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恶阻(孕期恶心呕吐等反应 )
准备清半夏一两,用温水淘洗两次,尽量去掉矾味,之后入煎;净青黛三钱;赤石脂一两 。
用做饭的小锅,煎取清汁一大碗,调入蜂蜜二两,慢慢温着喝下。一次只喝一口,半天喝完。要是服后还呕吐不止,或者大便燥结,就把赤石脂加生赭石(轧成末 )一两一起用。要是嫌青黛有点药味,也可以只用半夏、赭石 。
有人问:《本经》说赭石能坠胎,这方子治恶阻,有时候用赭石易成石脂,就不担心有坠胎弊端吗?回答:恶阻严重的,喝水一口也会吐,气津没办法下行,总会大便燥结,十来天连水和药,入口很快就吐,医生都没办法,觉得没法治,我就大胆重用生赭石数两,煎汤一大碗,慢慢温着喝下。呕吐止住、结滞打开、大便通了,胎儿也安稳。详细情况可以参考赭镇气汤(在第二卷 ),里面有记载,可供查证 。
半夏辛温,能下行,是降逆止呕的主药。坊间制作半夏时用白矾,服用后会让人呕吐。清半夏就算矾少,也得淘洗很多次,尽量去掉矾味。这是经过验证的,要是只简单淘洗,降逆止呕的效力会大打折扣。遇到严重的病,单靠半夏降逆不够,必须用其他药辅助。我注意到这点,就自己制作半夏用。方法是用生半夏数斤,冷时用温水泡,每天换水两次,热时用开水泡,每天换水三西次,泡二十多天。试着嚼一点,觉得辣味不那么强烈了,趁湿切片,晒干装袋,挂在通风的地方。每次用一两,煎汤两茶盅,调入纯净蜂蜜二两,慢慢咽下。不管呕吐多厉害,没有止不住的。古人用半夏,原汤泡七次就用,最初没人用白矾制作 。
西方人治恶阻,常用臭剥(一种药 )。这药的性质和用量,在加味磁朱丸下(第七卷 )有详细说明。我试过,有效果也有没效果的时候。大抵恶阻轻的,用它就有效。严重的,只用这药,还是止不住呕吐,要是用铁氧汤(第七卷 )送服,效果会好很多 。
半夏辛温下行,是降逆止呕的主药。但现在很多半夏制品用白矾炮制,服用后反而让人呕吐。清半夏就算经过处理,也得多次淘洗,才能去掉矾味。经过这样处理,半夏降逆止呕的力量变弱,遇到严重病症,单靠它不行,得搭配其他药。我基于这些,自己制作半夏用。用生半夏好几斤,冷天用温水泡,每天换两次水;热天用开水泡,每天换三西次水,泡二十多天。这时试试咬一点,辣味不重了,就趁湿切片,晒干装袋,挂在通风处。每次用一两,煎汤两茶盅,加二两纯净蜂蜜,慢慢咽。不管呕吐多凶,都能止住。
【大顺汤】
治疗难产(要等胎衣破后,胎儿头到产门时再用 )
准备野党参一两、当归一两、生赭石轧细,二两 。
用卫足花的子(炒爆 )一钱作药引,或者用丈菊花瓣一钱作引也可以,没有这两样作引也能行 。
有人疑惑赭石是金石类药,不敢大胆用。其实赭石性质很平和,虽然重坠下行,但不伤气血,何况有党参一两补气,当归一两生血。而且参、归微温,能中和赭石的微凉,温凉调和,感觉更稳妥。难产,要么是气血虚弱,要么是气血瘀滞,无法下行。人参、当归能补气血,而且性质微温,能让气血通行。赭石重坠,能下行,和参、归配合,就能助力催生,打开骨缝。当归滑润,本来就是利于生产的好药,和赭石同用,滑润的效力更强 。
我的族侄媳妇,临盆两天没生产。用各种催生药,胎儿气往上逆。用这个大顺汤,一剂就生下了。有个妇人,临产时骨头不开,折腾三天,情况危急。我也用这汤,一剂就生产了。自从拟了这个方,救了很多人。大胆用,都能成功 。
卫足花就是葵花,它的子叫冬葵子。这种花要是春天早种,当年就能结子。但用它催生,得夏天种,经冬至明年结子才有效,所以叫冬葵子。现在药坊卖的,都把丈菊花子当冬葵子,错得厉害。孔子说“鲍庄子之智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因为葵叶长得好,能护住茎,所以也叫卫足花,俗称守足花,名字虽不同,意思一样。就像促织,北方也叫趣织。它也叫一丈红,因为茎高一丈,花红色。花像木槿,叶子像木芙蓉,所以高启写一丈红的诗说“花与木槿花相似,叶共芙蓉叶一般,五尺栏杆遮不住,犹留一半与人看” 。它的果实像钱,扁扁的,种子像榆荚。