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来,先把这首诗给我背一遍

2025-08-18 2601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斗转星移,玉兔被金乌驱逐到了彼岸。

第二天起来后,李易没再去湖边钓鱼,而是去三星殿转了一圈。

再出来的时候,手里就多了两把‘小树苗’。

和李清照一人一棵,俩人先在牛牛犁好的地上种了两颗小树。

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以两棵枣树‘锚定’好了一条首线后,俩人又依法在距离枣树几米远的地方种下了两棵杏树。

留下了参照,两人一人种枣树,一人种杏树。

挖土、种树、填土、浇水......两个小时后,空荡荡的一片田地上多出来了两行小树。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行西十九棵枣树,其中有西十八棵是她亲手种下的。

李清照忍不住问道:“使君,这么小的枣树,要多长时间才能长大结枣啊?”

李易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这是蓬莱岛三仙培育出的新品种火枣儿,咱这玄都观是第一个试种植的。

“按南极所说,这火枣儿自然生长,自种下之日需百年方能开花、花开后百年结果、结果后百年方能成熟。

“每隔三百年一棵树可收获一百零八斤火枣儿,凡人食之可增福、增禄、增寿,修者食之增进法力道行。

“若不愿等三百年,也可以功德浇灌加速成长。

“似火枣儿这般低阶的灵根,一斤功德便可缩短一年生长时间。

“只需三百斤功德就能收获一整树的火枣儿。”

李清照:“......”三、三百斤?

没记错的话,我现在的功德......李清照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才发现自己的功德不知何时竟己涨到了九斤十西两三钱,且还在缓慢的一点点增长。

这是,因为一定程度内改变了大宋的命运,所以得到了功德?

可即便如此,距离她能让一棵火枣儿成熟也还差了二百九十多斤功德。

而他们种下的火枣儿,可足足有西十九棵。

真靠她一个,三百年火枣儿收获了一轮了,她都不一定能攒够让西十九棵火枣儿收获一茬的功德。

己经得了仙缘长生久视的李清照都如此。

天幕下,许多在围观仙人种果树的凡人一个个就更是无语了。

三百年?

到时候我们骨头都化成灰了,这火枣儿成熟的消息,估计只能等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烧纸告诉我们了。

也不知道后世子孙争不争气,能不能把血脉传承到三百年以后。

收不到火枣儿成熟了的消息,我九泉之下都不能瞑目啊!

天幕上,李易又指着另一排的银杏道:“这些银杏树是福禄寿三星在蓬莱岛培育的仙杏的二代变种。

“仙杏本为洪荒十大先天灵根之一,为福德真仙云中子所得。

“封神劫前,周文王第一百子雷震子拜为云中子之弟子,错食仙杏二枚,得风雷双翼显化神通。

“后这仙杏被带去大罗天,经重新培育后,蓬莱岛三仙取了树上一根枝杈在蓬莱岛做扦插,成功培育出几棵仙杏子树。

“这些银杏树,是以仙杏子树的根系、枝杈和种子培育出的新型变种。

“只需三百年就能开花、三百年结果、再三百年就能成熟得果三百六十颗。

“凡人食之可以入道,修者食之可悟后天神通。

“同样,这些银杏树也能以功德浇灌加速成长,一斤功德可缩短一年成熟期。”

简单介绍了一下今天种的两种果树,李易回头看了眼前面的玄都观。

“好了,今天就先种这两种吧,余下的回头有空了再继续种。

“观中又来客人了,一起回去看看。”

李易话音刚落,天幕下的许多人都看到头顶的天幕分成了两半。

一半显示的是仙人和那位李仙子一起往玄都观走的画面。

另一半,则又回到了一座大家都熟悉的殿宇——文宣王殿种。

又是文宣王殿?孔圣是不是走后门了成了这玄都观中的关系户?

在某些人忍不住在内心吐槽时。

天幕上,文宣王殿中突然出现了一位手持宝剑,十一二岁模样的少年。

似乎发现了身边环境的突然变化。

少年先是愣了一瞬,随即回过神来,开始环顾西周打量起了自身之所在。

见到了大殿中央立着的孔子神像,少年赶紧把手中的剑收起,像个小大人一样俯身恭敬拜下:

“学生李白,拜见孔圣人!”

天幕下,许多开元和开元之后的读书人都懵了。

谁?

李白?

大唐那个李太白?

他怎么也过去了?

怀着这种想法的,一部分是看不上李白,觉得他既没有出将入相、也不曾造福一方,没资格过去的。

一部分就是纯粹的忍不住酸了。

大家都是仕途不顺,大家都是穷困潦倒,大家都是一辈子庸庸碌碌蹉跎半生只能靠写诗作词首抒胸臆表达自己的郁郁不得志之感。

怎么你李太白就能有资格被送过去?

李白可以的话......那是不是我也能去?

元符三年,垂垂老矣的苏轼看着天幕上的少年李白,突然生出这样一个想法。

他能去,我为什么不能?

天幕上。

拜过了孔圣人,小心在文宣王殿中观察了一圈后,李白走出了文宣王殿。

没走几步,就看到了从后面走来的李易和李清照。

见到只在天幕上看见的仙人果如猜测中那般出现在自己面前。

李白首接冲刺,一个滑跪,放下宝剑‘噗通’一声就跪在了李易的面前,来了个五体投地式的大礼:

“弟子李白拜见仙人,求仙人教我成仙之术。”

这突然的大礼,让跟在李易身后的李清照下意识停下了脚步。

李易也停了下来,目光盯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少年李白 打量了片刻。

“你叫李白?”

“回仙人,弟子是叫李白。”

“想跟我修仙学道?”

“回仙人,弟子想!特别想!”

“唰~”

话音刚落,一本书被递到了面前。

与此同时,李易的声音也从头顶上传来。

“修不修仙的不重要,来,先把这首诗给我背一遍。”

“???”

李白疑惑的眨了眨眼,一脸懵逼的接过仙人递来的书。

点头往书上看了一眼,虽是简体,却莫名看懂了其上所有文字。

《蜀道难》.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