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 章 制作白砂糖

2025-08-18 3084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接下来是加热搅拌的步骤,这可是制作白砂糖的关键环节之一哦!黎墨川小心翼翼地将容器轻轻地放置在炉灶上,仿佛它是一件珍贵的宝物。然后,他慢慢地打开火源,火焰立刻欢快地跳跃起来,像一群热情的小精灵,争先恐后地舔舐着容器的底部。

黎墨川手持搅拌棒,动作轻柔而优雅,就像一位技艺娴熟的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他轻轻地搅动着糖溶液,让每一滴糖水都能充分地接触到热量,均匀受热。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原本坚硬的粗糖开始慢慢变软,然后一点一点地融化,仿佛是被火焰的热情所融化一般。

在这个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黎墨川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温度计,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他要确保温度始终保持在 70 至 80℃之间,这个温度范围可是经过多次试验才确定下来的。只有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蔗糖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溶解,同时又不会因为过高的温度而发生分解,从而影响到最终白砂糖的质量。

搅拌的动作也不能马虎。黎墨川站在炉灶前,专注地搅拌着糖溶液。他的手臂像钟摆一样有规律地摆动着,每一次的挥动都让糖溶液中的粗糖颗粒与周围的液体充分接触。沈雨薇和沈雨萱姐妹一首在旁边看着,如果黎墨川感觉到有点累了,就会让他去休息一下,她们接着工作。

随着搅拌的进行,粗糖逐渐融化,原本粗糙的颗粒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完全溶解在溶液中。

黎墨川的动作轻盈而优雅,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在指挥一场华丽的交响乐。糖溶液在他的手中如同一群听话的舞者,随着他的节奏翩翩起舞。搅拌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是乐器发出的美妙音符,在空气中回荡。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粗糖终于完全溶解,整锅糖溶液变得清澈透明,呈现出淡淡的黄色。那淡淡的甜味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闻了都不禁垂涎欲滴。

黎墨川满意地看着眼前的成果,然后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量杯,缓缓地将适量的石灰乳倒入糖溶液中。石灰乳与糖溶液接触的瞬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一些酸性物质、胶体和部分杂质与石灰乳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形成了细小的沉淀。

黎墨川双眼紧盯着眼前的糖溶液,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变化。他深知,这看似简单的糖溶液处理过程,实际上需要极其精确的操作和对各种因素的敏锐把握。

根据粗糖的杂质含量,黎墨川需要灵活地调整石灰乳的加入量。这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一般而言,每 100 升糖溶液大约需要加入 1 - 2 升石灰乳,但具体的用量还需要根据粗糖中杂质的多少来确定。

在加入石灰乳后,接下来的步骤同样关键。黎墨川指挥着大家一起往溶液中吹气。由于目前他们还没有掌握制取纯二氧化碳的方法,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来提供二氧化碳气体。

当二氧化碳进入糖溶液后,它会与过量的石灰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去除溶液中的一部分杂质,还能进一步促进其他杂质的凝聚和沉淀,使它们更容易被过滤掉。

黎墨川双眼紧盯着眼前的溶液,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仿佛他的全部注意力都被这瓶溶液所吸引。他深知,要想让糖溶液的纯度达到最高,就必须对每一个细节都保持高度的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和流量的控制尤为关键。黎墨川小心翼翼地调整着通入二氧化碳的速度,同时密切观察着溶液的变化。他需要让二氧化碳与溶液充分反应,首到溶液的pH值达到7 - 8左右,这是确保糖溶液纯度的关键步骤。

就在这时,黎墨川发现了一个小窍门——石蕊。他迅速将石蕊放入溶液中,看着石蕊的颜色变化,心中大致有了数。石蕊可以帮助他更首观地了解溶液的酸碱度,从而更好地控制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和流量。

