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尚书马作修,这位历经风雨的老臣,即将迎来他职业生涯的终点——退休。然而,对于那些世家大族来说,这个职位的交接却并非如此简单。
尽管工部尚书的权力相对较小,但对于世家大族而言,这个职位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深知,通过掌控工部尚书这一职位,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发展,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
皇帝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他深知世家大族的影响力,知道他们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工部尚书职位的掌控。然而,皇帝也有自己的考量。他需要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同时,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于是,皇帝决定与马作修尚书一同商讨此事。在一次秘密的会面中,皇帝和马作修深入地交流了关于工部尚书继任者的问题。
马作修尚书对这一安排感到十分满意。他己经为退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退休后,他将不再被繁重的工作所束缚,可以尽情享受悠闲的时光,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
皇帝对马作修的态度表示理解,并对他多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同时,皇帝也向马作修透露了一些关于继任者的想法,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建议和意见。
…………
皇帝深思熟虑后,决定与马作修尚书共同商议工部尚书继任者的事宜。在一个月黑风高、万籁俱寂的夜晚,皇帝与马作修在皇宫内的一处僻静宫殿中进行了一次秘密会面。
宫殿内烛火通明,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神情严肃而庄重。马作修则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待着皇帝的指示。
皇帝首先开口说道:“马爱卿,工部尚书一职至关重要,关乎国家的工程建设和发展。朕欲与你一同商讨继任者的问题,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马作修微微躬身,答道:“陛下圣明,微臣对此事也有所思考。工部尚书一职需要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同时还要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皇帝微微点头,表示赞同马作修的观点。接着,马作修继续说道:“微臣认为,现任工部侍郎言如皓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他在工部任职多年,对各项工程事务都非常熟悉,而且为人正首,工作勤勉。”
皇帝沉思片刻,然后问道:“言大人固然是个合适的人选,但朕还想听听你的其他建议。”
马作修略作思考,回答道:“除了言大人,微臣觉得还有一人也值得考虑,那就是黎墨川。他虽然年轻,但才华横溢,对工程技术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创新思维。”
皇帝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他对马作修的建议表示满意,并与他进一步探讨了这两位候选人的优缺点。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皇帝和马作修就工部尚书继任者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交流。
马作修将一件重要的事情揭露了出来,这件事情涉及到了言如皓的父亲,也就是前任丞相言大人。当时,言大人退休之际,曾与皇帝以及马作修一同商议过一个重要问题。他们认为,为了确保言如皓在朝廷中能够站稳脚跟,必须让他在朝廷中有一定的根基。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皇帝明知有这样的承诺存在,但如今却对让工部侍郎言如皓就任工部尚书一事犹豫不决。这显然与之前的约定背道而驰,让人不禁对皇帝的决定产生质疑。
这样的情况实在是不应该发生的,毕竟言如皓在工部侍郎的职位上表现出色,且具备担任工部尚书的能力和资质。皇帝的犹豫不仅违背了之前的承诺,也可能会影响到朝廷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马作修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神色,轻声道:“陛下,之前的承诺……”皇帝脸色微变,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朕并非有意违背约定,只是如今朝廷局势复杂,世家大族虎视眈眈,贸然让言如皓接任,恐会引起诸多麻烦。”
马作修心中一凛,他明白皇帝的顾虑。马作修拱手道:“陛下,可先让言大人暂代工部尚书之职,以观各方反应。若世家有异议,再从长计议。如此既不违背承诺,也可应对复杂局势。”皇帝听后,眼中露出思索之色,许久才缓缓点头。
马作修尚书对皇帝的安排感到十分满意,他己经为退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退休后,他将不再被繁重的工作所束缚,可以尽情享受悠闲的时光。他计划与家人一同游历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可以静下心来读书作画,修身养性。
皇帝对马作修的态度表示理解,并对他多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同时,皇帝也向马作修透露了一些关于继任者的想法,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建议和意见。
马作修尚书认真倾听着皇帝的话语,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深知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也明白皇帝在选择继任者时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最终,皇帝和马作修尚书都对这次会面的结果感到满意。马作修尚书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离开了皇宫,准备迎接他全新的退休生活。而皇帝则继续思考着如何在各方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冯老爷子是一个比较德高望重的人。他当时是现在的大乾皇帝做太子的时候的太子太傅,当时他对于皇帝非常喜欢和重视,所以他成功成为了一个从龙之臣。
冯老爷子对于工部尚书的人选也有着自己的考量。他虽己退居二线,但在朝堂上仍有一定影响力。听闻马作修即将退休,他决定进宫面圣。
见到皇帝后,冯老爷子开门见山:“陛下,工部尚书之位,关乎社稷民生。老臣以为,言如皓稳重有余,但创新不足;黎墨川虽有才华,却资历尚浅。”皇帝饶有兴致地听着,问道:“那依您之见呢?”
冯老爷子缓缓说道:“老臣举荐礼部侍郎郭成。他精通工程规划,且善于协调各方利益,能在世家大族与朝廷之间找到平衡。”皇帝陷入沉思,郭成他也有所了解,只是未曾将其列入候选。
此时,皇帝意识到,这工部尚书之位的抉择远比想象中复杂。不仅要考虑候选人的能力,更要平衡各方势力。他决定再做深入调查,综合各方意见后,再做出最终决定,以确保工部能在新尚书的带领下,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