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章 正式迁都

2025-08-18 3703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大乾皇宫内,一片忙碌景象。皇帝神色坚毅,站在金銮殿上,目光扫过殿内的臣子,缓缓开口:“朕意己决,即刻迁都!”声音虽不高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旨意一下,整个京城沸腾起来。百姓们扶老携幼,带着简单的行囊,跟随着迁移的队伍。达官贵人们则是豪车骏马,载着满车的金银财宝和家眷。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却又透着一丝慌乱。

护驾的禁军们整齐排列,手持长枪,神情警惕地守护着皇帝的銮驾。皇帝端坐在华丽的马车中,透过车窗,看着京城渐渐远去。他心中明白,此次迁都,是为了大乾的长远发展,是为了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然而,迁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行至中途,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倾盆而下。由于这条路使用的是水泥建造,所以不至于泥泞不堪,但是由于大雨倾盆,队伍的行进速度顿时慢了下来。百姓们的哭声、孩子的啼叫声和牲畜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急报,有一伙山贼听闻迁都队伍携带大量财宝,竟妄图前来劫道。皇帝听闻,眉头紧锁,当机立断,命令禁军迅速布防。禁军们迅速行动起来,摆开阵势,准备迎敌。

一场恶战即将爆发,皇帝坐在车中,握紧了拳头,心中暗暗祈祷此次迁都能够平安顺利,大乾的未来能如他所期盼的那般,在新的都城焕发出勃勃生机。而这场山贼的侵扰,究竟能否被顺利化解,迁都队伍又将面临怎样的后续挑战,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山贼们嗷嗷叫着,挥舞着大刀,如潮水般朝着禁军冲来。禁军们岿然不动,待山贼靠近,前排士兵迅速蹲下,竖起长枪,形成一道锐利的防线。后排士兵则张弓搭箭,箭如飞蝗般射向山贼。一时间,惨叫连连,不少山贼中箭倒地。

山贼们被这一轮攻击打得有些慌乱,但仍仗着人多,继续往前冲。禁军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防御和反击,与山贼近身搏斗起来。刀光剑影中,鲜血飞溅。

皇帝在车中看着这一幕,心中焦急却也镇定。他深知禁军的实力,相信他们能击退山贼。

随着战斗的持续,禁军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他们训练有素,配合默契,而山贼们则是乌合之众,渐渐开始力不从心。

最终,在禁军的勇猛攻击下,山贼们纷纷溃败,死伤大半,剩余的也狼狈逃窜。军队成功把山贼全部消灭掉,迁都队伍又能继续前行,只是前方还会有怎样的挑战,依旧是个谜。

一路上,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着新的都城进发。新都城早己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宫殿巍峨,街道宽敞。当皇帝的銮驾缓缓驶入新都城时,百姓们欢呼雀跃,夹道欢迎。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抵达新都城的喜悦中时,朝堂之上却暗流涌动。一些大臣认为此次迁都耗费巨大,劳民伤财,私下里开始联合起来反对皇帝的决策。他们在朝堂上频繁进谏,要求皇帝重新考虑迁都之事,恢复旧都的地位。

皇帝听着这些反对之声,心中烦闷不己。他深知这些大臣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看到迁都对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就在皇帝为此事苦恼时,边境又传来急报,邻国得知大乾迁都,国内局势尚未稳定,竟蠢蠢欲动,有侵犯边境的迹象。皇帝顿时感到压力倍增,他明白,此时不仅要安抚朝堂上的反对之声,还要应对边境的危机。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决定一边加强边境防御,一边稳定国内局势,尽快让新都城运转起来。一场关乎大乾命运的挑战,正悄然拉开帷幕。

迁都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大乾皇帝坚信,在新的都城,大乾将会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大乾皇帝不知道这些大臣是怎么想的,迁都之前他们反对,迁都之后他们还反对,那他不是白迁都了吗。刚才听到了这些人还在继续反对迁都,他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严重怀疑这些人是不是脑袋被马蹄给踢了,或者被车轮给轧了。

…………

宫殿中,气氛压抑得如铅块般沉重。皇帝端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的眼神冰冷而锐利,扫视着那些反对迁都的大臣。“将他们全部抓起来!”皇帝一声怒喝,声如洪雷,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

御前侍卫们如狼似虎般一拥而上,那些大臣们瞬间被吓得面如土色,有的双腿发软瘫倒在地,有的还试图辩解,却被侍卫们粗暴地堵住嘴巴,押了下去。

阴暗潮湿的大牢里,这些大臣们被关在狭窄的牢房中。狱卒们手持皮鞭,眼神凶狠,对他们施以严刑拷打。皮鞭抽打在身上,发出“啪啪”的声响,大臣们的惨叫声此起彼伏。鲜血溅落在潮湿的地面上,与地上的污水混在一起,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

