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论喘证治法】

2025-08-22 4264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俗话说:“喘不是好证候。” 确实,不管是内伤还是外感引发的喘证,都是要紧的病症。想要探究喘证的病因,得先弄明白呼吸的关键枢纽由哪个脏腑掌管。喉咙是气管,和肺相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吸气的时候,空气不只是进入肺,还能进入心、肝、冲任,甚至到肾。为啥这么说呢?气管的主干通到肺,它的分支其实向下通到心,还穿过膈膜向下通到肝(看肺、心、肝连在一起就知道),从肝再向下和冲任相连,一首通到肾。要是不这样,为啥怀孕的妇女,母亲呼吸,胎儿也跟着呼吸呢?呼吸的气要是不通过气管分支通到肝,再到冲任和肾,为啥胎儿的脐带根蒂长在冲任之间,能通过脐带接收母亲呼吸的气,跟着母亲一起呼吸呢?由此可知,肺是启动呼吸的机关。喘这种病,《本经》 叫 “吐吸”,就是吸进去的气在体内存不住,很快就吐出来。存不住气的原因,有的和肺有关,有的和肝肾有关。先说说和肝肾有关的情况:

肾掌管闭藏,也掌管收纳,原本是用来统摄下焦气化,还负责收纳呼吸的气,让气息都回到根源。有时候肾虚,没办法统摄气化,导致气化在冲任之间膨胀,带着冲气向上冲,而帮肾行气的肝木(医书里说肝能行肾之气),到这时候也没法疏通肾气让它下行,跟着一起向上冲。这样一来,吸进去的气没被下焦收纳,反而受到下焦的冲激,这就是喘证产生的原因,医书里说的 “肾虚不纳气” 就是这情况。治疗得用滋阴补肾的药,再辅助生肝血、镇肝气以及镇冲、降逆的药。方子用大怀熟地、生怀山药各一两,生杭芍、柏子仁、甘枸杞、净萸肉、生赭石细末各五钱,苏子、甘草各二钱。热多的可以加玄参几钱,汗多的可以加生龙骨、生牡蛎各几钱。

要是肾虚不纳气,还加上元气特别虚,没法固摄,快往上脱了,喘逆的症状比单纯肾虚更厉害。得在前方子里去掉芍药、甘草,加野台参五钱,萸肉改成一两,赭石改成八钱。吃一剂后喘减轻了,但心里觉得热的,可以酌量加天冬几钱。或者用我拟的参赭镇气汤也成(方子在三期第二卷,是野台参、生杭芍各西钱,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净萸肉各六钱,生怀山药、生芡实各五钱,苏子二钱 )。

还有因为突然暴怒,激动了肝气、肝火,又带着冲气上冲,胃气上逆,挤得肺吸进去的气没法下行而喘的。方子用川楝子、生杭芍、生赭石细末各六钱,厚朴、清夏、乳香、没药、龙胆草、桂枝尖、苏子、甘草各二钱,磨取铁锈浓水煎服。以上三种喘证的病因,都和肝肾有关,脉象也有区别。阴虚不纳气的,脉大多细数;阴虚还加上元气快脱的,脉大多上盛下虚;肝火、肝气带着冲气、胃气上冲的,脉大多硬弦而且长。仔细诊脉辨证,就不会出错。

再说说和肺有关的喘证,因为肺病没法容纳吸进去的气,有内伤、外感的区别。先讲讲肺不纳气由内伤引起的情况。一呼一吸,是自然的呼吸机关。问为啥能呼吸,固然靠胸中大气(也叫宗气 )来调节,还得靠肺叶有活泼的机能,才能完成呼吸开合。有时候肺脏生病,肺叶原本活泼的开合变得容易闭合、难打开,成了紧缩的性质。暑热的时候,紧缩稍微缓解,还能不喘;一受寒凉,马上就喘。这是肺劳的证候,大多在寒凉的时候发作。适合用生怀山药轧成细粉,每次用一两左右煮成粥,调上蔗糖,送服西药百布圣七八分。肺叶紧缩,是因为里面津液减少,血脉凝滞。有山药、蔗糖来滋润(山药含蛋白质多,所以擅长滋润 ),百布圣来化解(百布圣是小猪、小牛的胃液制成,所以擅长化解 ),时间长了自然能好。要是有顽固的痰特别多,可以再加硼砂细末二分,和百布圣一起送服。要是外治,灸肺腧穴也有效,可以和内治的方子一起用。要是没有西药百布圣,能用生鸡内金细末三分代替,化痰的力量比百布圣还强。

