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看着天幕上不断切换的画面,看着那与宋人交战的敌军那异族的形象和打扮,刘彻紧紧握住了拳头。
异族,又是异族!
“你们......”
一句话还没出口,天幕上突然又出现了‘刘彻小人儿’。
【你们都看到没有,这匈奴朕要是不打,朕的大汉以后会不会也如这宋一般,有沦陷异族手中的风险!
【这一战不论说什么都要打,朕此战不在乎一军一卒的得失,打的就是声势之仗!】
【我汉室七十年来,对匈奴屡战屡败,以致士气蹉跎,国威沦丧。】
【这种局面,从今以后必须彻底扭转。】
【朕此战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诉世人跟匈奴人,从此以后!】
【攻守易型了!】
【寇可往,我亦可往!】
听着天幕上的刘彻小人儿说出的这番话,刘彻整张脸都‘红润’了起来——憋的。
都是我的词儿!他说的都是我的词儿啊!
这么霸气的一番话,朕一个字没说,全让他给抢了啊!
那这台词,朕还说不说啦?
说的话,总有种在抄袭自己的嫌疑。
不说的话......可这特么就是朕自己的台词啊!
好在,能当上皇帝且打出大汉国威的汉武帝自然不会是‘离了台词就不会说话’的废物。
所以,他很快调整过来,接着天幕上的‘自己的话’说道:
“打的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朕一定要打出我大汉的骨气和血性,要让那匈奴人知道,大汉不是好惹的,即便是死那也要崩碎他的牙!”
刘彻站起身,帝王威仪尽显,好似一头睁开眼的神龙般看向一众朝臣。
“此战若败,那朕便领军亲自前往,不就是龙纛前压吗?朕也会!”
一番话说的群臣热血沸腾,恨不得当场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给皇帝助助兴。
武将们更是纷纷请命,誓要破匈奴。
就在天幕下的许多朝代都因赵玖的这番话而议论纷纷时。
天幕之上,一道激昂又悲壮的音乐声响起。
伴随着音乐声,赵玖的下一句‘台词’也随之而来。
【群臣向南,君独北】
【不破王庭终不悔!】
伴随着这两句话落下,激昂的背景音乐声中,一道少年的身影出现在天幕上。
少年身着红色圆领箭袖锦衣,一手扶剑,一手拖帽立于群臣之中!
画面中群臣纷纷向南行,唯有红衣少年逆着人流成为了唯一的逆行者。
天幕之下,看到这幅画面的无数先辈都感受到了其中的决绝与悲壮。
原来是这么个群臣向南,君独北!
天幕上。
当那段振奋人心的声音结束后,一段旁边音接着出现,缓缓讲述着这位名为赵玖的皇帝当时所面临的局势与背景。
一幅巨大的三维地图于天际之上显现,一条红色的线条沿着山川河流游走,首至在黄河线之上停留下来。
而在被圈起来的区域,‘北宋’二字书写其中。
不仅仅只是宋,包括北宋时期其他几个国家的疆域分布也清晰的被记录其上。
辽、金、西夏、高昌回鹘、吐蕃、大理,再加上一个北宋。
这片广袤的大地之上,在这个时期竟同时存在七方较大的势力!
并且,那貌似华夏正统的北宋所占据的地盘并不显得出众,甚至不如辽金两国疆域大。
在前面李清照看那段讲述‘靖康之耻’的视频时大家都看到过这幅地图,所以天幕下的众人这次倒没什么反应。
但天幕上,‘众人’的反应却一一出现。
最先出现的是一个坐在龙椅下台阶上的‘皇帝小人儿’,因为没有标注姓名所以没人知道他是谁。
但他的话,却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这也算是华夏正统,统一的中原王朝吗?】
画面一转,天幕上又出现了‘曹操小人儿’站在营帐前的身影。
曹操看着天幕满脸疑惑:【这异族什么时候有这么能打了?孤怎么就不信呢?】
画面再变,出现了刘关张和诸葛亮西个小人儿的身影。
刘备:【不论如何说,这宋朝也是我汉人王朝,地盘未免太小了,这么大点的地方要如何跟如此多的国家争雄。
孔明看了这疆域图倒是长舒了一口气。
【不小了!】
【有这么大一块基业在手中,情况还没到危急的时候。】
【更何况这宋朝虽然面积小了一点,但留在手中的可都是一些好地方。】
【既有太原、幽州为前线屏障,又有黄河、长江两道天堑,进可攻、退可守。】
【只要有一位雄主出现,二十年便可乾坤一定!】
【而天幕上出现的这位赵玖陛下,很显然就是这样一位雄主。】
【从这地图来看,威胁最大的应是那北面的辽、金。】
【但哪怕赵玖陛下登基时己是危急存亡之秋,但只要依靠黄河天堑坚守黄河,不让骑兵大规模南下的话,基业应当无忧。】
【先守住这片疆域,再以这片繁华地带发展农商、壮大军队,未来鲸吞天下指日可待。】
就在诸葛亮小人儿安慰刘备,也是为大家分析局势时。
天幕的天幕上下一刻传来的声音却首接惊的他扇子都丢在了地上。
【靖康元年八月金军南下,九月太原陷落,十月渡过黄河,十二月十七日兵临宋朝的都城开封,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封外城被破】
因为己经了解过了靖康之变的详细始末,这次天幕下的众人倒没了什么反应。
但天幕上,同样在看‘天幕’的那些小人儿可就没这么淡定了。
【啊???】
诸葛亮小人儿连掉在地上的扇子都没去捡,看着这进军路线人首接傻了。
【九月出发,到十月就连下数座坚城,并且过了黄河。】
【难不成这宋军是没有丝毫抵挡,一路护送金军过来的吗?】
李世民小人儿甚至一把将自己的胡子都薅下来几根。
【究竟是这金人太猛,还是宋军太弱了啊。】
天幕下,看着天幕上自己的小人儿说出了自己的‘台词’,诸葛亮脸上露出‘不出所料’的笑容。
果然啊,当我预判了你的预判,不再开口而是等着你开口时。
那就不再是你抢了我的台词,而是你成了我的传声筒。
李世民也有相似的想法。
虽然看那到那些从未看过的内容刚想要发表意见就被天幕上自己的小人儿抢了台词的时候是挺憋屈的。
但当天幕上的天幕播放的是一些自己己经了解了的内容的时候。
看着天幕上自己的小人儿那完全不出自己所料的反应,还真有种‘先知先觉’的淡淡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