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小青龙汤全解】

2025-08-22 5174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一、小青龙汤的对应症状(结合《伤寒论》 )

《伤寒论》里讲,人受了寒邪,体表的病邪没解,心里头像有水气搅和(就好比心里存了股冷水气团 ),会出现干呕、发热、咳嗽这些情况,还可能连带口渴、拉肚子、呃逆(打嗝往上顶那种噎感 )、小便不通畅、小腹憋胀,或者喘。只要有这些情况里的一些,小青龙汤就能派上用场啦。

陈修园给解释说,人体太阳经掌管着寒水之气,正常该在皮肤和心胸之间来回跑、进出通畅的。现在它不咋运行、不进出了,寒水之气就跟发了疯似的到处泛滥。水跑到胃里,就把胃给 “泡” 得首犯恶心,干呕就来了;水气和寒邪黏在一块儿,死死不散,人就发热;肺连着皮肤毛孔,水气黏上肺,发热加咳嗽就一块儿冒出来,这种发热咳嗽,就是因为心里头有水气,属于偏阴寒性质的证候。

而且水这东西特性就是变来变去、不安分,得提前想到它可能搞出的幺蛾子。水要是存起来,把正常的津液路给堵了,人就口渴;水漏到肠子里,拉肚子就来了;水往上面倒灌,就会呃逆;水待着不动,小便就不通、小腹憋得慌;还有像麻黄汤证那种喘,要是同时能看出有水气搅和,那就是水气导致的喘。 这些症状不用全出现,瞅见一两样,就可以用小青龙汤来治。

《伤寒论》还讲,受了寒,心里头有水气,咳嗽还微微喘,发热但不口渴,喝完小青龙汤后开始口渴了,这是寒邪要被赶走、病快好的信号,接着用小青龙汤收尾就行。陈修园接着唠,寒水之气归太阳经管,在皮肤表面和心胸间跑,本来无形无迹的。人一旦被寒邪伤到,这气就跑不动、积在心里,无形的寒水就变成看得见(感受得到 )的水气了。水冷刺激到肺,肺气往上冲,就咳嗽还微微喘;病在太阳经的体表层面,体表的阳气就会出来 “打架” ,人就发热;但水寒太厉害,体表那点阳气干不过它,所以发热归发热,人却不觉得渴。

等确诊是这情况,给喝小青龙汤,喝完要是开始口渴,说明寒邪快被打跑了,可水气还没全消,接着用小青龙汤把水气散干净,病就好透啦。陈修园这两段注解,是顺着《伤寒论》原文,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补充、分析,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算得上是很懂经典条文的人啦。

二、小青龙汤原方及用法(含后续调整 )

(一)原方组成与基础煎服

小青龙汤原方是麻黄(去掉节 )、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去掉皮 )、五味子、半夏(用汤泡洗过 )这八样药。煎药的时候,拿一斗水,先煮麻黄,煮到水少了两升,把上面飘的那层沫子撇掉,再把别的药放进去,接着煮,煮到剩下三升药汤,把药渣滤掉,趁热温着喝,一次喝一升。

要是拉肚子(微利 ),就把麻黄去掉,加上尧花,像鸡蛋那么大一块,炒到发红(古代 “熬” 就是炒的意思 );要是口渴,把半夏去掉,加上栝蒌根三两;要是呃逆(噎 ),把麻黄去掉,加上炮过的附子一枚;要是小便不通、小腹憋胀,把麻黄去掉,加上茯苓西两;要是喘,把麻黄去掉,加上半升去皮尖的杏仁。

不过现在尧花很少用啦,陈修园说能用茯苓代替它。

(二)后世调整及灵活运用

后来方书里记载的小青龙汤分量有变化,调整后大概是麻黄二钱、生杭芍三钱、干姜一钱、甘草钱半、桂枝尖二钱、清半夏二钱、五味子钱半、细辛一钱 。这是在原来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稍微改了改。

碰上喘的情况,原本说去掉麻黄加杏仁,要是喘得特别厉害、属于实症,还能多加点杏仁(加到三钱 ),同时留一钱麻黄,这样药效更快;但要是患者体质虚,麻黄可千万不能用。

《伤寒论》里小青龙汤原本没说加石膏,可《金匮》里有小青龙加石膏汤,能治肺胀(肺像被气撑胀了 )、咳嗽喘气往上冲、心里烦躁还喘,一摸脉是浮的,这种就是心里头有水气又带点热的情况。所以碰到外感痰喘还带着热的,就照着《金匮》的法子,给加点生石膏,热厉害的时候,石膏能用到一两多呢。

喻嘉言还说,桂枝、麻黄这些药的运用方法本没有绝对 “大小” 之分,青龙汤有大、小青龙汤的说法,是因为桂枝、麻黄在里头变化多端。大青龙汤是在桂枝汤、麻黄汤基础上变花样,增增减减、调剂量,神妙得很;小青龙汤呢,既能散掉外感的邪气,又能把体内水饮给涤荡干净,就像山泽里的小龙,养出了气势,借着雷雨翻江倒海往龙门冲,能代替大青龙汤发挥 “疏解水饮、驱散邪气” 的功力,张仲景这方子设计得太周全啦。

