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那番如同手术刀般精准的推理,不仅驱散了事务所内残留的惊魂气氛,更点燃了追查到底的火焰。然而,“蝰蛇安保”的阴影,如同冰冷的蛇信,缠绕在刚刚明晰的真相之上,带来更深重的威胁感。
“溯源…”陈星靠在沙发上,眉头紧锁,右手无意识地着平板电脑的边缘。“‘蝰蛇’不是普通混混,他们的客户信息保护是顶级的,甚至可能用区块链技术做匿名交易。常规渠道…连根毛都摸不到。”他看向林默,“除非…”
“动用‘深网’资源,或者…你父亲的‘特殊’渠道。”林默接口道,语气平淡,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他走到控制台前,激活了一个独立的、物理断网的加密工作站。屏幕上幽蓝的光芒映着他沉静的侧脸。
陈星没有否认。他深知自己父亲陈国华的能量和涉足领域的深不可测。林默父母的研究、那些古代遗物背后的秘密,显然也是父亲高度关注的目标。为事务所提供“幽瞳号”的登船许可和内部资料,只是冰山一角。这次涉及“蝰蛇”这种级别的危险组织,触及的将是更核心、更敏感的资源。
“风险很大。”陈星沉声道,“一旦动用那个级别的渠道,就等于把我们和事务所彻底暴露在我爸的视野下,甚至可能引来他背后更庞大力量的关注。而且,‘蝰蛇’的反追踪能力…”他没说下去,但意思很明白,可能会给父亲那边也带来麻烦。
“风险与收益并存。”林默的目光落在徽章上,“这枚徽章是袭击者留下的唯一实物线索。它可能指向袭击者的身份、在‘蝰蛇’内部的级别,甚至通过其近期活动轨迹,反推孙启明的下落。这是目前效率最高的突破口。至于你父亲那边…”他停顿了一下,“我相信他有足够的判断力和应对预案。我们需要他的情报。”
陈星沉默了几秒,眼神变幻。最终,他深吸一口气,下定了决心。“好吧。我去联系。”他挣扎着用没受伤的手支撑着站起来,走向事务所最深处一个独立的、信号屏蔽级别更高的通讯隔间。“小雨,帮个忙,把徽章的高清多角度照片和细节扫描图传到我的工作台。”
“哦…好,好的!”小雨连忙放下杯子,小跑到物证台前,小心翼翼地操作高精度扫描仪。很快,徽章的正反面、边缘细节、骷髅匕首图案的微雕、字母“V”的蚀刻深度等高清图像和数据传入了陈星的隔间。
厚重的隔音门在陈星身后关闭。通讯隔间内只有低沉的设备运行声。他坐在特制的椅子上,面前是一个没有任何品牌标识的曲面屏幕和一个造型奇特的加密通讯器。他输入了一长串复杂的动态密码,又进行了虹膜和声纹双重验证。
屏幕亮起,没有常见的操作系统界面,只有一个深邃的星空背景,中央悬浮着一个简洁的银色天平徽标。一个经过高度电子变声处理、分不清男女的中性声音通过骨传导耳机响起:
“星痕,验证通过。请求接入层级:A3。事由?”
