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也就是黄芪)性温,味道微微发甜,能补气,还能升提气,善于治疗胸中大气(也就是宗气,是肺叶收缩扩张的原动力 )下陷的情况。《本经》说它能治大风,是因为它和发表的药一起用,能祛外风;和养阴清热的药一起用,更能平息内风。说它能治痈疽、久败疮,是因为它补益的力量能促进肌肉生长,让溃烂的脓血自己排出来。表虚自汗的人,能用它固护肌表,弥补气虚;小便不利还的人,能用它通利小便;妇女气虚下陷导致崩漏带下的,能用它稳固带脉。因为它补气的功效最好,所以被推为补药之长,给它取名“耆”(有年长、德高望重之意 )。
附案
沧州程家林村有个姓董的女子,二十多岁,胸口满闷,心跳发慌,找我看病。我摸她脉象沉迟微弱,右部更明显,判断是心肺阳虚,可她自己没觉得寒凉,我知道这是胸中大气下陷。她家正好有预先买的黄耆一包,就让用一两煎浓汤喝。她族里有个懂些医学的人捷亭在旁边,觉得药不对证,劝别乱喝。我告诉他:“别多怀疑,要是出问题,我负责。” 喝完药,董氏病好多了。捷亭好奇问:“《本经》说黄耆主治大风,它能透表,可自汗证不该用透表力强的药,它还能升能补,有膨胀的力量,胸口满闷也不该单用,可现在用生黄耆二两,俩症状都好了,心跳也不慌了,啥道理?” 我解释:“黄耆确实有透表的力量,但气虚不能透邪外出的,用发表药猛了会出问题,像刚阳气虚弱的人,用发汗药大汗淋漓就不好控制。但胸中大气下陷,导致体表之气没了统摄而自汗的,用黄耆效果就像神助。要是证型不是大气下陷,只是呼吸不利、胸满,那是大气在胸中拥堵,心脏和肺一起在胸中,都被大气包围,大气正常时心脏有依靠,所以心跳发慌就好了。” 董生听了,特别佩服:“先生真是我的老师啊。” 后来又加桔梗二钱、知母三钱,再喝两剂,身体更舒服了。
奉天东关有个姓于的妇女,快三十岁,出嫁后守寡,依靠娘家。她懂英文,帮英国传教士做事,因为生病回家,夜里突然说不出话,喘不上气。一起住的王某是她娘家门生,赶紧找我急诊。我诊断是胸中大气下陷,不能让肺正常呼吸,所以气息快停了说不出话。赶紧开方:生箭耆一两、当归西钱、升麻二钱,煎了喝,一会儿就能说话了。第二天早上到她家,摸脉沉迟微弱,还是气短,就把原方里升麻减半,加山药、知母各三钱,柴胡、桔梗各半钱(这个方去掉山药,就是 “拙拟升陷汤”,在《衷中参西录》里治大气下陷 ),连喝几剂全好了。
【按】这个证脉象迟,还能用知母,是因为大气下陷的脉,大多偏迟,不是因为寒凉。用知母平衡黄耆的热,药性平和,才能长期喝没弊端。
有个妇人产后西五天,大汗淋漓,好几天不停,情况危急,气息微弱,脉象几乎摸不到。问她气短不?心里发慌还发热不?病人说不出话,只能点头。知道是大气下陷,不能收摄卫气,产后阴分虚弱,又不能维系阳分,所以汗大出。赶紧用生黄耆六钱、玄参一两、净萸肉、生杭芍各五钱、桔梗二钱,一剂下去,汗减少,三剂后病好得差不多。之前五六天没大便,这下大便也通了。
邑六间房庄有个王氏女子,二十多岁,心里发寒发慌,吃不下饭,看医生吃药一年多没效果,还越来越瘦。我诊断,左脉微弱不起,是肝虚。她父母不懂医,疑惑问:“看了好多医生,都说脾胃弱,补脾胃、补相火,没说过肝虚,就您说肝虚,是因为左脉弱?还是有别的原因?” 我答:“肝脏位置在右边,但气化作用左边更明显,这病人左半身感觉气不实、有下沉感,是明证。” 问她,坐着时左半身下坠,躺着不敢朝左侧,她父亲信了,求药方。我用生黄耆八钱、柴胡、川芎各一钱、干姜三钱,煎汤喝,左边身子感觉有力了,又照方吃几剂,病好。后来因为还有些余证,原方加牡蛎数钱,再喝几剂,余证也没了。她父亲又疑问:“黄耆是补肺的,咋补肝也好用?” 我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子说的话。肝属木,对应春天,性子温,喜欢条达,黄耆性温向上,补肝有同气相求的妙处。我自己验证过,遇到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的,用泻肝的药没用,重用黄耆为主,少加理气的,喝了就见效,那些说肝虚没法补的,根本不懂。”
《本经》说黄耆治大风有效。奉天铁岭傅光德夫人,二十多岁,夏天靠窗睡,受风了,半边身子麻木,麻木的地方肌肉消瘦,发展到手和脚都不灵活。我摸脉,右部有郁象,麻木的地方在右边,知道是经络被风侵袭,气血不通。开方:生黄耆一两、当归八钱、羌活、知母、乳香、没药各西钱、全蝎二钱、全蜈蚣三条,煎汤喝一剂,全好。
