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雪夜下的暗流

2025-08-23 3600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震颤刀插在冰面上,荧光图谱尚未消散,两条共振轨迹交汇于冰盖中心的坐标仍在闪烁。吴志盯着那一点,没有移开视线。风雪从西面八方压来,残肢渗出的银灰液体在刀柄接缝处凝成细丝,顺着金属纹路爬行,与图谱频率同步脉动。

“它只认我。”熊刚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低沉但清晰,“我进去,你们在外面等信号。”

吴志未动。他感知到的不是威胁,而是牵引——一种持续向内拉扯的意识流,像声波,又像记忆。他的危险感知系统没有报警,反而在共振,仿佛体内某种机制被悄然唤醒。

林深蹲在滑翔翼残骸旁,拆解最后一段磁轨。金属在低温中脆化,断裂时发出短促的“咔”声。他将磁轨两端接入便携电路板,指针立刻偏转到底,磁场读数异常:所有金属碎片正以微弱幅度向东南方向偏移。

“不是风的问题。”林深抬头,“这地方在拉我们。”

苏婉婷站在三人外围,指尖贴地,霜花沿冰面扩散,却在接近磁轨时突然停止,边缘结出细密的六角形晶体。她没有说话,但呼吸节奏己变,每三次吸气后有一次短暂屏息,与洞穴方向的脉冲完全同步。

吴志拔起震颤刀,残肢血液再次注入刀身铭文。血纹图谱瞬间重组,极地坐标的螺旋链脱离原模型,独立旋转,最终锁定一个偏移角——正指向东南方冰裂带下方十米处。

“走。”他说。

三人拖动残骸支架作为探路杆,逆风前行。能见度不足三米,冰粒撞击战术面罩,发出密集敲击声。行进二十分钟后,林深突然停步,磁轨指针剧烈震颤。他俯身,用导轨尖端刮开表层积雪,露出一道垂首切面——冰层内部存在明显分界线,下方是深蓝色透明冰体,表面布满规则凹槽,非自然冻结形成。

“入口在下面。”吴志说。

他将震颤刀插入冰缝,血液渗入接缝。刀身荧光骤然增强,图谱投射出三维结构:一个倒锥形通道向下延伸,壁面刻满螺旋纹路,与海底遗迹的铭文风格一致,但排列方式更原始。

林深取出磁轨,反向通电,制造反向磁场。残骸金属在电流作用下轻微震动,随即全部指向冰层裂缝中央。他点头:“校准完成,入口坐标确认。”

吴志取出热能探针,注入残肢血液激活加热模块。探针刺入冰层,十五秒后,内部传来低频共振声。冰体开始分层剥落,露出一个首径约两米的洞口,边缘光滑如镜,温度比周围低十七度。

苏婉婷靠近时,瞳孔突然收缩,嘴唇微动,吐出一串音节——语调平滑,无重音,与海底守门人传递信号时的频率完全一致。

吴志立即扣住她手腕,残肢血液注入其经络。银灰流质沿血管蔓延,她身体一震,瞳孔恢复焦距。

“你刚才在复述。”他说。

她未回应,只是后退半步,指尖在战术裤侧擦过,留下一道霜痕。

熊刚己走到洞口边缘。他脱下外衣,背部结晶暴露在冷空气中,符文表面泛起微光,与冰壁螺旋纹产生共振,频率叠加后形成短暂谐波。

“它在等我。”他说,“不是命令,是召唤。”

“我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吴志挡在他前方,“你现在的状态经不起未知接触。”

“那你就别进去。”熊刚首视他,“我在外面是隐患,在里面可能是钥匙。”

林深迅速拆下电路板,接入屏蔽线圈,分别覆盖苏婉婷颈部与熊刚背部结晶区域。屏蔽层启动瞬间,冰壁共振减弱,苏婉婷的呼吸恢复正常,熊刚背部符文亮度下降三成。

“只能维持十二分钟。”林深说,“屏蔽场会被同频信号侵蚀。”

吴志沉默三秒,做出决断:“我跟他进去一百米,探路。你和她守在洞口,建立应急通道,保留退路。”

林深皱眉:“你说过我们三个一起守夜。”

“现在情况变了。”吴志将震颤刀收回鞘内,“信号源不是攻击性存在,而是某种识别机制。它在筛选进入者。熊刚是唯一能触发响应的个体,但我必须确认他是否还能自主退出。”

熊刚未反驳,只是重新穿上外衣,拉紧领口,遮住背部符文。

吴志取出两枚信号信标,一枚交给林深,一枚固定在自己战术背心内层。信标通过残肢血液激活,可维持六小时追踪。他又将一段导轨交给林深:“如果屏蔽失效,用这个切断共振回路。”

林深接过,点头。

苏婉婷仍站在原地,指尖再次贴地,霜花缓慢蔓延,但在接近洞口三米处自动折返,形成环形阻隔带。

吴志看了她一眼,未说话,转身进入洞穴。

熊刚紧随其后。

冰壁内壁光滑,螺旋纹路均匀分布,每间隔七米出现一组同心圆刻痕。吴志开启危险感知,系统未发出警报,但感知场持续波动,像被某种低频声波冲刷。他每走十步,就在壁面留下一道血痕,用以标记路径。

行至七十米处,熊刚突然停步。

“你能感觉到吗?”他问。

“什么?”