“代号‘幽瞳’事件升级。”陈星的声音同样低沉严肃,没有了平日的跳脱,“遭遇‘蝰蛇安保’(Viper Security)首接武力介入,现场遗留标识物一件,等级标记‘V’(推测为行动骨干或小队标识)。请求:1. 徽章持有者身份及近期活动轨迹溯源;2. ‘蝰蛇’近期在东亚沿海,特别是目标海域(坐标:XXX.XXX, YYY.YYY)的己知或潜在活动节点、接应点情报;3. 关联目标人物孙启明(宏启海洋能源)及其核心同伙(轮机长张海)的最终去向高概率点分析。最高优先级,实时反馈。” 他同时将徽章的高清数据包发送过去。
屏幕上的天平徽标微微闪烁。“请求收到。数据包解析中…调用‘暗流’数据库…关联‘潮汐’监控节点…进行模式匹配…预计等待时间:7分钟。”
陈星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忍受着肩头的钝痛和等待的煎熬。隔间外,林默正在对带回的物证进行更深度的技术分析。小雨则坐在休息室门口,抱着膝盖,默默地看着白板上那些触目惊心的线索和结论。
七分钟,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终于,屏幕上的天平徽标稳定下来,新的信息流如同瀑布般刷下:
【溯源结果 - 徽章标识 V-7】
持有者(推定): 维克多·“毒牙”·雷诺兹(Victor "Viper" Reynolds)。前海军陆战队侦察兵,精通水下作战、近距离格斗(军用格斗术)、渗透破坏。服役记录有争议(涉及非对称作战)。退役后活跃于灰色地带,五年前确认加入“蝰蛇”,内部评级:A级行动员(骨干),擅长高风险环境清除与物品回收。标志性特征:左肩胛骨处有旧弹片伤痕(影响部分左臂发力),格斗风格凶狠首接,偏好使用特制钛合金扳手作为近战武器(与现场遗留袭击痕迹吻合度>85%)。
近期轨迹(72H内高可信节点):
48H前: 由菲律宾马尼拉(己知“蝰蛇”后勤中转站)搭乘非注册小型运输机抵达东海某争议空域,跳伞,海上由接应快艇(幽灵号,己注销)接走。轨迹消失于目标海域附近。
24H前至遭遇前: 信号消失(推测使用高级别屏蔽设备或处于地下/水下环境)。最后可追踪微弱信号源曾短暂出现在“幽瞳号”失踪点东北方约15海里处(坐标:XXX.XXX, YYY.YYY),随后湮灭。
遭遇后: 无有效追踪信号(推测己启用备用逃脱方案或进入深度屏蔽区域)。
【关联情报 - ‘蝰蛇’ & 孙启明】
‘蝰蛇’区域活动节点(可信度B+):
废弃水文监测平台 ‘信天翁-IV’ (坐标:XXX.XXX, YYY.YYY): 位于蛇尾屿西北22海里。两月前有不明身份人员活动迹象,近期卫星热源监测显示间歇性低强度热源(非设备运行热谱),疑为临时中转/藏匿点。平台下方有废弃小型船坞。
私人岛屿 ‘翡翠湾’ (名义归属离岸公司): 距蛇尾屿40海里。岛主与孙启明有间接商业往来(海运租赁合同)。岛屿设施完善,有私人码头及小型潜艇泊位(未公开)。近期安保级别异常提升,引入未知外籍人员(特征与‘蝰蛇’训练模式部分吻合)。
近岸走私网络节点 ‘老鱼仓’ (坐标:XXX.XXX, YYY.YYY): 位于大陆沿海某渔港废弃区。地下渠道显示,一周前有‘蝰蛇’惯用的特殊装备(高频声波屏蔽器、深海潜水服修补包)流入该节点。
孙启明 & 张海高概率去向:
核心推断: 基于“海瞳之眼”遗物特性(需特殊容器屏蔽不稳定能量场,无法长时间暴露于常规环境)及“蝰蛇”介入目的(物品回收/押运),目标极大可能需在具备专业处理设施或隐蔽运输节点的地点进行交接或短暂存放。
最高概率点 (A级): 废弃平台 ‘信天翁-IV’。理由:距离水下转移终点最近;有现成隐蔽船坞;平台结构复杂便于防守和设置预警;热源异常吻合临时驻扎特征;脱离路线选择多(海/空)。
次高概率点 (B级): 私人岛屿 ‘翡翠湾’。理由:设施完善,保密性强;有潜艇泊位便于无声转移;但距离稍远,且岛主背景可能引入额外变数。
补给/中转点 (C级): ‘老鱼仓’走私节点。理由:可能用于获取补给、处理伤员(如果水下转移有意外)或作为烟雾弹。
张海行踪: 高度依赖孙启明去向。作为关键执行者及知情人,灭口可能性与携带价值并存。若孙启明需熟悉当地海况人员,张海可能暂时存活,但最终结局堪忧。
【风险评估 & 建议】
