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呕吐、鼻出血,脉象虚浮濡软且迟缓,饮食停滞在胃里无法消化的病症,这是因为受寒凉导致胃气不降。用温补、开通的药物,降胃气,血就能止住。
配方药材及用量:白术三钱、清半夏三钱、生山药六钱、干姜三钱、生赭石(轧成细粉)六钱、生杭芍二钱、川厚朴一钱半、生姜二钱 。
有个十三西岁的少年,吐血好几天没好,吐血多在咳嗽时发生。诊他的脉,非常迟缓濡软,右手关部脉象尤其明显。怀疑他脾胃虚寒,没法运化饮食,询问后确实如此。吐血的病症,大多因胃气不降,饮食没法运化,胃气就不能下行。咳嗽的病症,多因痰饮进入肺里,饮食运化迟缓,又必然产生很多痰饮,因痰饮引发咳嗽,因咳嗽使得本就不降的气,反而上逆,这就是吐血的成因。为他拟了这温降汤,喝一剂血就止住了,喝几剂后咳嗽也痊愈了。
还有个十三岁少年,跟我读书。一天里鼻出血西次。诊他的脉很平和,问他也没觉得身体发冷或发热。一般这类鼻出血证,热证居多,况且少年是属少阳的体质,当时又正值夏季,于是略微用了些清凉止血的药,结果鼻出血更严重了,脉象也变得微弱,就改用温降汤,喝一剂就好了。
相关疑问解答
有人问:这汤叫温降汤,用药按理该用热药、不宜用凉药。可既用了干姜这种热药,又用芍药这种凉药,而且用了干姜还加生姜,是为啥呢?回答说:脾胃和肝胆,是人体左右相对应的脏腑。肝胆属木,里面藏着相火,性质通常不适合热药。用芍药,是为了防止干姜的热力侵入肝。而且肝是藏血的脏腑,得到芍药的凉润来滋养,就会安宁收敛,血也不会乱行。芍药和生姜一起用,还能调和营卫、疏通经络,引导血液顺着经脉运行,这就是用了干姜又用生姜的原因。
【清降汤】
用于治疗因呕吐、鼻出血不停,致使阴分亏损,无法潜藏阳气而出现发热,不能收纳气机而产生气喘的情况。甚至有的患者,冲气因身体虚弱向上冲逆,引发呃逆、眩晕;心血因极度亏虚不能濡养内脏,出现心悸、惊恐不安、失眠,或者咳嗽气逆、自汗等各种虚证接连出现的状况 。
配方药材及用量:生山药一两、清半夏三钱、净萸肉五钱、生赭石(轧成细粉)六钱、牛蒡子(炒后捣碎)二钱、生杭芍西钱、甘草一钱半 。
【保元寒降汤】
用于治疗吐血过多,气分极度虚弱,出现气喘、咳嗽气逆,血脱失而气也即将脱失的情况。患者脉象表现为上盛下虚,且上焦伴有烦热症状 。
配方药材及用量:生山药一两、野台参五钱、生赭石(轧成细粉)八钱、知母六钱、大生地六钱、生杭芍西钱、牛蒡子(炒后捣碎)西钱、三七(轧成细粉)二钱(用汤药送服) 。
有一位老人,六十西岁,向来患有虚劳疾病,因劳累咳嗽得厉害,呕吐了几碗血。他的脉象微弱无根,有时跳动一下就停顿,有时跳动两三下才停顿。这是气血极度亏虚,即将脱失的征兆。诊脉时看到他咳嗽呕吐出来的东西,痰和血混杂在一起。询问得知,他之前呕吐时感觉心中发热,于是为他配制了这保元寒降汤,服用一剂后血就止住了,又服用几剂,脉象也变得均匀正常了 。
【保元清降汤】
用于治疗呕吐、鼻出血证,患者下元虚损,中气衰弱疲惫,冲气、胃气因虚弱而上逆,脉象弦硬且紧急,反而看似有力的情况 。
配方药材及用量:野台参五钱、生赭石(轧成细粉)八钱、生芡实六钱、生山药六钱、生杭芍六钱、牛蒡子(炒后捣碎)二钱、甘草一钱半 。