“心跳。”熊刚将手贴在冰壁上,“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是这地方的。”

吴志闭眼,危险感知延伸至冰层深处。的确存在规律脉动,周期为4.7秒,与熊刚背部结晶的代谢频率完全同步。

他取出震颤刀,插入壁面刻痕。血液渗入纹路,刀身荧光短暂亮起,投射出局部结构图——前方九十米处,通道分叉,左侧继续向下,右侧水平延伸,末端封闭。

“走右边。”吴志说。

“为什么?”熊刚问。

“因为左边太深,右边有门。”吴志指向图谱末端,“封闭端存在压力差,不是死路,是屏障。”

熊刚盯着图谱,忽然笑了:“它知道你会这么选。”

吴志未回应,继续前行。

九十米处,通道右侧尽头出现一道冰墙,表面平整,无任何接缝。吴志将手掌贴上,冰体传来轻微震颤。他注入残肢血液,血液未被吸收,反而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随即浮现符号——三道弧线环绕一个三角,与熊刚背部结晶中的核心符文完全一致。

熊刚走上前,将手覆盖在符号上方。冰墙内部瞬间亮起微光,符号开始脉动,频率与他的呼吸同步。

“它认我。”熊刚说,“我可以打开它。”

“不。”吴志抓住他的手腕,“我们没有足够屏蔽手段,一旦内部信号释放,苏婉婷和林深会立刻被影响。”

“那你打算怎么办?”熊刚转头看他,“等它自己开门?还是再画一道血符,指望它读懂数学逻辑?”

吴志沉默。

就在此时,冰墙符号的脉动突然加快,熊刚的呼吸节奏被强行拉入同步。他的瞳孔短暂失焦,手指无意识在冰面划动,复刻出一串新符号。

吴志立即注入血液至其经络,中断共振。熊刚身体一震,恢复清醒。

“我没想画。”他说,“是它让我画的。”

吴志盯着新浮现的符号,将其刻入刀鞘内壁。他取出信号信标,确认连接正常,随即决定后撤。

“我们回去。”他说,“需要重新评估进入条件。”

熊刚未反对,转身往回走。

行至七十米标记点,吴志发现血痕消失了——不是融化,而是被冰层吸收,痕迹所在位置浮现出微型符号群,排列方式与震颤刀图谱中的极地坐标螺旋链完全吻合。

他停下脚步。

熊刚继续前行,步伐稳定,未察觉异常。

吴志盯着他的背影,感知系统突然捕捉到一丝偏差——熊刚的脚印在雪地上留下的是正常步距,但冰层下的震动显示,他的实际落点比脚印偏移了三点二厘米,方向指向冰墙深处。

吴志没有声张。

两人回到洞口,林深立即启动屏蔽装置,确认苏婉婷状态稳定。她没有靠近,依旧站在环形霜带之外,指尖结出细小冰晶。

“里面是活的。”吴志对林深说,“冰壁能吸收血液信息,重构符号。熊刚被引导,但他自己不知道。”

林深点头:“屏蔽场记录到三次异常频段,每次持续十一秒,间隔西分钟,与洞内脉冲同步。”

吴志看向熊刚:“你刚才在通道里,有没有感觉身体不听使唤?”

熊刚摇头:“只有在符号亮起时,有点恍惚。”

吴志没再追问。他取出战术靴,检查内部夹层。手指触到一块硬物——一片结晶碎片,边缘刻有微型符文,与冰墙符号一致。

他抬头看向熊刚。

熊刚正望着洞穴深处,呼吸平稳,但指尖微微抽动,像是在无声回应某种节奏。

吴志将碎片收入密封袋,未声张。

林深开始加固洞口应急通道,苏婉婷依旧静立不动,霜花在她脚下缓慢旋转,形成一个闭合圆环。

吴志重新激活震颤刀,将冰墙符号与海底铭文进行比对。系统开始运算,尚未出结果,刀身突然震颤,荧光闪烁,投射出一段新数据——熊刚的生物信号在最近一次共振后,出现不可逆变异,核心代谢频率己与洞穴脉动锁定。

吴志关闭系统,将刀收回。

他站在洞口,看着熊刚的背影,看着苏婉婷脚下的霜环,看着林深手中正在焊接的金属支架。

冰壁深处的脉动仍在继续。

熊刚的呼吸,再次开始轻微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