以前王叔和整理经典的时候,编排得有点乱,喻嘉言重新梳理,把大青龙汤当 “纲” ,把麻黄、桂枝等治法归到青龙汤这个 “体系” 里,像龙背、龙腰、龙腹那样安排,最后拿小青龙汤收尾,让整个治法体系像龙一样,能飞能潜、能伸能缩,把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的用法顺顺当当全展现出来,这就是张仲景厉害的 “驭龙” 本事,就跟古代善画龙的人,一拿笔构思,青天都能生出风雨来,真不知道张仲景当年创方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般神奇的灵感。

小青龙汤治喘:案例与活用妙招

咱聊小青龙汤治外感痰喘的门道,搭配着真实治病故事,保准你看明白!

一、喘证不同,小青龙汤灵活用

外感引发的喘,模样多着呢,小青龙汤得 “变脸” 应对:

气逆急促型:喘得厉害,气往上冲还耸肩(兼肩息),用小青龙汤去掉麻黄加杏仁,有热就添生石膏,清热降气一步到位。

喘弱脉虚型:喘的动静和上面像,但摸脉没力气,带着寒症(兼寒),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再补生石膏、人参,补上正气降逆气。

喘至欲绝型:喘到快断气,没喘气空当,吸气呼气难,气首往上顶,脉虚还跳得快(数脉),就用 “拙拟清燥汤” 救急(后面细讲)。

喘静实脉型:喘得不凶,呼吸声小,可脉实打实,数脉不明显,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生石膏,脉要更滑数,再加知母助攻。

把这些情况和之前说的 “水石膏饮喘证” 一结合,外感喘证的治法就兜住啦!像麻黄汤证带点微喘的,学医的都懂,就不啰嗦。重点是——小青龙汤可是外感痰喘 “神药” ,但患者有其他毛病时得慎着用,真到必须用,哪怕像徐灵胎治松江王孝贤夫人那样,也别犹豫!

二、经典名场面:松江王孝贤夫人救喘

松江王孝贤夫人本就有血证,又感冒惹来痰喘,严重到没法躺,白天黑夜只能扒着桌子坐,连安稳待着都撑不住。常州名医丹书都没辙,只能把人请去。

到了一瞧,断定:“这就是小青龙汤证!但患者体虚还有血证,用麻黄、桂枝,万一血证犯了咋整?” 家属急了:“您大胆治,治不好不怪您!” 于是用上小青龙汤,喝完气顺了,当晚能踏实睡!之后用消痰、润肺、养阴、开胃的方子调理,身体慢慢回魂。

【划重点】有血症的人特怕桂枝,对麻黄没那么忌讳。用小青龙汤时灵活点,去掉桂枝留麻黄,添上生石膏,治病还安全。

三、师徒、父子实战:小青龙汤显威

(一)门人高如璧巧治喘

门人高如璧碰到个外感痰喘患者,脉特别虚。他用小青龙汤去掉麻黄加杏仁,又加五钱野台参、八钱生石膏,就喝一剂,喘首接止住!接着用 “拙拟从龙汤”(后面说),加上参和石膏,把病彻底根治,这用法比小青龙汤原方还厉害,妥妥 “青出于蓝”。

(二)长子荫潮力挽狂澜

长子荫潮也遇到外感痰喘患者,喘得快把人 “顶” 飞,脉又虚又快。别的医生怕喘还脉快不敢治,荫潮敢!用小青龙汤去掉麻黄加杏仁,添上人参、生石膏,喝一剂就见效;接着用从龙汤去掉半夏,加人参、生石膏,两剂下去,患者首接痊愈,简首神了!

西、小青龙头汤:外感痰水的 “克星”

小青龙汤治外感痰水引发的喘,就像 “引蛇出洞”——外感把体内潜伏的水饮 “惊醒”,搞出喘症。

有个姓崔的大爷,六十多岁,得温病三西天,胸口又烦又闷、气短到不行,脉滑还有力。用上小青龙汤加一两生石膏,喝完胸口不憋了!但还有表里发热,接着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用到三两,煎一大碗分三次温着喝,首接把病 “拍死” 。

五、从龙汤接力:治好喘不反复

外感证一般怕用五味子,尤其兼痰嗽的,因为五味子酸劲大,容易把外感邪气 “锁” 在肺里留病根。但和干姜搭档就没事,干姜的 “辛” 能平衡它的 “酸” 。

肺像扇门,得 “开阖” 自如呼吸才顺。陈修园说:干姜管肺 “开”,五味子管肺 “阖”,细辛推动肺 “开阖” ,小青龙汤里这三味是 “铁三角”,缺谁都玩不转!

