别看了,都是造谣。我己经在收集证据,准备起诉。"

"陈律师,"周暖冬深吸一口气,"我想开个首播。"

"首播?"陈书辉吃了一惊,"您要做什么?"

"澄清事实。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可是网络暴力很可怕......"

"我不怕。"周暖冬语气坚定,"舅舅在天之灵看着呢,我不能让他蒙羞。"

晚上八点,周暖冬开启了人生第一次首播。

没有美颜,没有滤镜,她素面朝天地面对镜头。

首播间瞬间涌入上万人。

弹幕刷得飞快:

"遗产来了!"

"杀人凶手!"

"滚出首播间!"

周暖冬没有理会这些谩骂,她举起了那本厚厚的日记。

"各位网友,这是我27年的护理日记,728页,每一天都有记录。"

她随手翻开一页:"2010年5月16日,舅舅髋骨骨折。手术费需要八万,他的退休金不够,女儿在国外说没钱。我卖掉了妈妈留给我的金项链。"

又翻一页:"2015年8月23日,舅舅说想吃家乡的梅干菜。我坐了6小时大巴去浙江,买了十斤背回来。"

再翻一页:"2020年3月15日,舅舅第一次中风。医生说可能会瘫痪。我学了按摩、针灸,每天给他做康复。三个月后,他能下地走路了。"

她一页页地翻,一天天地读。

声音平静,首播间的弹幕渐渐安静了下来。

周暖冬继续翻着日记,声音哽咽:"2024年1月15日,舅舅去世前一天。他拉着我的手说:'小冬,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你的亲爸爸,好好疼你。'我说:'舅舅,这辈子您就是我爸爸。'"

镜头前,她泪流满面。

弹幕风向开始转变:

"如果是演的,这演技该拿奥斯卡了。"

"728页日记,谁能伪造?"

"我开始相信她了......"

这时,首播间突然进来一个ID叫"澳洲薇薇安"的用户,正是王玉箫。

她疯狂刷屏:"都是假的!这个女人是骗子!她害死了我爸爸!"

周暖冬看到后,平静地说:"王玉箫,既然你来了,我问你几个问题。"

"你爸爸的生日是哪天?"

弹幕瞬间安静,等待回答。

王玉箫不说话了。

"你爸爸最喜欢吃什么?"

还是沉默。

"你爸爸吃什么药?一天几次?"

依然没有回应。

"你最后一次见你爸爸,是什么时候?"

王玉箫终于打字:"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他女儿!"

周暖冬摇摇头:"我来告诉大家答案。舅舅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初八,最喜欢吃红烧肉配梅干菜,每天要吃13种药,早上7点、中午12点、晚上6点、睡前10点。你最后一次见他,是十年前,你嫌他唠叨,不到24小时就走了。"

她举起一叠照片:"这是舅舅每年生日的照片。27年,每一年我都在,而你,一次都没有。"

首播间炸了:

"十年没见父亲?这也太过分了!"

"亲生女儿不如外人,可悲!"

"支持周女士!"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连线进来——张晓倩。

但她不是来帮王玉箫的。

"我要爆料!"张晓倩声音慌张,"王玉箫要杀我灭口!"

全场哗然。

原来,张晓倩按照计划在网上造谣后,问王玉箫要尾款。王玉箫不仅不给,还威胁她:"你敢多说一个字,我让你进监狱!"

张晓倩气不过,决定反水。

"我手机里有录音!"她播放了一段:

王玉箫的声音:"五十万都给你了,把周暖冬搞臭,让她身败名裂!"

张晓倩:"万一被发现怎么办?"

王玉箫:"怕什么?大不了说你是临时工,跟我没关系。"

录音一出,首播间彻底爆炸。

"原来网上的黑料都是假的!"

"这个王玉箫太恶毒了!"

"报警!这是诽谤罪!"

周暖冬还没说话,陈书辉的助理在首播间发言:"我们己经报警,并且保存了所有证据。造谣者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张晓倩慌了:"不关我事!都是王玉箫指使的!我把证据都交出来!"

她开始疯狂爆料:

"王玉箫这些年在澳洲,表面是金融高管,实际早就被公司开除了!"

"她欠了一屁股赌债,这次回来就是为了拿房子还债!"

"她老公都跟她离婚了,因为她出轨!"

"她根本不是为了什么父女情,就是为了钱!"

每一个爆料都像炸弹,炸得王玉箫在屏幕那头歇斯底里:"张晓倩!你找死!"

但张晓倩己经豁出去了:"来啊!谁怕谁!反正你也不给钱,大家一起死!"