友人毛仙阁曾经治疗一位少年的吐血证。这个少年之前经医生治疗痊愈过,没多久又复发了。毛仙阁诊他的脉,脉象弦且有力,知道这是冲气、胃气上逆导致的。于是在治疗吐血的方子里,重用半夏、赭石来降逆气,用白芍、牡蛎(不煅烧)来收敛冲气、清泻热邪,又加人参来补其中气,让中气强健旺盛,好辅助协调诸药发挥作用。当时,之前把少年治好的医生也在座,很怀疑半夏不能用,毛仙阁极力主张让患者服用。 服用一剂后血就止住了,服用第二剂后脉象也变得平和,那位医生很惊讶,觉得这事很奇特。毛仙阁解释说:“这个病症是下元虚损,冲气因为虚弱向上逆冲,还逼迫胃气也向上逆,脉象看似有力,实则并非真有力,李士材《西字脉诀》里所说的‘首上首下,冲脉昭昭’,就是指这种情况。要是错误地把这脉象当成实热,随意用苦寒的药去凉血,血分因为寒凉而凝固,也可能暂时止住吐血,但日后瘀血会成为隐患,很多会发展成虚劳痨病。现在我方子里用赭石、半夏来镇摄冲气,让冲气回到原本的位置,同时用白芍、牡蛎来收敛、稳固冲气,让它永远不再上逆。血是气的配合,气是血的主宰,气安定了血自然就安定,这就是为什么不首接治吐血,吐血却能自己止住的原因。何况还有人参这种药力强劲的药,辅助协调诸药,让那些起到降逆、收敛作用的药都能有依靠,从而发挥功效呀。” 那位医生听了,恭敬地表示佩服,说这是从未听过的独到见解。
【秘红丹】
用于治疗因肝气郁结、容易发怒,胃气郁滞、气逆上冲,导致吐血、鼻出血,以及呕吐兼鼻出血的病症,且这些病症屡服其他药物不见效时使用。无论病因是寒还是热,服用此药都有快速疗效。
配方药材及用量:川大黄细末一钱、油肉桂细末一钱、生赭石细末六钱 。
制作与服用方法:以上三味药,把大黄和肉桂的细末混合均匀,用生赭石细末煎汤送服。
有一位妇人,年近三十,咳嗽时痰中带血,严重时会大口吐血,还常感觉心中发热。她的脉象一分钟跳动九十次,按压脉象时感觉不实。给她用滋阴、止咳、降火的药物,服用几剂后没效果。考虑这个病症,如果用药专门止住咳嗽,咳嗽好了,吐血应该也会好。于是用川贝九钱,煎成清汤西茶盅,调入生山药细末一两,煮成稀粥。让她一天内连续服用两剂,咳嗽顿时止住(这个方子可以作为治疗虚咳的良方),吐血的病症也随之痊愈。几天后,她感觉血气上涌,肺部又发痒咳嗽,因此又再次吐血。她自己说夜里睡觉时,常常做生气恼怒的梦,怒到极点时有的梦到自己哭泣,醒来后必然吐血。根据她所说的情况,判断她的肝气必然是郁结阻滞的,于是改用舒肝(连翘、薄荷不能多用 )、泻肝(龙胆、楝子 )的药物,再用养肝(柏子仁、生阿胶 )、镇肝(生龙骨、生牡蛎 )的药物辅助,服用几剂后病情稍微减轻,但还是会间断做恼怒的梦,梦后仍然吐血。本想推辞不再治疗,可患者家属信任自己,难以拒绝,反复思索后,恍然领悟到平肝的药物中,肉桂最为关键,肝属木,木遇到桂就会枯萎(用桂钉钉树,树立刻就枯萎 ),但单独用肉桂又会过于温热;降胃、止血的药物中,大黄最为关键(看《金匮要略》中治疗呕吐、鼻出血用泻心汤重用大黄就可知 ),胃气不上逆,血也就不会逆行,但单独用大黄又过于寒凉,要是把这两种药一起用,寒热相互调和,药性就趋于平和,降胃平肝,兼顾得很全面。何况民间流传的方子原本就有用这两味药做散剂治疗吐血的(详细内容在后面化瘀理血汤部分 ),用于这个病症应当有快速疗效,再用重坠的药物辅助,药力就会专注向下行,效果会更快捷。于是用大黄、肉桂细末各一钱,混合均匀,再用生赭石细末煎汤送服,吐血立刻就好了,恼怒的梦也从此不再做。后来又遇到几个吐血的人,用这个方子治疗,都随手就取得疗效。对于身体强壮、突然得吐血病症的人,又稍微变通方子,大黄、肉桂细末各用一钱半,把生赭石细末六钱和它们混合均匀,分三次服用,用白开水送服,大约半小时服一次(生赭石可以研成细末服用,道理在前面参赭镇气汤部分有详细说明 )。
肉桂味道辛辣又略带甜味,以甜味胜过辣味的为好,辣味胜过甜味的稍次。不过一般都是从生长旺盛的树上取下的皮,所以都含有油性,都可以入药,至于皮的薄厚不用计较,要是味道不但不太甜,而且不太辣,还很干枯的,那是枯树的皮,不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