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 章 废后风波

2025-08-18 1912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夕阳的余晖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上,兵部尚书跪在金銮殿中,神色平静又带着几分期待,向皇帝呈上了自己的请辞之书:“陛下,臣己年逾花甲,精力大不如前,恳请陛下恩准臣告老还乡。”

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柔和却又带着审视,他缓缓开口:“爱卿为朕、为这江山社稷操劳多年,朕心里是明白的。朕准了你的请辞。” 兵部尚书心中一喜,正要谢恩,却听皇帝又道:“不过,爱卿还需稍作等待。”

皇帝站起身来,负手踱步,神情凝重:“如今边疆仍有隐患,兵部尚书之位至关重要,这继位人选朕还需好好考量。若贸然任命,恐生事端,误了国家大事。” 兵部尚书听闻,连忙叩首:“陛下圣明,臣遵旨。臣愿在这过渡期间,尽己所能,协助陛下选出合适之人。”

皇帝点了点头:“有你这句话朕便放心了。你经验丰富,还望能为朕提供些有用的建议。” 兵部尚书思索片刻,将自己心中认为合适的人选及理由一一向皇帝陈述。皇帝边听边点头,不时提出疑问,君臣二人就此事在殿中商议许久。首至夜色渐浓,兵部尚书才告退而出。他知道,这等待的日子里,自己仍肩负着责任,而皇帝也定能为这国家选出一位得力的兵部尚书。

…………

乾帝坐在御书房内,眉头紧锁,手中的朱笔悬在废后诏书之上,却迟迟落不下去。皇后近来行事愈发让他不满,不仅在后宫大肆挥霍,还时常插手前朝之事,引得朝臣颇有怨言。他心中早有废后之意,可真到了要落笔时,才发现此事困难重重。

朝堂之上,几位老臣听闻风声,纷纷上书劝谏。“皇后母仪天下多年,并无大过,废后恐引天下非议。”那白发苍苍的老臣跪在地上,言辞恳切。后宫之中,太后也传来口谕,斥责他行事鲁莽,祖宗家法不可轻废。

乾元帝心中烦闷,走出御书房,漫步在御花园。微风拂过,花朵摇曳,可他却无心欣赏。他明白,废后一事牵扯众多,若强行为之,恐引发朝堂动荡。他想到皇后也曾有过温柔贤淑之时,只是不知何时起,两人渐行渐远。

回到宫殿,他收起了那份诏书。或许,他该换一种方式来处理与皇后的关系。他决定与皇后开诚布公地谈一次,希望能让她收敛自己的行为。同时,他也会加强对后宫的管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毕竟,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只凭个人喜好行事,而要以江山社稷为重。

第二日,皇帝传皇后前来御书房。皇后袅袅婷婷地走来,行礼后便安静站在一旁。皇帝看着她,神色平和道:“皇后,朕知你从前温柔贤淑,如今行事却让朕和朝臣皆有不满。后宫应恪守本分,前朝之事非你能随意插手。”皇后微微低头,轻声道:“陛下,臣妾自知近来行事有失检点,日后定当注意,不再让陛下为难。”

皇帝点了点头,“朕希望你能说到做到。后宫诸事,你需以身作则,莫要再让朝臣有怨言。”皇后再次行礼:“臣妾谨遵陛下教诲。”皇帝又道:“朕也会加强后宫管理,你我一同维护后宫安宁。”皇后应下,随后告退。皇帝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暗自祈祷她能真的改变,如此,后宫安稳,朝堂也能少些风波,他便可更专心于边疆隐患与兵部尚书继位人选之事了。

之后,皇帝把太子召到了御书房,语重心长地说:“太子,如今皇后行事多有不妥,朕己与她谈过,可朕担心她不能真正改过。你去劝劝她,以情动人,让她恪守本分。”太子领命而去。

太子来到皇后宫中,恭敬行礼后说道:“母后,儿臣听闻您己答应父皇会收敛言行。儿臣深知您向来聪慧,后宫安稳、朝堂和睦对您、对儿臣、对整个皇室都至关重要。若母后能以身作则,后宫必能风平浪静,父皇也能专心处理边疆与用人之事。”皇后听着太子的话,若有所思,她轻抚着太子的手说:“我儿说得有理,母后明白了。”就在这时,宫女来报,二皇子、西皇子带着孩子来了,紧接着大公主也抱着小孩到了皇后宫中。

众人纷纷行礼后,二皇子率先开口:“母后,儿臣听闻您与父皇谈过,也听大哥对您说了那些道理。如今这天下太平不易,边疆尚有隐患,父皇日夜操劳,您若能安心管理后宫,父皇也能多些精力处理国事。”

说着,他指了指自己的孩子,“您看这孙儿们都这么可爱,咱们一家人和和美美多好。”

西皇子和大公主也在一旁附和,劝皇后莫要再惹皇帝生气。皇后看着眼前的儿孙们,心中触动,眼眶微微泛红。她拉过孩子们的手,轻声说道:“你们放心,母后心里有数了。往后啊,母后定会好好管理后宫,不再让你们操心,也不让皇帝为难。”众人见皇后如此表态,皆松了口气,陪着皇后和孩子们又说了会儿话,才陆续离去。

此后,皇后果真收敛了许多,不再肆意挥霍,也不再插手前朝之事。后宫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皇帝也能更专注地考量兵部尚书的继位人选,为边疆安稳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谋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