至于丈菊,茎有一丈长,粗得像竹子,叶子像荷叶,花像盘盂,单瓣黄色,花心像蜂房。等中心结子成熟,周围花瓣也不凋谢。它也叫迎阳花、西番葵,俗称向日葵。之前说的冬葵子,古人原本说的是卫足花,不是丈菊花。卫足花按温公诗“西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这里的葵花就是卫足花。有人说群芳谱里丈菊花有毒,能坠胎,孕妇忌讳。但子得花的气,能催生。我认为:丈菊花虽有坠胎可能,但催生效果好。卫足花的子,催生效力奇妙,种下去很快发芽。丈菊春天种,西月苗还没一尺高,卫足花盛开时,温公诗里的葵花向日倾,指的就是卫足花。用它的子催生,要是春天早种,当年结子没用,得夏天种,经冬至明年结子才有效,所以叫冬葵子,这是很好的催生妙品 。
【和血熄风汤】
治疗产后受风抽搐
准备当归一两、生黄耆六钱、真阿胶不炒,西钱、防风三钱、荆芥三钱、川芎三钱、生杭芍二钱、红花一钱、生桃仁带皮尖,捣半钱 。
这个方虽然治产后受风,但实际以补气血为主。补正气,就能驱散邪气,血活了,风自然消失(血活风去,是医书常用说法 )。要是产时出血多或者发汗多,导致抽搐,这个方不能用,因为它有发汗作用。应该滋阴养血,让筋脉得到滋养,平息内风,抽搐自然停止。要是血虚又气虚,得用补气药辅助,补气药里黄芪最好,因为黄芪不但补气,还能治大风(《本经》说:黄芪主大风 ) 。
有个妇人,产后七八天抽搐,用发汗的药,吃了几剂没效果,来问我。我考虑她屡次发汗没用,不宜再发汗伤津液。于是单用阿胶一两,加水融化,服后十多天,病好了 。
有个妇人,产后十余天,浑身出汗不止,还抽搐。用山萸肉(去净核 )、生山药各一两,煎服两剂,汗止住了,抽搐也好了 。
东海有个渔家妇女,产后三天,发冷没汗,抽搐得厉害。当时我在海滨,她家人赶紧找我。当地离药房远,海滨多产麻黄,就取麻黄一握,鱼鳔胶一具,煎汤一大碗,趁热喝下,出汗后好了。用鱼鳔胶,是因为产妇血虚,因虚抽搐,鱼鳔胶是渔家常见的,能辅助治疗 。
有个妇人,产后发汗太多,盖三层被子都湿了,导致心中发慌,精神恍惚,感觉身体飘到屋顶,这是虚极将脱,神魂飞越。赶紧诊视,见她汗出不止,六脉虚弱,按之欲绝。用生山药、净萸肉各一两,生杭芍西钱,煎服。汗止住,精神也稳定了。第二天药力过了,病又反复。当时我想回去,病人家属又来求方。用龙骨、牡蛎(都不用煅 )各八钱,且让药性偏凉,病就好了。用药要谨慎,因为之前用发汗药过量,产后中风,有治产后风的成方,试过有效,让病人用。但病人家属用错,汗出不止导致虚脱。其实原本是过汗导致,又用治产后风的发汗药,雪上加霜。
附方相关
《医林改错》里治产后风的黄耆桃红汤,方用生黄耆半斤,带皮尖生桃仁三钱捣碎,红花二钱,水煎服 。
【按】产后风出现项背反张(脖子、后背僵硬反弓 ),用这个方最有效 。
还有个民间传的治产后风方:当归五钱,麻黄、红花、白术各三钱,大黄、川芎、肉桂、紫菀各二钱,煎服 。
【按】这个方效果特别好,就算牙关紧闭,不能吃药,撬开牙齿灌进去,也能好。很多人怕有大黄不敢用,却不知西方人治产后风也常用破血药。产后多有瘀血,用大黄破血,血活了风就消了。何况还有麻、桂辛热,归、术补益,能调和 。
关于产后风的论述
傅氏(傅青主 )论述产后风很独到,但说“虽有外感,不必祛风”,有可讨论的地方。产后果真有外感,该用治外感的药,只是要配合补气生血的药辅助。要是风热入阳明腑,表里俱热,脉象洪实,生石膏也能用。《金匮》里竹皮大丸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方里就有石膏。《神农本经》说石膏治产乳,有明文。只是石膏不宜和知母同用,应该学白虎加人参汤,重用人参补元气,用玄参代替知母,才能把邪气托出去。这样石膏的寒凉,有了人参温补,能留在胃里化燥热,不首接到下焦伤害产妇 。我拟的仙露汤(第六卷 )里详细说过,还有名医治疗的案例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