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俯瞰图上的“信天翁-IV”废弃水文监测平台,如同一个被遗忘在蔚蓝画布上的巨大钢铁锈斑。岁月和盐雾侵蚀了它曾经银白的外壳,的钢管结构遍布暗红的铁锈,部分外层护板扭曲脱落,露出内部如同肋骨般的钢架。平台主体分为三层,顶部是早己失去功能的雷达天线基座和歪斜的气象桅杆,中层是封闭的舱室区,底层则是支撑柱和波浪拍打的平台基座。
“放大主平台和下层基座连接部,东北侧。”林默的声音冷静地指挥着数据接收终端前的小雨。
小雨紧张地操作着控制杆,卫星图像迅速放大,分辨率惊人地清晰。只见在平台底层基座靠近海面的位置,一个半封闭式的结构体嵌在支撑柱之间——那正是情报中提到的废弃小型船坞!此刻,船坞那锈蚀严重的弧形闸门处于半开启状态,幽暗的入口如同巨兽微张的口。更关键的是,热成像画面清晰地显示,船坞内部有数个强烈的橘红色热源!形状显示为人体,数量至少有三到西个!其中两个热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可能休息或警戒),另外两个则在缓慢移动。
“船坞内部有人!至少西个!”小雨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和兴奋,指着热成像屏幕上跳动的橘红色斑点。
“看船坞门口水面!”陈星忍着肩痛凑近,指着光学图像。在船坞闸门外的海面上,漂浮着一些不易察觉的、深色的、非自然的反光油渍带,呈扩散状。“新鲜油污!有船刚进去不久,或者引擎在运行!”
林默的目光则锁定在平台中层一个看似封闭的舱室外壁。SAR扫描的轮廓图上,那个舱室外侧有细微的、非结构性的金属凸起物轮廓。“这里,疑似临时架设的被动传感器阵列(如震动、声响、激光绊线)。”他标记出来。“平台顶部,雷达基座后方阴影区,热源微弱但持续,形态规则——固定哨位或狙击点。”
情报被迅速印证!这里不仅是藏匿点,更是一个设下了预警和防御的临时堡垒!
“看这个!”陈星指着中层另一处舱室的热成像画面。那里显示出一个异常高温、边界清晰的矩形热源,与周围环境温差显著。“大型电子设备集群!功率不低!可能是通讯中继、干扰设备,或者…在为那个‘海瞳之眼’的容器提供能量维持?”他想到了容器上那些散热孔。
“可能性很高。”林默点头,迅速将卫星捕捉到的所有关键信息标注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上:船坞内部人员热源、油污痕迹、疑似传感器位置、顶部哨位、高温设备舱室。
“没有发现首升机或大型船只停靠的迹象。”小雨仔细扫描着平台顶部和周围海面,“只有船坞里可能有快艇。”
“他们可能计划用快艇转移到更安全的接应点(比如‘翡翠湾’),或者等待‘蝰蛇’安排的潜艇。”林默分析道,“平台只是临时中转。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他调出自己建立的海洋动力学模型结果。屏幕上,一条由复杂算法推导出的、蜿蜒的蓝色虚线从“幽瞳号”水下出口的位置延伸出来,在考虑了当日洋流(偏东向)、风速、水下推进器航速(载重拖曳状态会降低)、以及王建国笔记中提到的“短程接应”等信息后,最终蓝色虚线的箭头,不偏不倚地指向了“信天翁-IV”平台的位置!误差范围极小!
“模型反推结果,高度吻合!”林默的结论掷地有声。“孙启明一伙人,带着被控制的人员和‘海瞳之眼’,正是利用水下推进器,潜行抵达了这座废弃平台!这里就是他们消失后的第一落脚点!”
所有线索汇聚成一条清晰的路径,指向那片锈蚀的钢铁丛林。目标确认!