两个人在首播间对骂起来,丑态百出。

网友们看得目瞪口呆:

"这就是所谓的'孝女'?"

"为了钱,连最后的脸都不要了。"

"周女士太不容易了,摊上这样的亲戚。"

这时,一个认证为"上海公证处"的官方账号发言:

"关于王达立先生的遗嘱,我处证明:遗嘱完全合法有效,订立时老人神志清醒。现场有录像为证。"

紧接着,"上海市第二医院"的官方账号也发言:

"王达立先生去世原因为心脏衰竭,属自然死亡,不存在任何疑点。周暖冬女士27年来的陪护记录,我院可以作证。"

一个个官方认证,彻底粉碎了谣言。

首播间的风向完全逆转:

"周女士,对不起,我们错怪您了!"

"27年的付出,您辛苦了!"

"支持您拿到房子!这是您应得的!"

"王玉箫不配做女儿!"

周暖冬看着屏幕,泪水模糊了双眼:"谢谢大家。我不要求什么,只希望舅舅的遗愿能够实现。"

首播的最后,她拿出舅舅的遗像:"舅舅,您看到了吗?真相大白了。"

首播结束,观看人数超过百万,全网都在讨论这个案子。

与此同时,王玉箫家里。

"完了,全完了。"她瘫坐在沙发上。

钱德明收拾东西:"王女士,这个案子我不能再代理了。"

"为什么?"

"您涉嫌教唆他人诽谤,这是刑事案件。我不想惹麻烦。"

"你......"王玉箫想发火,但己经无力。

她的手机不停地响,都是债主的催债电话。

澳洲那边,前夫发来信息:"房子的事我都知道了。你真让人恶心。"

公司HR部门:"鉴于您的品德问题,公司决定永不录用。"

朋友圈里,那些平时围着她转的"姐妹",纷纷删除好友。

她成了过街老鼠。

而张晓倩,当晚就被警察带走了。

"我招!我全招!"她哭着喊,"都是王玉箫的主意!"

警察局里,陈书辉陪着周暖冬做笔录。

"周女士,您要追究刑事责任吗?"警察问。

周暖冬沉默了一会儿:"张晓倩必须追究,她触犯了法律。至于王玉箫......"

她叹了口气:"毕竟是舅舅的女儿。如果她愿意道歉,愿意认错,我可以不追究。"

陈书辉惊讶:"您真的这么想?"

"舅舅如果在天有灵,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女儿进监狱。"周暖冬苦笑,"我这么做,是给舅舅留最后的体面。"

走出警察局,己经是深夜。

陈书辉送周暖冬回家:"今晚的首播,您很勇敢。"

"是您给了我勇气。"周暖冬真诚地说,"如果不是您,我可能己经放弃了。"

"不,是您自己的坚持。"陈书辉看着她,"27年的坚持,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路灯下,两个人并肩走着。

"陈律师,您为什么要帮我?"周暖冬突然问。

陈书辉沉默了一会儿:"因为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善良不应该被辜负。"

他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周女士,不管结果如何,您都是我见过的最值得尊敬的人。"

周暖冬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这些天的委屈、愤怒、无助,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力量。

"谢谢您。"她轻声说。

回到家,周暖冬打开手机,惊讶地发现有上千条私信。

都是网友的支持和鼓励:

"阿姨加油!正义一定会胜利!"

"您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她也是被保姆照顾的。"

"27年如一日,您是真正的天使。"

还有很多老人发来信息:

"孩子,你做得对。"

"老天有眼,好人会有好报的。"

最让她意外的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信息:

"周女士,我是赵明的妻子。我先生让我转告您,他愿意出庭作证。不要任何费用,只为正义。"

周暖冬握着手机,泪如雨下。

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第二天一早,整个上海都在讨论这个案子。

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

《27年赡养日记背后的人间真情》

《血缘与陪伴,哪个更重要?》

《一场首播撕开的人性真相》

法学专家们也纷纷发声:

"这个案例将成为《民法典》实施后的标志性案例。"

"法律不仅要维护血缘,更要保护真情。"

"长期赡养者的权益必须得到保障。"

舆论完全倒向了周暖冬。

而王玉箫,彻底成了人人喊打的反面典型。

她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外面都是记者和愤怒的网友。

"王玉箫出来!"

"向周女士道歉!"

"不孝女!"

她拉上窗帘,在黑暗中瑟瑟发抖。

手机响了,是钱德明:"王女士,法院通知,下周二第二次开庭。鉴于目前的情况,我建议您......"

"建议什么?"

"和解吧。您己经没有胜算了。"

电话那头传来忙音。

王玉箫扔掉手机,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没有人同情她。

这是她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