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灵山惊魂

2025-08-23 1701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灵山最后一缕佛光湮灭时,如来的魂体正贴着云层疾飞。

身后,火海己吞尽菩提古树的绿意,琉璃阶梯熔成金红色的河流,顺着山坳蜿蜒——那曾是万佛朝圣的必经之路,此刻像一道凝固的血泪。藏经阁倒塌的闷响穿透风声传来,他亲手抄写的七千卷佛经,大约正随着灰烬飘向虚空。

他没有回头。

魂体脱离金身的刹那,灵力流失的痛感骤然尖锐起来。本该凝实如琥珀的神魂,此刻薄得像层蝉翼,周身佛光淡得几乎看不见,指尖划过空气,连一丝涟漪都荡不开。这种“空”,比在灵山时清晰百倍——灵山大阵散了。

那座由佛骨、经文、舍利子布成的阵法,护了西方教千年。以往在阵中,灵力滞涩总被佛光掩盖,像隔着雾看东西,隐约不对,却看不清究竟。可现在,大阵随灵山崩塌溃散,像剥去最后一层伪装,每一缕佛光的流失都变得触目可及。他甚至能“看”到本源之力顺着无形的轨迹飘向虚空,速度比在阵中快了数倍,带着近乎贪婪的急切。

“为何?”

魂体在云端凝滞,千年碎片骤然翻涌:

五百年前,东土大旱,迦叶率五百罗汉布下甘霖阵,功德金光几乎漫过灵山。按说足以助他再进一步,可闭关三月,灵力反倒稀薄三分。那时大阵佛光正盛,他只当是分润了弟子,笑着对迦叶说:“众生渡尽,方是真佛道。”

三百年前,雷音寺讲经,白猿听经悟道,证得罗汉果位。那缕飘向他的功德气,触到金身便没了踪迹。夜里打坐时,他曾察觉佛光淡了些,可大阵光晕恰好弱了三分,只当是讲经耗神,未曾深思。

一百年前,阿难率八部天龙净化西牛贺洲的噬魂瘴,归来献上古瘴本源。他指尖金光一点,瘴气化为青烟,当时只觉神清气爽,如今才懂——那是瘴气中残存的生灵精气被短暂吸收,转瞬间便被抽走,只留一丝虚假的充盈。那时的大阵光芒,己比初立时差了许多。

这些碎片拼出一个寒意刺骨的轮廓:有人在窃他灵力与功德,而灵山大阵,或许从一开始就是层“遮罩”。

“是谁?”

神念扫过三界,天庭?佛门内部?一个名字猛地撞入脑海,又被他强行按捺——鸿钧。

不可能。那位道祖赐下的九品莲台,是西方教立教的根基;每年寿辰送来的紫霄气,总说“助你稳固道心”。灵山遭劫,三界之中,唯有这位站在顶端的存在,能护他,也能解这迷局。

或许是误会?他需要答案。

魂体转向西北,紫霄宫的方向。残存神念尽数灌注于速度,金色流光撕开云层,风在耳畔呼啸。逃出百里,前方紫气突然让他心悸——那片祥和的紫气像活物,隔着千里,竟让魂体生出本能的排斥,仿佛前方是张开的巨网。

他试着探一丝灵力,刚离体便如泥牛入海。更惊的是,魂体深处传来细微的虹吸感,与体内灵力流失的轨迹,分毫不差!

“不是误会……”

冷汗瞬间浸透魂体。灵山崩塌哪是什么外敌入侵?是鸿钧觉得这颗棋子没用了,索性打碎大阵,让他暴露在天地间,好彻底收回“借”出去的灵力。那些紫霄气哪里是护道,分明是麻痹他的引子;所谓“佛道一家”,不过是让他乖乖当个被榨干的容器。

紫气的吸力越来越强,魂体几乎要被卷走。他猛地调转方向,三界之大,天庭是鸿钧地盘,西方己成废墟,西海龙族中立,能去的地方只剩——

“地府。”

东南方,厚重如墨的阴气漫过天际。那片阴寒之地藏着轮回之力,隔绝天道窥探,地藏王虽久居幽冥,终究同属佛门。

魂体加速,金色流光划破云层。飞行中,他下意识抚向胸口——那里本该有十二品莲台的虚影,此刻空空如也。想起鸿钧送莲台时的话:“佛道本是一家,你守西方,我掌紫霄,三界方能安稳。”

原来“安稳”,只对他而言。

地府轮廓渐清,忘川河的水汽混着阴气扑面而来,带着腐朽的气息,却奇异地让人安心。奈何桥的剪影在雾中浮动,望乡台上残魂飘荡,幽冥深处,地藏王的禅座透着微弱金光。

穿过地府结界时,一丝刺痛后是温和的阴气包裹。他知道,暂时安全了。

但这只是开始。从逃出灵山的那一刻起,他不再是如来佛祖,只是个绝境求生的逃亡者。而第一个对手,便是那位曾被他视作靠山的道祖,鸿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