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荷花镇上荷花仙
“小老儿的家乡大旱,寸草不生,我们一路逃难逃到这里时,被这一大片荷花池震惊住了。”
“我们的家乡常年缺水,从出生到死亡只洗三次澡,出生三天洗一次,成亲洗一次,死的时候洗一次。”
“乍看到这么大的一片荷花池,那么多水,我们感动不已,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也决定在这里安顿下来。”
“当地的县令是个好官,知道我们是逃难来的,很痛快给我们办了户籍,划分了这块区域给我们村,我们取名叫荷花村。”
“我们在这里盖房,安家,陆续又有不少人过来定居,慢慢的从小村落变成大村落,从大村落变成小镇,荷花村也变成了荷花镇。”
“因山上的飞雪楼在,一般的宵小之辈不敢靠近,到了夏季是赏荷花的旺季,会有很多人来这里观光,我们能趁机小赚一笔。”
“这座山是飞雪楼在管理,飞雪楼楼主仁善,春季的时候,我们能够上山挖笋采药,秋季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挖莲藕。”
掌柜憨憨一笑:“实不相瞒,荷花池的主人非常大方,每年秋天会有专门的人来我们村子,只要我们帮忙清理池塘,莲藕就能白送给我们。”
“那莲藕又白又大,每每都能卖上好价。”
“到了冬天的时候,我们都在山脚下猫冬,偶尔有人进山打猎。”
“虽然这里不能种地,但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舒坦。”
谢莺眠:“你们是二十年前迁来的?”
掌柜笑道:“您神了,我们确实是二十年前来的。”
谢莺眠:“那你们挖莲藕的时候,有没有遇见什么怪事?”
掌柜挠了挠头,想说没什么怪事。
转念,他又想到,好似一些达官贵人喜欢听一些仙儿啊神的。
或许是想听一些荷花仙子之类的故事。
荷花池有荷花仙子的事流传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贵人想听,掌柜就知无不言。
“您是想问荷花仙子的故事吗?”
谢莺眠与虞凌夜对视一眼:“荷花仙子?”
跟双莲娘娘有点沾边了。
掌柜:“对,咱们这里有百里荷花,这百里荷花都开得极旺盛,是荷花仙子保佑呢。”
“从咱们镇子上往东走,走大约三四里地,就有一座庙,庙里供奉的就是荷花仙子。”
“外地人来咱们荷花镇,一方面是赏荷花,另一方面是祭拜荷花仙子。”
“不瞒您们说,荷花仙子非常灵验。”
掌柜絮絮叨叨说着荷花仙子如何如何灵验。
包括但不限于,
有人在游荷花池的时候先祭拜了荷花仙子,结果游池的时候不小心落水,眼看着就要沉没时,突然感觉到一股力道阻止他往下沉,他安然无恙上了船之类。
谢莺眠觉得,在遍布荷花的地方落水顶多会扑棱几下,荷叶和荷梗密密麻麻足够支撑一个人的重量,犯不上沉没。
这个传言,有点假。
有人游船时喝酒宿醉,醒来后发现荷花池变成了一天星河,星河之中有身着荷花粉色衣裳的年轻女子在跳舞,他被荷花仙子邀请进了荷花仙宫,听了无数仙乐,喝了天庭美酒,等天亮时才意犹未尽离开仙宫,醒来后发现他还在船上。
谢莺眠很无语。
还被荷花仙子邀请进荷花仙宫,他以为他是贾宝玉误入太虚幻境?
一眼假。
真相大概率是喝醉了或者吃了鲜艳的小蘑菇。
有人求荷花仙子赐子,结果第二年真的生下了龙凤双胎。
谢莺眠:荷花仙子管得还挺宽,胆子也大,连送子观音的工作都敢抢。
综上。
谢莺眠觉得,荷花仙子的事迹为假。
掌柜人麻了。
他还以为贵人们喜欢听这些神啊仙儿显灵的故事,特意说的玄乎其玄。
结果呢。
贵人给出的评价:一眼假。
尤其是第二个故事,附近的人津津乐道的荷花仙宫一事,被贵人评价,喝醉了或者磕了太多鲜艳小蘑菇。
巧了。
那人在上船之前,确实吃了一盘清炒蘑菇。
那盘蘑菇是店家的小孙女在山上新鲜采摘的,原本是想留给自家吃的,那公子非要买下来,还吃了个精光。
或许,真是蘑菇搞的鬼?
谢莺眠:“还有奇怪的事吗?”
“不必拘泥于鬼神之说,我不信那个。”
掌柜想了好一会儿,才犹犹豫豫道:“荷花池有个禁区,禁区明明没有人,却偶尔会会传来人声,这算不算怪事?”
谢莺眠眼睛一亮:“详细说说。”
掌柜道:“我们挖莲藕的时候,有一处地方是不能去的。”
他拿了舆图来,在上面画了一个范围。
“就是这个范围,这里我们是绝对不能靠近的。”
谢莺眠看向虞凌夜。
虞凌夜道:“看位置,是在飞雪山的后面。”
掌柜:“对,就在飞雪山正后山的位置。”
“飞雪山的位置比较特殊,后山那边非常凶险,山非常陡峭,如斧头削掉的一般,直上直下,根本无路可走。”
“那附近还有凶猛的野兽出没,我们采药什么的不敢靠近哪里。”
“山下除了巨大的荷花池之外,还连着别的水域。”
“那块水域不似这边温和,那边水势汹涌,还会涨潮,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卷到水浪里。”
“每年我们挖莲藕的时候,都会被再三叮嘱不要去那边,若是去了那边,不小心丧命,他们不负任何责任。”
“我们要签署协议,协议还要去官府备案。”
掌柜声音降下来:“不过,最开始的时候,还真有人摸到了那边,那人没死,但疯了。”
谢莺眠又给了掌柜一两银子:“越详细越好。”
掌柜笑得见牙不见眼。
他继续说:“我们挖的莲藕卖得极好,一斤莲藕能卖三文钱,人口多的家庭,一天差不多能挖三四百斤,三四百斤也就是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对贵人们来说可能不值一提,但对普通庄户人家来说,这是一笔大钱,多挖一天就能多挣一两银子,这种好事谁也不会错过。”
“但,莲藕是有数的,这么多人瓜分,每户顶多能卖三四两银子。”
“有一户人家为了多挖一些莲藕,趁着夜色去了禁区,无人知道他在禁区里看见了什么,他回来的时候大病一场,从那之后人就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