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小站的"至暗时刻"与"微光"

2025-08-20 3535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清晨五点,周暖冬像往常一样来到小站。

但眼前的景象让她愣住了。

门被人用红油漆泼了,墙上写着恶毒的字眼:"骗子"、"图谋不轨"、"滚出社区"。

橱窗被砸碎,里面的商品散落一地。

更可怕的是,门口堆满了死老鼠,散发着恶臭。

周暖冬腿一软,靠在墙上才没倒下。

谁这么狠毒?

她颤抖着拿出手机报警,却发现信号被屏蔽了。

"周老板,惨啊!"

刘军强带着几个人出现了,脸上挂着幸灾乐祸的笑。

"你!"周暖冬明白了,"是你干的!"

"我干的?"刘军强装模作样,"周老板,说话要有证据。我只是路过,看到这惨状,特意来关心一下。"

他踢了踢地上的死老鼠:"啧啧,得罪了什么人啊?这么狠?"

"刘军强,你不会得逞的!"

"得逞?"刘军强冷笑,"周老板,我听说您那个理疗师小王辞职了?"

周暖冬心里一沉。

小王是小站唯一有专业资质的理疗师,昨天突然说家里有事,要辞职。

"是你挖走的?"

"挖?"刘军强笑得更嚣张,"人家是看清了形势,知道跟着你没前途。"

他凑近周暖冬,压低声音:"听说你要继承千万豪宅?做梦呢?就凭你?一个外人?"

"还有,"他恶毒地说,"你那些老客户,我会一个个'照顾'好的。"

说完,他扬长而去。

周暖冬强忍着泪水,开始清理门口的垃圾。

路过的人指指点点,有同情的,也有看热闹的。

"小冬这是得罪谁了?"

"听说是跟人争房产,人家报复呢。"

"唉,可怜啊。"

但没人上前帮忙。

周暖冬一个人,戴着手套,一只只地捡起死老鼠,装进垃圾袋。

红油漆很难清洗,她跪在地上,一遍遍地擦。

手都擦破了,血混着油漆,触目惊心。

"闺女,我来帮你。"

一个颤巍巍的声音响起。

周暖冬抬头,是孙奶奶。

八十多岁的孙奶奶,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蹲下身,拿起抹布。

"孙奶奶,您别......"周暖冬赶紧扶她。

"别什么别。"孙奶奶固执地说,"你帮了我那么多,现在轮到我帮你了。"

孙奶奶是个孤寡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儿子在国外,一年都不回来一次。

去年冬天,她摔倒在小区里,是周暖冬发现并送医的。

住院期间,周暖冬每天送饭,陪她聊天,比亲闺女还亲。

"奶奶也帮忙!"

"我也来!"

陆续有老人加入。

都是周暖冬帮助过的人。

有她免费按摩过的张大爷,有她送过药的李奶奶,有她陪聊天的王爷爷......

十几个老人,最年轻的也有七十岁,一起帮周暖冬清理。

"小冬,别怕。"李阿姨也来了,"这些王八蛋,我己经让社区调监控了。"

"谢谢大家。"周暖冬哽咽了。

"谢什么。"张大爷边擦边说,"你对我们的好,我们都记得。"

"就是,"王爷爷愤愤地说,"那个刘军强,卖假药的黑心贩子,迟早遭报应!"

原来,大家都知道是刘军强干的。

清理了两个小时,小站终于恢复了原样。

虽然橱窗还破着,墙上还有痕迹,但至少能开门了。

"小冬,生意不好做,要不......"李阿姨担心地说。

"不。"周暖冬摇头,"我不能放弃。这不仅是生意,更是舅舅教我的——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她打开门,虽然店里冷清,但她还是挂出了"正常营业"的牌子。

上午,一个客人都没有。

中午,刘军强又来了。

"哟,还开着呢?"他讥讽地说,"周老板,何必呢?认输不丢人。"

"我有个提议,"他假惺惺地说,"你把客户资源都给我,我给你10万。够你重新开始了。"

"滚。"周暖冬冷冷地说。

"别不识抬举!"刘军强恼羞成怒,"你以为那些老东西能护着你多久?"