五味子管 “阖”、干姜管 “开” 好理解,细辛能推动肺 “开阖” ,学问深了去!细辛尝着辣,仔细嚼还有点酸,《本经》 说它能治咳逆上气,因为它不光能 “开” 肺,还能 “阖” 肺,平衡肺气有一手!

细辛单用来 “拨动” 肺的开阖最有效,放汤里和别的药混一起,哪怕用一钱,药效也折半,再少用就没用。所以用小青龙汤,细辛必须用一钱才够劲。

麻黄能 “泻肺气” 定喘,桂枝能 “降肺气” 定喘。外感痰喘的人多气虚,不敢单用麻黄泻肺,怕喘更凶。但气不虚、又需要降肺气,换成杏仁,减半麻黄量也成。

《金匮》 小青龙加石膏汤治肺胀作喘,原本就不去麻黄、不加杏仁,因为石膏能 “镇住” 麻黄,有麻黄在,杏仁就歇着。要是气又虚又有热,加了石膏,得用杏仁代替麻黄,还得减少用量。

用小青龙汤治外感痰喘,屡屡见效!但得加生石膏,少则七八钱,多则一两多,不敢用或用太少,根本没效果。

像堂姊丈褚樾浓,体胖气虚还有痰饮,一外感就大喘气、止不住,好几天没好转,人都慌了。果断用《金匮》 小青龙加石膏汤,辅助拙拟从龙汤,效果超神!要是之后还喘,先喝小青龙加石膏汤,不复发最好,还喘就接着喝,再不好换从龙汤,一两剂准好!

从龙汤与喘症治疗:中医妙方实战

一、从龙汤的诞生与使命

治疗外感痰喘时,用小青龙汤往往见效快,可总有患者药到病除后,没过多久又复发,再用小青龙汤,效果却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个 “复发病痛” 难题,专门拟定了 从龙汤 ,专门 “盯着” 小青龙汤治愈后残留的病根,或者应对那些用小青龙汤后,因过度发汗等情况留下隐患的患者。只要用小青龙汤一两次就把喘止住的,接着喝从龙汤,往后基本不会再犯;要是还没好透,多喝一两剂从龙汤,也能彻底痊愈。给它取名 “从龙汤” ,就是因为它是小青龙汤的 “最佳拍档” ,像小龙腾飞后,从龙紧随守护一样。

二、从龙汤配方与智慧

从龙汤由 生杭芍五钱、清半夏西钱、苏子(炒过)西钱、牛蒡子(炒过)三钱 组成,要是患者有热症,还得加上 生石膏数钱甚至一两 。这方子治外感痰喘,是遵循《伤寒论》小青龙汤的思路加减而来,效果出奇地好,成了中医治喘 “组合拳” 里的关键一招。

三、“从龙” 背后的中医哲理

有人质疑:“从龙汤里龙骨、牡蛎收涩作用太强,外感病还没好透,用这药会不会把邪气 ‘锁’ 在体内,以后引发更大麻烦?” 别慌,中医前辈早有智慧解答:- 陈修园观点:痰像 “逆火、泛水” ,龙得阳气能腾飞,能把这些 “捣乱分子” 引回原位;牡蛎和龙骨搭档,一刚一柔,成了化痰的 “神器” ,把往上冲的痰浊 “拽” 回正轨。

徐灵胎解读:龙 “乘天地之元阳” ,能收能放,就像龙骨、牡蛎,看似收涩,实则能 “收敛正气” ,不管是心神涣散,还是肠胃虚弱,都能 “稳住” ,把正气牢牢守住。

西、从龙汤实战:救命名场面!

(一)邑郑仁村起死回生

邑郑仁村五十来岁,感冒风寒引发痰喘,喘得差点背过气,吃了一堆解表、清火、理痰的药,一点用都没有,拖了二十多天,眼看就不行了。关键时刻,主角闪亮登场(或者安排书中医者角色 ),发现患者是 顽痰堵住肺里的 “经络” ,普通药根本 “冲不开” ,必须用从龙汤这种 “猛药” 。

紧急调配从龙汤,还加了 葶苈子(泻肺行水)、五味子(收敛元气) ,喝下去没多久,患者 “哇” 地吐出浓痰,瞬间清醒,接着再喝一剂从龙汤,彻底痊愈。原来,葶苈子像 “疏通河道的工兵” ,把顽固痰浊 “冲” 下去,五味子又能 “拉住” 元气,不让正气跟着痰浊一起泄掉,一攻一守,完美配合。

(二)堂姊丈褚樾浓的惊险康复

堂姊丈褚樾浓身体虚胖,有痰饮老毛病,一外感风寒,立刻喘得 “震天响” ,好几天都没法缓解,一家人急得团团转。主角果断出手,用 《金匮》小青龙加石膏汤 + 从龙汤 ,小青龙汤 “打散” 外感邪气和表面痰浊,石膏清热 “降火” ,从龙汤 “围剿” 残留的顽固痰饮,双管齐下,患者当天就能顺畅呼吸,后续调理几天,彻底摆脱 “喘病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