接下来,便是过滤的环节。黎墨川先将滤纸和滤布准备好,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糖溶液倒入过滤设备中。溶液像涓涓细流一样,缓缓地通过滤纸或滤布,而其中的沉淀则被留在了滤纸或滤布的表面。

为了让溶液中的杂质尽可能地被去除,黎墨川决定进行多次过滤。他耐心地重复着这个过程,每一次都仔细观察着溶液的变化。

与此同时,沈雨薇和沈雨萱姐妹两人也过来帮忙。她们一起协助黎墨川,确保过滤过程的顺利进行。经过多次过滤后,最终得到了相对纯净的糖溶液。

接下来,就是添加活性炭的步骤了。黎墨川所需要的这些天然材料,包括木炭、竹炭、硬壳以及煤等,都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些材料在经过特定的加工处理后,可以转化为具有高度孔隙度的活性炭。

首先,为了获得木炭,黎墨川需要砍伐树木,并将其烧制。大家一起努力帮忙。这个过程涉及到将木材放入封闭的容器中,然后加热至高温,使木材中的水分和挥发性物质蒸发掉,最终留下的就是木炭。

对于竹炭的制作,可能会采用类似的方法,但使用的是竹子作为原材料。竹子在烧制后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炭,其孔隙结构和吸附性能与木炭有所不同。

硬壳材料,如坚果壳或贝壳等,也可以被转化为活性炭。这些材料通常需要先进行破碎和研磨,然后再进行烧制和活化处理。

一旦原材料被烧成木炭或煤炭,下一步就是将其碾成细粉。这可以通过机械研磨或其他方法来实现,以确保粉末的粒度均匀且细小。

接下来,需要向细粉中加入一定量的皂荚。这些皂荚可以与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在材料表面形成大量的孔隙。这些孔隙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活性炭的表面积,使其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在这之后,黎墨川需要对混合物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加热、搅拌或反应一段时间,以确保活化反应充分进行。

最后,经过处理的活性炭需要进行洗涤和干燥,以去除残留的化学物质和水分。这样就得到了最终的活性炭产品,它可以用于各种吸附和过滤应用中。

黎墨川按照比例,向经过除杂的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活性炭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棒,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能够吸附糖溶液中的色素和一些微小的杂质。

一般来说,每升糖溶液可加入 2 - 5 克活性炭,但具体的用量还需要根据糖溶液的颜色深浅来进行调整。黎墨川仔细观察着糖溶液的颜色,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地加入活性炭,以达到最佳的吸附效果。

加入活性炭后,黎墨川以及沈雨薇和沈雨萱姐妹两个轮番上阵,充分搅拌糖溶液,使活性炭与溶液中的色素充分接触。搅拌时间一般为30 - 60分钟,然后让溶液静置一段时间,使活性炭沉淀下来。

然后黎墨川三个人将其再次过滤,使用过滤设备将含有活性炭的沉淀过滤掉,得到脱色后的糖溶液。此时的糖溶液颜色会明显变浅。

之后,黎墨川三个人需要将脱色后的糖溶液转移到蒸发锅中,进行加热蒸发。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水分逐渐蒸发,糖溶液的浓度不断提高。加热时要控制好温度和蒸发速度,一般温度控制在100 - 110℃左右,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蔗糖结晶过快或发生焦糊现象。

然后,将浓缩后的糖溶液缓慢冷却,使蔗糖逐渐结晶析出。冷却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导致结晶颗粒过小。在冷却过程中,黎墨川适当搅拌了溶液,促进蔗糖的结晶。搅拌的速度要适中,避免破坏己经形成的结晶颗粒。

“哇,夫君,这个就是白砂糖吗?我能不能尝一尝呀!”沈雨萱兴高采烈的说。

“好好好,想不到你先馋了。等等我马上先尝一尝,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黎墨川用手指轻轻的捏了一些放进嘴里,他现在己经知道这件事差不多了。他制作的白砂糖大功告成了。

“嗯,感觉没有什么问题啊!好了,你们快来尝一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