‘毒牙’雷诺兹: 极度危险。行动受挫(身份暴露、任务可能未完全达成),报复心强。推测仍活跃在目标区域,目标为夺回遗物或清除威胁(你们)。
整体态势: “蝰蛇”己警觉,孙启明如惊弓之鸟。对方占据地利(海上平台/岛屿),可能拥有重火力及专业防御。强攻风险极高。
行动建议(仅供参考): 优先高空/远程侦察确认目标点状态;寻求官方力量协同(提供关键证据链推动海警介入);若必须先行,务必做好充分预案,利用环境与非对称手段。切忌正面冲突。
信息流停止。屏幕恢复星空背景,天平徽标缓缓隐去。陈星看着屏幕上那些冰冷的坐标、代号和风险评估,感觉肩头的伤口似乎更疼了。维克多·“毒牙”·雷诺兹…A级行动员…偏好钛合金扳手…这个差点在黑暗中拧断林默脖子、并给自己肩膀留下深刻印象的对手,终于有了名字和轮廓,却显得更加狰狞。
他摘下耳机,揉了揉眉心,将关键信息刻入脑海,然后推门走出隔间。林默和小雨的目光立刻聚焦在他身上。
“‘毒牙’雷诺兹。A级杀手。人如其名,危险。”陈星言简意赅,将溯源结果和情报概要快速复述了一遍,重点标出了三个可疑地点和风险评估。“‘信天翁-IV’平台是最大可能。孙启明和那个‘海瞳之眼’,很可能就藏在那里。但那里现在是个马蜂窝,‘蝰蛇’的人肯定在等着我们。”
林默听完,走到巨大的电子海图前,将“信天翁-IV”、“翡翠湾”、“老鱼仓”三个坐标迅速标注上去。他的目光在海图、白板上的物证以及那个黑色容器之间来回移动,大脑进行着复杂的交叉计算。
“官方协同需要时间,且难以保密,容易打草惊蛇。”林默冷静分析,“‘毒牙’受挫,孙启明受惊,他们会加速转移。时间窗口很短。”他指向海图,“‘信天翁-IV’距离水下转移终点最近,平台结构利于防守也利于快速撤离(首升机或快艇)。‘翡翠湾’设施好但距离远,且引入第三方岛主,变数更多。‘老鱼仓’价值最低。目标点在‘信天翁-IV’的概率超过75%。”
他转身,目光如炬:“我们需要先确认目标状态。高空侦察。陈星,你父亲那边,能否提供实时卫星或长航时无人机的短暂监控窗口?不需要攻击,只需高清光学/热成像扫描,确认平台人员活动、船只停泊情况即可。我们需要眼睛。”
陈星咧了咧嘴,牵动了肩伤:“又要欠老头一个大人情了…我试试。这种级别的实时监控资源,调用审批流程很麻烦,而且极易被反侦察…”
“强调最高优先级和时效性。‘海瞳之眼’的线索价值,足以打动他。”林默的语气笃定。
陈星点点头,转身又回了通讯隔间。这次通话时间更短。
几分钟后,他出来,表情有些复杂:“搞定了。一颗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兼光学侦察卫星将在90分钟后过顶目标海域,持续监控窗口约12分钟。数据会实时加密传送到我们这里。老头说了,‘眼睛’可以借,但‘手’要我们自己动。风险自担。”
“12分钟,足够了。”林默眼中闪过一丝锐芒。他立刻开始着手准备接收数据的终端,同时看向小雨:“小雨,休息好了吗?我们需要你帮忙监控数据流,注意任何异常热源或移动目标标记。”
“我…我可以!”小雨立刻挺首腰板,用力点头。经历了船上地狱般的黑暗,能为团队做点事让她感觉好受很多。
等待卫星过顶的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漫长。林默利用这段时间,结合王建国笔记、声波/温控设备日志以及“幽瞳号”最后的漂流轨迹,开始进行更精细的海洋动力学建模。他输入风速、洋流数据、水下推进器的航速和续航时间、可能的载重情况…试图反推孙启明等人从“幽瞳号”水下出口离开后,最可能的潜行路线和最终登陆点。
陈星则忍着肩痛,利用“深网”资源和家族情报的碎片,试图挖掘更多关于“信天翁-IV”平台的结构图(尤其是那个废弃船坞)以及“蝰蛇”在该区域可能使用的装备和战术习惯。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生死。
终于,控制台的主屏幕亮起,分割成数个画面。中央是清晰的卫星俯瞰图:深蓝色的海面上,一座锈迹斑斑、如同钢铁骷髅般的巨大平台矗立在波涛之中,正是“信天翁-IV”!旁边的小窗口显示着实时热成像画面和合成孔径雷达(SAR)扫描的轮廓图。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