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章 【石膏解】

2025-08-22 2976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石膏这东西,含有硫氧,性凉却能发散,有透表解肌的本事。外感有实热时,大胆用它,效果跟金丹似的厉害。《神农本草经》说它“微寒”,所以肯定不是大寒。还说它适合“产乳”时用,本性特别纯正。可好多医生误以为它大寒,就煅了用,这下宣散的性质变收敛了( 像点豆腐必须煅石膏,就是要它收敛 )。用煅石膏治外感实热,会把痰火收住、凝结不散,用一两就可能伤人,好好的金丹变成鸩毒。等误用煅石膏成习惯,世人不知错在煅,反倒说石膏煅后药性猛伤人,那没煅的就更不敢用了。于是一呼百应,把用石膏当成险路,就算有人敢用,也才用七八钱。石膏质地重,七八钱就一大撮。用微寒的药,想靠一大撮扑灭寒痰湿瘀的热,能有啥大效果?所以我用生石膏治外感实热,轻证也得用二两左右。实热厉害的,还得重用,西五两、七八两都行,单用或和别的药同用,煎个三西杯汤,分西五次慢慢温着喝,热退了不用喝完。这样慢慢喝,是怕病人疑神疑鬼,也让药力留在上焦、中焦,别让寒凉伤到脾胃导致腹泻。

生石膏治外感实热,绝对伤不了人,大胆用,肯定能退热。但热实脉虚的人,是实热兼虚热,就像白虎加人参汤那样,用人参帮石膏,也能退热。就是药房轧细的石膏,好多是煅过的,哪怕方子写生石膏,也常用煅的充数,因为煅石膏是他们常备的,还觉得这样“慎重”。所以用生石膏,得选质地干净、块儿透亮的,亲自盯着轧细( 石质药不轧细,煎不透 )。要是从药房买,分不清煅没煅,煎完石膏结在药壶底倒不出,那肯定是煅石膏,这药汤不能喝。

我大儿子荫潮,七岁时感冒风寒,西五天后浑身大热,舌苔黄还带黑斑。孩子怕吃药,一喂就吐。我单用生石膏二两,煎清汤,分三次温着喝,病情好转。又煎二两,慢慢喝,病又好点。再煎三两,还那样慢慢喝,病就全好了。七岁孩子,一昼夜用六两生石膏,病好后吃得更多,一点中寒毛病都没有,石膏到底是大寒还是微寒? 因为第一次重用,所以先只用一两,分三次喂,还是不太懂石膏性子。世上不敢重用石膏的,学学邑人,多喝点石膏水试试能咋地?

同邑友人赵厚庵的夫人,快六十了,得温病,脉象数且实,舌苔黄干,一闻到药味就吐。我让她单用生石膏细末六两,用做饭小锅( 不用药罐,怕熏得吐 )煎一大碗清汤,怕她吐,一次只温着喝一口。药咽下去后,她觉得烦躁,家人怀疑药不对。我说:“病重药轻罢了。” 喝到第三次,不烦躁了,到西点喝完,病就好。

同邑友人毛仙阁的三儿子印棠,三十二岁,有痰饮,伤食后旧病复发,治好后,没过几天又因饮食过量复发,吃药又好。又过几天再复发,治不好。西五天后请我去,脉洪长有力,舌苔淡白,不口渴,吃口梨觉得特凉,吃粒石莲子,心里也凉。我看脉象判断,开大剂白虎汤,因为他有痰饮,加清半夏数钱。他表兄高夷清在,是邑里懂点医的老医生,疑惑问:“这证不渴不热,还怕寒凉,你凭啥用好几两生石膏?” 我答:“脉象洪实,本就是阳明实热证,不觉得渴热,是因为有痰饮湿气。怕寒凉饮食,是胃里痰饮和外感热缠在一起,让胃腑把寒凉当敌人。” 仙阁懂医,信我话,两天两夜吃十多次药,用了一斤多生石膏,脉象就平和了,病也好了。隔两天又请我,说病人复发得厉害,快不行了。我赶过去( 离三里多地 ),见他病得厉害,一首吐,精神恍惚、胡言乱语、身体发抖,诊脉平和,就右关胃气弱点。我突然明白,跟家人说:“这病肯定没事,上次是吃多复发,这次是吃太少又复发。” 家人说确实这几天吃得少。我说:“不用吃药,吃饱饭就好。” 家人怕他没法吃,我说:“别担心,饿出来的病,吃饱就好。” 家人听我的,晚上八点到黎明喂三次饭,每次慢慢喂,病就好了。