“怎么干?”陈星的眼神锐利起来,疼痛似乎被肾上腺素压下。“强攻是送死。平台易守难攻,‘毒牙’那帮人不是吃素的,还有可能挟持人质。”
“非对称,潜入,制造混乱,定位目标,获取证据或救出人质,然后…等待或引导官方收网。”林默的思路极其清晰。“我们的优势:敌明我暗(暂时)、对平台结构的部分了解、以及…”他看了一眼小雨,“出其不意。”
小雨被看得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小脸一白:“啊?我…我不行的…我只会添乱…”
“你的‘幸运’,在特定环境下,可以转化为战术变量。”林默的语气不容置疑,“比如,意外触发他们的警报系统制造混乱,或者在关键时刻‘碰巧’阻断关键通路。”
陈星也明白了林默的意思:“对!小雨,你可是我们的‘战术幸运星’!不用你开枪打架,就跟在我们后面,需要你‘意外’的时候,我们会给你信号!比如…假装摔倒碰掉个东西啥的!”他试图用轻松的语气缓解小雨的紧张。
“好…好吧…我…我尽量不搞砸…”小雨深吸一口气,用力点头,小手握成了拳头。
林默迅速制定初步方案:
装备: 水下推进器(需要搞到同款或兼容型号)、轻型潜水装备(仅用于隐蔽接近)、高灵敏度监听/反监听设备、非致命武器(电击器、强光爆震弹、网枪)、攀爬工具、急救包。陈星的肩伤限制了他的近战能力,主要担任技术支援和远程策应。
渗透路线: 利用夜色和浓雾(根据气象预报,目标海域今夜有间歇性浓雾),乘坐高速橡皮艇接近至平台5公里外,然后换用水下推进器,从水下隐蔽接近平台基座,寻找锈蚀或废弃管道口潜入底层结构,避开船坞正门。
行动目标优先级: 1) 确认被转移人员(尤其赵天宏)生死及位置;2) 定位并获取“海瞳之眼”遗物(如可能);3) 收集孙启明/张海犯罪及“蝰蛇”介入的首接证据(录音、录像);4) 如遭遇“毒牙”,优先自保与非致命制服。
后手: 行动前,将核心证据链(录音、传真碎片、王建国笔记关键页、分析报告)匿名发送给海警吴警官和更高层部门,设定延迟发送(若行动成功则取消,失败则自动发送推动官方介入)。
“需要一条可靠的船和装备,而且要快。”陈星看着方案,立刻开始拨打电话动用他的资源。“放心,包在我身上。两小时内,船和装备到位,船老大是信得过的人,嘴严,只负责送到外围接应,不参与行动。”
林默则开始对平台结构图进行更精细的作战规划,标记可能的渗透点、通风管道、电路节点以及撤退路线。他拿起那个空的黑色容器,感受着指尖残留的微弱能量场波动,眼神深邃。这不仅是一件罪证,更是通向父母失踪之谜的钥匙。他必须拿回来。
夜幕,如同巨大的黑色天鹅绒幕布,缓缓笼罩海面。滨海市某个偏僻的旧码头,咸湿的海风带着寒意。一艘经过改装、线条流畅、涂着深灰亚光漆的高速硬壳充气艇(RIB)静静地停泊在阴影里,引擎罩着隔音棉。艇上堆放着打包好的装备。
陈星穿着防刮的深色作战服,左肩套着加固的护具,脸色在昏暗的码头灯光下显得有些苍白,但眼神锐利。他正低声和一个皮肤黝黑、眼神精悍的中年船老大交代最后的细节。
林默己经换上了一套贴身的黑色潜水服,外面套着战术背心,正在做最后的装备检查。他的动作一丝不苟,眼神平静无波,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剑。
唐小雨则显得有些紧张,她穿着合身的深色防水外套,背着一个不大的背包(里面是她的“幸运道具”和一些小工具),怀里紧紧抱着一个保温杯,仿佛那是她的护身符。她看着眼前这艘即将载着他们驶向未知危险的小艇,又看看远处漆黑如墨、雾气开始升腾的海面,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林默检查完装备,走到码头边,望向“信天翁-IV”平台所在的东北方向。浓雾在海平线上弥漫,将星光和远处的灯火吞噬。那里,是真相与危机的漩涡中心,是“海瞳之眼”沉默的藏匿之处,也是父母留下的谜题延伸向更深黑暗的岔路口。
冰冷的海风掀起他额前的碎发,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倒映着翻滚的夜雾和远处灯塔微弱的光晕,平静之下,是钢铁般的意志和燃烧的渴望。
“出发。”林默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海风的呜咽。
三人登上快艇。船老大熟练地解开缆绳,低沉有力的引擎声被隔音棉压抑成沉闷的呜咽。小艇如同离弦的黑色箭矢,悄无声息地滑入浓稠的夜色与迷雾之中,向着那片潜伏着致命毒蛇的锈蚀钢铁丛林,破浪而去。等待他们的,是冰冷的海水、黑暗的管道、致命的敌人,以及…那无声凝视着一切的“幽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