《本经》说黄耆治久败疮也很神奇。奉天高等师范书记张纪三,三十多岁,受时气毒,医生没好好清解,毒往下走,肚脐下都肿了,还溃烂,睾丸都露出来,小腹烂出五个洞,小便时五个洞都流脓血。中西医都觉得没法治,送他到医院求治,医生也没办法,觉得只能让肉自己长,把脓排出来。我开方:生黄耆、花粉各一两、乳香、没药、银花、甘草各三钱,煎汤连喝二十多剂,溃烂的地方慢慢长肉,把脓排出来,结痂好了,全程没外用生肌药。
在德州时,有个军官张宪宸的夫人,患乳痈,肿疼厉害,用消肿、清火、解毒的药,两剂就好了。但还有点疼,我让再喝一两剂清干净,觉得好了,没当回事,隔几天又肿又疼,来找我。我说:“这次没清干净,毒没排完,得赶紧治,不然要出问题。” 后来去西医医院,切开伤口,天天换药,情况更差,满胸又烂了七八个口,医生想把烂肉挖掉,让脓流出来,病人疼得受不了,求我治。我用生黄耆、花粉各五钱、生杭芍三钱、乳香、没药、丹参各二钱,煎汤喝,每天一剂,煎两次,十天就好了。
黄耆的性子,还善于通利小便。盐山王瑞江,气虚水肿,两腿厉害,用生黄耆、威灵仙治好。奉天本溪湖煤铁公司科员王云锦,西十多岁,小便费劲,滴滴答答,每次得半个多小时,两胁下连腿都疼,像有锥子扎。我摸脉,右部正常,左部微弱,知道是肝气虚弱,不能条达,所以疼,小便难。开方:生黄耆八钱、净萸肉、知母各六钱、当归、丹参、乳香、没药、赤芍各三钱,煎服,连喝二十剂,全好。
黄耆的性子,热的时候,有时能转热为凉。奉天安东刘仲友,五十多岁,左胳膊经常发热,有酸软感觉,用清热凉药,还发热,后来脾胃消化弱,右脉正常,左脉微弱,比右脉弱一倍,问他心里不觉得冷热,知道是肝木之气虚弱,不能让左臂经络畅达,有火郁在经络里发热。用生黄耆、净萸肉各八钱、知母五钱、当归、丹参、乳香、没药、赤芍各三钱,两剂后左脉起来了,又喝十剂,全好。
黄耆的性子,还善于治疗肢体痿废,但得仔细看脉象强弱。脉象特别弱还痿废的,是西方人说的脑髓贫血证,因为肢体运动靠脑髓神经指挥,大气往上输布血液滋养。脉弱肢体运动差,是胸中大气虚,不能让血上升滋养脑髓神经,导致脑髓神经失职,《内经》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我拟的加味补血汤、干颓汤,方里重用黄耆,脉象弱、肢体痿废的,多喝有效。要是脉象强、肢体痿废的,是脑髓充血证,因为上升血液太多,挤到脑部神经,失去所司,《内经》说“血菀(同郁 )于上,为薄厥”,这种情况最开始不能用黄耆,用了会出危险,得用镇坠收敛的药,像镇肝熄风汤、建瓴汤。脉象柔和但痿废不好的,也可以少用黄耆,配合活血通络药,要是喝药后脉又有力了,还得用镇坠收敛药,防止气血上涌。
黄耆升补的力量,还善于治疗流产崩带。县治西傅家庄王耀南夫人,初次怀孕,五月流产,后来怀孕到六七月,觉得下坠、见血,找我治病,她家人拿了两包药求治,是生黄耆、生地黄各二两,白术、净萸肉、煅龙骨、煅牡蛎各八钱,煎汤灌下,血止住,精神恢复,过几小时把药减量,加生怀山药一两,煎服全好。
同庄刘氏妇女,西十来岁,突然大量出血,半天就气息微弱、昏迷不醒,找我治病,我不在,我儿子荫潮去看,摸左脉三部几乎摸不到,右寸稍微能摸到,像水上浮着麻,数不清,看状态,呼吸出不来,知道是胸中大气下陷,急用生黄耆一两,大火煎浓汤灌下,一会儿再摸脉,六部都有了,就是还微弱,血还没止住,用固冲汤原方,把黄耆改成一两,一剂就全好。
北境大仁村刘氏妇女,二十多岁,身体虚弱,总觉得心里发慌、发寒,白带特别多,治不好,脉象特别弱,左部更明显。用生黄耆、生牡蛎各八钱,干姜、白术、当归各西钱,甘草二钱,几剂就全好。因为是肝气太虚,肝里的相火也虚,导致气化下陷,湿寒下注成白带,重用黄耆补肝气,干姜助相火,白术健脾除湿,牡蛎收涩固下,当归温滑,和黄耆一起气血双补,还不会收涩太过,甘草甘缓,和干姜一起热力绵长,不会有过热往上冲的忧患,所以喝了见效。
又《绍兴医学报》记载有个叫胡适之的人,因为劳累过度,得了消渴证(西医说的糖尿病 ),在京都协和医院治,西医说没法治。他很绝望,朋友说找中医试试,他觉得中医不科学,不信。朋友劝:“西医没办法了,试试中医呗。” 他勉强同意。中医来了,看完说:“这病容易治,喝黄耆汤就行,不好找我。” 胡适之喝了,病居然好了。后来西医听说,托人找中医要黄耆化验,那时正在化验。
【按】炉心有氢气,人肚子里也有氢气,黄耆能引导氢气到肺,和吸进去的氧气结合成水,还能让胃里津液往上走,统摄下焦气化,不让小便频繁,所以能治消渴。《衷中参西录》三卷里的玉液汤、滋膵饮,都是治消渴的方,都重用黄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