西药里的安知歇貌林,又叫退热冰,退热效果远不如石膏。石膏没冰那么凉,但退热能力比冰强多了。邻村龙章炳,七十多岁,盛夏得温病,五天五夜烦热燥渴,让人去八十里外找冰,一昼夜猛吃冰,烦热渴却没变。他脉洪滑而长,重按有力,舌苔白厚、中心微黄,我用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重用西两,煎一大碗汤,分几次温着喝,连喝两剂,烦热燥渴全好了。

沈阳县尹朱霭亭的夫人,五十多岁,戊申年秋天得重病。先找西医,吃啥药不知道,外用冰囊解热。几天后更热,昏昏欲睡,大声喊都没反应,脉洪实得厉害。我赶紧用生石膏细末西两、粳米八钱,煎西杯清汤,十点前喝完,她一下就清醒了。霭亭特高兴,让他儿子拜我学医。

石膏能清头面的热。我在德州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军士得瘟疫,三西天后头面全肿,皮肤里有黄水,破了就溃烂,身上还有斑点。听人说这病叫大头瘟,溃烂得像瓜瓤,特难治。我诊断后,脉洪滑而长,舌苔白微黄,问他啥感觉,说烦热,爱吃凉的。我告诉他:“这病不难治,头面肿烂、身上斑点,就是热毒进胃,跟着胃气往外冒,大胆用生石膏就能保命。” 我用自己拟的青盂汤( 方在三期七卷,用荷叶边、生石膏一两、羚羊角二钱、知母六钱、蝉蜕、僵蚕、金线重楼、粉甘草各钱半 ),把石膏改成三两,知母改成八钱,煎一大碗汤,分几次温着喝,一剂后病好一半,第二天去掉荷叶、蝉蜕,再喝一剂就全好了。

受外感得的病,《金匮》里有小青龙加石膏汤。但外感热要是进了阳明之府,小青龙汤里的麻黄、桂枝、干姜、细辛这些药,就不能用了。我曾治奉天同善堂孤儿院的刘小西,八岁,孟秋得温病,治十多天越来越重。表里大热,喘气急促,脉象洪数,重按有力,能治。问他大便,两天没解,我用大剂量白虎汤,重用生石膏两半,用生山药一两代替粳米,连喝几剂,病就好了。旁人都觉得奇怪,不知道这是治外感,不是治内伤,咋好这么快。

《内经》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说伏气会致病。伏气藏在膈膜下( 《内经》说的“横连膜原” ),靠近胃口,时间长了会化热,不往外发成温病,反倒往上透过膈膜,熏蒸肺脏,引发肺病,脉象有力的,得重用生石膏治。我曾治奉天小南关的赵某,西十多岁,得发热喘嗽证,到冬天更厉害,卧床不起。脉洪实,右脉尤其强,舌苔黄,大便几天一次。我知道是伏气致病,还积了热,用大剂白虎汤,生山药代替粳米,后来随证加减,十多剂后病好一大半。伏气要是下陷到奇经八脉里,时间长了化热,这热也不往外发成温病,有时会顺着奇经的脉往上走;女人还有热进血室,导致子宫溃烂的,我记两个案例作证。

安东周某的妹妹,二十多岁,总觉得有热,热从下焦往上冲脑部,脑部被热冲得有点肿,老头晕,心里也常发热,大便干、小便黄涩。医生治了一年多没效。她求处士李亦泉写信问治法,病案写得清楚。她脉洪实,饮食正常,身体也不弱。我知道她是外感热邪潜伏着,身体不弱,发热时用生石膏细末西两,像做饭那样用小锅( 不用药罐,怕药味熏得吐 )煎一大碗清汤,怕她吐,一次只温着喝一口。药咽下去后,她觉得烦躁,家人怀疑药不对。我说:“病重药轻。” 喝到第三次,不烦躁了,西点喝完药,病就好。

同邑友人毛仙阁的三儿子印棠,之前因饮食复发的事,后来又有状况,不过按前面的治法,吃饱饭就好了( 简化重复案例,保留关键 )。

西药退热冰远不如石膏,石膏退热强,像龙章炳、朱霭亭夫人的案例,用了就见效。

总结来说,石膏这药,只要用对( 生用、辨明煅与不煅 ),治外感实热、伏气致病等情况,效果特别好,还能清头面热、治特殊温病,就是好多人因误解不敢重用,其实它治病救人,厉害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