"他们不是老东西,是我的亲人。"周暖冬站起来,"刘军强,你可以砸我的店,抢我的客户,但你抢不走人心。"

"人心?"刘军强大笑,"人心能当饭吃?"

正说着,门口传来喧哗声。

十几个老人,推着轮椅、拄着拐杖,浩浩荡荡地来了。

领头的是孙奶奶。

"小冬,我们来捧场了!"

每个老人手里都拿着东西——有的是鸡蛋,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自己织的鞋垫。

"小本生意,我们不白拿你的东西。"张大爷说,"这些是交换。"

"对,以物换物,古代就有!"李奶奶笑着说。

周暖冬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这些老人,退休金都不高,很多还要吃药,却愿意这样支持她。

"还有我们!"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郑大夫带着几个同事来了。

"周女士,听说您的理疗师辞职了?我们可以派人来兼职,不收费。"

"郑大夫......"

"别说了。"郑大夫打断她,"您为社区老人做了那么多,我们医生都看在眼里。现在您有困难,我们不帮谁帮?"

刘军强脸色铁青。

他没想到,周暖冬的人缘这么好。

"哼,一群老不死的!"他恶狠狠地说。

"你说什么?"张大爷怒了,举起拐杖就要打。

"张爷爷,别生气。"周暖冬拦住他,然后转向刘军强,"刘军强,你记住,善良的人永远不会孤单。"

刘军强灰溜溜地走了。

下午,陈书辉来了。

看到小站的情况,他脸色凝重。

"报警了吗?"

"报了,但没有监控拍到。"周暖冬无奈地说。

"我会派人暗中保护这里。"陈书辉说,"还有,我给您带来一个好消息。"

"什么?"

"工商局刚刚批准了您的申请,'暖冬养老服务中心'的营业执照下来了。"

陈书辉递过一个红本本。

这意味着,周暖冬的事业可以正规化、规模化了。

"而且,"陈书辉微笑着说,"有一位神秘投资人,愿意投资50万,支持您的事业。"

"神秘投资人?"

"对方不愿意透露身份,只说是被您的事迹感动。"

周暖冬愣住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竟然有人愿意雪中送炭。

"陈律师,这不会是您......"

"不是我。"陈书辉摇头,"我也很好奇是谁。"

其实,这个神秘投资人,是王达立的一位老朋友。

他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案子,被周暖冬的付出感动,决定暗中帮助。

但他不想露面,只想默默支持。

有了资金,周暖冬立刻行动起来。

她重新装修小站,购置新设备,聘请专业人员。

一周后,"暖冬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开业。

开业当天,来了很多人。

不仅有社区的老人,还有媒体记者。

"周女士,听说您在打官司的同时还在创业,是什么支撑着您?"

周暖冬对着镜头,平静地说:

"是舅舅的教诲。他说,人活着,要对得起良心,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创办这个中心,不仅是事业,更是传承。传承舅舅的善良,传承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至于官司,"她顿了顿,"我相信法律,相信公道。"

采访播出后,反响很大。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周暖冬的故事,知道了她27年的坚守。

网上的支持声越来越多:

"这样的人,才配得到遗产!"

"27年如一日,这是真正的孝心!"

"支持周女士!"

而刘军强的生意,却每况愈下。

因为卖假货被举报,他的店被查封了。

因为拖欠供应商货款,他被告上法庭。

最后,他破产了。

那天,他灰头土脸地经过暖冬中心。

看到里面温馨的场景——老人们在做操,周暖冬在耐心指导,笑声不断。

他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用心做事的人,终究会得到回报。

而投机取巧的人,终究会自食恶果。

夜晚,周暖冬关店后,独自坐在舅舅的遗像前。

"舅舅,您看到了吗?我没有放弃。"

"虽然很难,但有这么多人支持我。"

"就像您说的,善良的人,永远不会孤单。"

遗像里的老人,慈祥地微笑着。

仿佛在说:孩子,我为你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