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世俗是虎

2025-08-21 2319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老僧瘦骨嶙峋,如果自己推理正确,很难想象,他是以何种毅力瘦下来的。

瘦下来?

因为爱她,所以下山寻她……

为了寻她,一定要瘦下来……

老僧提起灯盏,凑近凝神中的少年:“香炉里的火快熄灭了,还是把灯盏提着吧。”

邓休言瞥了一眼老僧的弦月面庞,顿感鸡皮疙瘩,不再望着老僧,而是喃喃自语:“小和尚……跳河……喜剑……削骨易容……”

“小施主,你没事儿吧?”老僧提着灯盏,彼时,那枯皱的脸上,己是不情不绪,难分悲喜。

“不对,不对……到底是哪里不对?”

少年邓休言不再言语,而是闭上双眼,在脑海里重现老僧说过的每一个字。

“小施主一再推翻自己,虽近在咫尺,看来天契仍是未至啊。”

也不知寂静了多久,寺庙中突然破开一道大笑,撕裂荒山黑夜。老僧震了一下,不想眼前少年竟在此时如入无人之境,狂放笑出声来。

“对,近在咫尺。”

“唔?”

“老人家你,就是那个小和尚!那个小和尚是存在的!你根本就不是那位少爷!”

“何以见得呢?”老僧微笑着,轻轻开口道。

“你是故事的讲述者,听的人若只解开前三重诡计,则会认为你在叙诡。岂料这一连串诡计构成了一个精妙的布局——讲述的人,就是要让听到这个故事的人以为讲述者在叙诡,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真的,小和尚和女施主的故事是存在的,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

“解释得通什么?”

“才能解释佛像为何被擦得干干净净,你为何不惜自伤容貌,也要削骨易容冒充三人。以及……老人家为何会落泪。”

寺外寒风驻足,寺内良久无言。老僧用枯皱的手摸了摸脸,才发觉有一丝,想必是方才向眼前少年移动灯盏时,被对方观察到了。

“鬼手易千不屑此法,曾立志,会开创新的易容方法超越我,呵呵,不知他现在如何呢……你说我冒充三人,又是何意?”

“其实你决定下山去寻她时,就己经瘦下来了,你因为爱慕她,必须要改变令你自卑的身形,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带给她,只是不曾想到,当你真的找到她时,她身上却经历了这般折磨。你冒充那位大人的儿子,并在最后装作忍受不了府中变故而跳河,只是为了有一天,此案大白天下时,能将‘怨鬼显灵’,移罪于你的憎恨对象……所以你故意在讲述中提及那位胖少爷也喜欢练剑。”

“宴会这般短暂,我如何做到行凶,放火,还不被发现的?”

少年邓休言淡淡轻笑:“若那位大人和他的胖儿子在宴会前就死去了,自然不会发现,加上两人孤僻怪异的性格,府中下人自然不敢怀疑。”

老僧身子微微一颤。

“若将那位大人和少爷的死亡时间推前一天,‘尸体睁眼’的诡计也能彻底解开……‘老爷复活了’,当我问‘那死者放下来后,是活是死’,你利用语意时效性的不同造成歧义来诱导叙诡,说吊着的时候是活的,放下来后是死的,其实,‘老爷复活了’并非指老爷睁眼复活放下来后死去,而是当时悬吊的尸体睁眼放下来后仍然是活的,只因为这具尸体能将体内劲气汇聚脖颈,形成硬气功,致使自己不被勒断气,造成‘复活’的假象,而佛门中,素有金刚不坏身的功夫。”

“……”

“你当时确实去了府楼,府中出了这等‘怨鬼显灵’的事,自然会请和尚去除祟,你进了府楼,以祓禊为由遣开众人,将老爷的尸体拖出来,换上原来的衣物,这样睁眼活过来的老爷就真的死了,于是所谓‘死而复生后又死’便成了事实。自然那胖少爷在宴会前一天也己死亡……你以削骨易容术法,结合胖瘦转变,同时扮演了那位大人和那位胖少爷。”

“不仅行凶、放火,还要在‘怨鬼’悬吊自己的同时,操纵那胖乐师冲进火海,同时这一切还不能让佣人发现,这些事若同时发生,是不是难度太大了些?”

“不,无须怨鬼‘操纵’。你给那位大人的尸体塞满了猪草料,充当少爷的尸体,锁在少爷的房间,仆人看到支撑在卧室中的背影,以为少爷在房中,因其性格孤僻,自不敢打扰。然后,你将那位掮客身份的胖乐师,迷晕后反锁在宴会现场的楼阁中,大火燃烧起来烧毁房门,却因烟雾呛鼻醒来,胖乐师迷糊中醒来后,仓皇中推开房门逃生,正是因为被下了药,药效还未散尽,所以他在火海里一摇一摆,而不是意识清楚的捂着鼻子冲出。恐怕他没想到外面是火海,打不打开那扇门,都是死亡。”

“我又是如何绕回猪圈不被发现的呢?”

“朝廷贵胄的府邸构造,往往为了应急都会有地下密室通道,府楼中常有暗门,这在以往的侠探一类说书中也太常见了……我想这道暗门连通了三条隧道,分别通向那位大人、少爷的房间,以及这间卧室,所以你才能同时储藏和装扮两具尸体而不被发现。胖乐师是外人,药醒未醒之际,才会迷糊中打开房门,走入火海。”

“小施主,你的这些推论,何以见得为真呢?”

“我上山时,山脚有一片竹林,还有溪流……那竹林的阳坡,有一碑坟。”

“竹林溪流,或为当地人栽种,怎能为证?再者,那坟中是谁人岂可得知?”

“当然不能,因为真正的证据……在你腰间。”

少年邓休言指向老僧腰间布袋。

“老人家浑身上下衣衫褴褛,包括腰间的布袋,这地方取水不易,却唯独很在意腰间布袋的清洗,当初那位女施主在寺庙既然会缝补衣物,想必也顺手缝了这个布袋送给小和尚,小和尚打坐时,女施主会把下山买来的糖葫芦放进布袋吧。”

老僧凝噎不语。

“老人家,这糖葫芦腐霉不可辨认,几十年来未融化,只因此庙所在山峰,高耸云端,即使炎夏季节,也不用担心它会融化……看来老人家是真的很在乎这根糖葫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