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理血汤】

2025-08-22 2335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治淋浊方

理血汤,是用来治疗血淋、溺血,以及因热导致大便下血这些病症的方子。组方为:生山药一两,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海螵蛸(捣细)西钱,茜草二钱,生杭芍三钱,白头翁三钱,真阿胶(不用炒)三钱 。要是溺血,就加龙胆草三钱;要是大便下血,就去掉阿胶,加龙眼肉五钱。

血淋这种病症,大多是血液从精道排出。患者要是纵欲过度、调养不当,肾脏会因虚产生内热;或者想强行让身体“强盛”,胡乱进补,导致相火妄动又没处发泄,也会生热。这就使得血室(男女都有,男的血室化精,女的系胞 )里的血不安分,和败精混合,变成腐浊之物,颜色有红有白,形状成丝成块,排尿时堵塞、牵引着疼。所以用山药、阿胶补肾脏的虚,白头翁清肾脏的热,茜草、海螵蛸化解瘀滞还能固摄滑脱,龙骨、牡蛎固摄滑脱同时也能化瘀滞(这西味药的详解在第八卷清带汤里 ),芍药利小便还能滋阴清热,这么用药没有不好使的。

不过这病症,偶尔也有因为劳思过度,心热往下跑;或者暴怒过头,肝火下移导致的,这种情况的血,一般不成块,就是排尿时牵引着疼。这种血不一定从精道排出,用这汤也有效。

有个人,三十来岁,得血淋。排尿时血块堵塞,使劲才能尿出来,疼得厉害。而且尿里好多浮油,胶黏在容器底,这是血淋还兼着膏淋。之前找了三十五个医生看病,吃药一年多,一点用没有,人都瘦得不行了。后来找我看,脉象弦细,次数还多,浑身皮肤干干皱皱,骨头突出的地方,肉都像旋螺一样高起一寸多,一碰就疼。这人卧床不起都半年了。仔细问病因,说是发怒后不小心掉水里,当时秋夜很冷,就落下这病。我知道是他发怒的火被外寒困住,郁在下焦散不开,再加上以前生活里保养不当。本来想投理血汤,但脉象弦,就用柏子仁(炒后捣)八钱代替方里的山药,因为柏子仁善于养肝。药方刚定,他父亲拿出之前吃的几十张药方,想对比对比。我说不用细看,那些方和我的方相同的,也就阿胶、白芍,一翻果然。他父亲问我咋知道,我说我这方是苦心琢磨的,和别人不一样。

吃三剂后,血淋好了,膏淋也减轻。改用我拟的膏淋汤(后面会讲 ),连吃二十多剂,膏淋也好了,可小便还是频繁疼。仔细问疼的情况,说小腹常觉得胀、坠,总有想大便的感觉,有尿还憋不住,知道还兼着气淋。又用拙拟的气淋汤(后面讲 ),十剂全好。浑身皮肤的干皱、骨头上的旋螺肉,也都消了。

有人问:柏子仁《本经》说能安五脏,没说能养肝,你咋说它善于养肝?我答:植物都喜欢阳光,树梢大多朝东南,柏树却朝西北,西北是金水方位。柏树冬天也不凋零,经霜历露,得金水之气多。肝脏属木,里面有相火,性子暴烈,《内经》叫“将军之官” ,得用恩威并施的法子驾驭。柏子仁得金水之气,能滋肝,金能制木,滋了肝木,木气就平和。我以前治过一个少年,肝脏有损伤,左关脉弱,突然胁下疼,单用柏子仁两许,煎汤喝,立马好。可见柏子仁善于养肝。

又有人问:白头翁和羌活、独活都叫独摇草,因为有风不动、无风独摇。要是这样,白头翁擅长理血?我答:白头翁和二活(羌活、独活 )不同,看它开花就知道。白头翁春天土地刚化冻就发芽,花谢了才长叶,数叶一梗,梗特别硬,叶子的蒂却软。微风一吹,别的草没动,它叶子动,这叫无风自动;梗很硬,大风里也不动,叶子因为蒂软,随风偏一边,没反抗力,又像不动。所以白头翁叫独摇草,是古人弄错啦。白头翁大多长在冈阜阴面,性子寒凉,味道苦还带涩,能凉血,还能固摄滑脱。

再问:白头翁有收涩固脱的力,《金匮》白头翁汤咋治热痢下重?我答:白头翁头顶白毛,就像名字一样,肯定有金气。热痢下重是肝火下迫大肠,借白头翁的金气制肝火,肝火降了,下重就好。唐容川说白头翁通身白毛,和它名字对应,可能还有别的品种,不过它得的金气肯定足。

还问:阿胶要用黑驴皮、阿井水煎制,大家都知道。可为啥非得冬至后取阿井水熬?因为阿井是济水伏流,水质比别的水重,冬至后取,把平时盛一百斤水的容器,冬至后能多装二斤。用它熬胶,胶里的重浊之气,能补肝,潜藏血脉。要是非等冬至取,熬的胶不够用,而且不亲眼看着,也不知真假。一般用阿井水熬的胶,啥时候用都行,算好胶。好胶用舌头舔,淡得很,不太黏,没怪味,能让浊水变清。胶的本色,熬老了黄黑,嫩点的微黄发亮。黑胶是熬时掺了黑东西,现在也难得到。现在作坊的阿胶,要是经夏天不软,一摔能碎,是济南济水熬的,虽不是好胶,用着也有效,能济世。但熬胶别炒,炒了水质变,就不好啦。

溺血这病,不疼,大多从尿道出,偶尔从精道出。一般心热移到小肠,血从尿道出;肝热移到血室,血从精道出。方里加生地黄,清心经的热;要是肝移热到血室,加龙胆草也成。

【按】溺血的证,热证多,但偶尔也有寒的。我治过一个人,三十来岁,得这病,按热症治没用。看脉象微弱慢,自己觉得下焦冰凉。知道是中气虚,收不住血,还兼着命门火弱,没力量吸摄,肾脏封不住,血随小便出来。用西君子汤,加熟地、乌附子,连吃二十多剂好。还有不凉不热,因为脾虚不能统血导致溺血的,就是方书说的“失于便溺者,太阴之不升也” ,还用西君子汤,加龙骨、牡蛎升提。

大便下血,大多因为肠里血管、血脉管破裂。方里龙骨、牡蛎收涩,能补破裂的地方,去掉阿胶,是怕滑大肠。加龙眼肉,因为有的证是脾虚不能统血,得用桂圆肉、或更厉害的补药。要是虚还寒,加柴胡、升麻;虚又特寒,加干姜、附子,同时得去掉芍药、白头翁。

有个,大便下血一个多月,吃药不好。我给她诊视,用理血汤,去掉阿胶,加龙眼肉五钱治疗。但偏僻地方药坊没白头翁,就先吃一剂,病稍微好点。接着去别的药坊,按方抓药吃,病就全好啦。可见白头翁功效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