有的大臣不堪折磨,很快就昏死过去;有的大臣仍倔强地咬着牙,不肯屈服。皇帝听闻消息后,并未有丝毫怜悯,只冷冷地说:“不服从朕的旨意,这便是下场。”

在这残酷的刑罚之下,一些大臣开始动摇,心中后悔当初的反对之举。而那些意志坚定的大臣,虽遍体鳞伤,却依然怀揣着自己的信念,在黑暗的牢房中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

就在此时,一位神秘的谋士求见皇帝。他向皇帝进言,一味用强恐会激起更多大臣不满,不如以怀柔之策化解矛盾。皇帝沉思片刻,觉得有理,便下令停止对大臣的刑罚。他将那些大臣从牢中放出,召集到朝堂之上。皇帝一改之前的严厉,和颜悦色地向大臣们讲述迁都的意义和对国家未来的规划。

同时,他承诺会对因迁都而受损的大臣给予一定补偿。一些原本动摇的大臣听后,纷纷表示理解皇帝的苦心,愿意支持新都城的建设。然而,仍有几位顽固的大臣不为所动,继续在朝堂上反对。皇帝并未发怒,而是让他们提出更好的治国之策。这几位大臣一时语塞,无言以对。至此,朝堂上的反对声逐渐平息,皇帝得以集中精力应对边境危机,新都城也在众人的努力下,慢慢步入正轨。

…………

林胡人的铁蹄如潮水般向大乾边境涌来,喊杀声震破了寂静的长空。他们骑在彪悍的战马上,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利刃,妄图在大乾的土地上肆虐一番。大乾边境的守军早有防备,城墙上旌旗烈烈,士兵们严阵以待。当林胡人靠近,箭雨如蝗般倾泻而下,狠狠地砸进他们的队伍,一时间人仰马翻。

林胡将领见势不妙,大声呼喝着调整阵型,再次发起冲锋。可大乾的防线坚如磐石,他们的每一次冲击都被挡了回去。大乾士兵们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精湛的武艺,与林胡人展开殊死搏斗。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息。

几个时辰过去了,林胡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始终无法突破大乾的防线。他们的士气渐渐低落,体力也消耗殆尽。林胡将领无奈地望着固若金汤的大乾城池,知道今日己无胜算,只得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随着一声声号角响起,林胡人如潮水般退去,马蹄扬起的尘土渐渐消散。大乾的士兵们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去的敌人,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他们欢呼雀跃,庆祝这场保卫战的胜利。边境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大乾的将士们依旧不敢松懈,时刻警惕着下一次可能的威胁。

阳光洒在新都的石板路上,折射出一片辉煌。皇帝身着明黄色龙袍,气宇轩昂地走在最前方,身后跟着一众大臣。他们沿着宽阔的街道前行,街边店铺林立,行人熙攘,热闹非凡。

“陛下,这新都街道规划得如此整齐,实乃前所未见啊!”一位大臣率先开口,眼中满是惊叹。皇帝微微点头,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朕当初力排众议修建新都,如今看来,成效显著。”

再往前走,来到一座宏伟的楼阁前。楼阁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尽显大气磅礴。“此楼名曰凌云阁,登之可俯瞰新都全貌。”皇帝介绍道。众人随皇帝登上楼阁,极目远眺,整个新都尽收眼底。远处青山连绵,与城内的亭台楼阁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陛下圣明,新都不仅建筑壮丽,且民生繁荣,实乃盛世之象!”又一位大臣高声赞叹。其他大臣纷纷附和,言辞中满是对新都的赞美与对皇帝的颂扬。皇帝站在楼阁之上,望着这繁华景象,心中满是欣慰,“新都初成,未来尚需诸位爱卿与朕一同努力,让这盛世更加辉煌!”大臣们齐齐跪地,高呼:“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朝堂之上,气氛略显凝重,大臣们正为新都建造材料之事议论纷纷。只见工部侍郎黎墨川身着一袭深蓝色官服,头戴乌纱帽,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队列。他双手抱拳,恭敬地向皇上及诸位大臣行礼后,声音洪亮且自信地说道:“诸位大人,新都所建之房,皆用水泥筑造。”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大臣们交头接耳,脸上尽是疑惑与惊讶之色。黎墨川不慌不忙,继续解释道:“这水泥啊,是将石灰石、黏土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烧制,再研磨成细粉而成。它一旦遇水,便会发生奇妙的反应,逐渐凝固变硬,坚固异常。”

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块巴掌大小的水泥块,递给身旁的大臣,“各位大人不妨看看、摸摸。”那大臣接过,仔细端详,又用手敲了敲,面露惊讶之色,不禁赞道:“果然坚硬!”

黎墨川接着道:“用水泥建造房屋,不仅坚固耐用,还能塑造出各种形状,让建筑更加美观。新都的诸多建筑采用水泥,正是看中了这些优点。”

大臣们听了他的介绍,纷纷点头,眼中满是钦佩。原本凝重的气氛也渐渐变得轻松起来,大家对新都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