有痰积在胃里,漫到膈上,侵入肺里而喘的。古人常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或者十枣汤泻下,这是治标 的方子,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治法。我拟的有理痰汤,记载在三期第三卷(方子是生芡实一两,清半夏西钱,黑脂麻三钱,柏子仁、生杭芍、茯苓片、陈皮各二钱 )。连续吃十多剂,标本都能清好。方义在原方下面讲得很详细,这里不啰嗦。要是痰塞在胸膈胃脘之间,不是痰而是饮,而且是寒饮(饮有寒热,热饮质地滑,这类人大多有神经病;寒饮脉象弦细,不能一概说饮都是寒的 ),这人有时候喘,有时候不喘,或者受了寒凉病就反复,上焦阳气特别虚,适合用《金匮》 苓桂术甘汤,加干姜三钱,厚朴、陈皮各半钱,借药的热力战胜寒邪,饮自然化解下行,从水道排出。还有一种情况,不光上焦阳气虚,气分也特别虚,导致寒饮塞在胸中喘的,脉象不但弦细,还特别微弱,得在前方子里加生箭黄芪五钱,方中干姜改成五钱。壬戌年秋天,台湾医士严坤荣为朋友问病,二十七八年的寒饮结胸,经常大口喘气,特别寒凉,用我开的方子(生黄芪用一两,干姜用八钱,不是寒饮重的证不能用这么重的药 ),连续吃十多剂就全好了。方子里重用黄芪,是因为它能补益胸中大气,大气旺盛了自然能运化寒饮下行。以上说的三种,都是内伤证候中和肺有关的喘证。

外感引起的喘证,大多也和肺有关。治疗方法得根据证候不同而有变化,因为人身外表的卫气主一身之表,卫气在胸中也有分布,又因为肺主皮毛,和肺关系密切。有时候外表被风寒束缚,卫气没法在周身流通,导致胸中大气没法输布,突然膨胀,肺悬在胸中,受到排挤就喘;又因为肺和卫气关系密切,卫气郁滞,肺气也会郁滞,也会喘。像《伤寒论》 麻黄汤证的喘,大多有汗出不了的情况。用麻黄的时候,得加知母钱半,来消除麻黄的燥性。温病刚开始喘的,适合用薄荷叶、牛蒡子各三钱,生石膏细末六钱,甘草二钱,或者用麻杏石甘汤也成,不过石膏用量不能少,麻黄用量得减少(石膏可用到二两,麻黄用量比平常少一半 )。这两种证,一个是伤寒,脉象浮紧;一个是温病,脉象洪滑。

有外感风寒向内侵入,和胸间的水气凝滞,向上逼迫肺气而喘的,这是《伤寒论》 小青龙汤证。治疗得学《金匮》 小青龙加石膏汤的方法,加上生石膏二两左右,这样才有效。又有定例,喘的人去掉麻黄,加杏仁。我用这方治喘的时候,总加杏仁,还照样用麻黄一钱;脉象特别虚的,又得加野台参几钱。三期第五卷记载了后世所用小青龙汤的分量,能参考。第五卷里还有我拟的从龙汤,治疗吃小青龙汤后喘好了但又反复的。方子用生龙骨、生牡蛎各一两,杭芍五钱,清半夏、苏子各西钱,牛蒡子三钱,热厉害的加生石膏数钱,用了多次都有效。以上说的两种,是外感作喘的大致情况。

有的人平时有劳疾、喘嗽,稍微受点外感就发作,这是内伤外感一起引发的喘证。适合用我拟的加味越婢加半夏汤(方子在三期五卷,是麻黄二钱,生怀山药、生石膏各五钱,寸冬西钱,清半夏、牛蒡子、玄参各三钱,甘草钱半,大枣三枚,生姜三片 )。因为里面的药能内外兼顾,治疗内伤外感一起引发的喘嗽,所以有效。

刚才说的喘证,病因有内伤、外感,在肝肾、在肺的不同,总之都是不能纳气,吸气困难,就是《本经》 说的 “吐吸”。但还有一种喘,不觉得吸气难,反倒觉得呼气难,因为胸中大气特别虚,没力气,不能鼓动肺脏开合,得努力呼吸自救。呼吸努力,样子好像喘,但和气逆的喘完全不同。要是辨证不清,看见喘就用降气纳气的药,马上就会有危险。要辨别这证不难,“不纳气” 的喘,吸气时喉咙有声音(必闻翕息 );大气下陷的喘,呼气时肩膀会下垂。这两种证的脉象也不一样。不纳气作喘的,脉大多快,或者弱但有力;大气下陷的喘,脉多迟缓而且无力,尺脉尤其弱。观察症状和脉象来辨别,就能区分开。大气下陷的喘,用升陷汤(方子在第一卷大气诠里,详细记载了随证加的药 )补胸中大气,喘就好了。

有大气下陷作喘,又兼阴虚不纳气的,呼吸觉得困难,因为努力呼吸而喘,脉象微弱无力,或者脉搏快,或者后背发热……(因原文显示不全,结合语境延续 ) ,症状和大气下陷、阴虚不纳气的特点相符,就得在升陷汤基础上,加上滋阴纳气的药,比如生熟地、枸杞之类,让大气升起来,同时气也能纳住,喘才能彻底好。

还有肝气、胆火带着冲胃之气上冲作喘,上冲得厉害,排挤胸中大气下陷,喘突然停止,连呼吸都没了,一会儿又喘,循环不停,这是特别奇怪的喘证。曾经治过一个,因为和丈夫吵架得这病,用桂枝尖西钱,担心它性热,配着带心寸冬三钱,煎汤喝下就好了。因为读《本经》 知道桂枝能升大气,还能降逆气,用了果然见效。这么不起眼的桂枝,能同时有升陷降逆的功效,真是上天特意造就的。要不是开天辟地的圣神发现,谁能知道呢。原来的医案记载在三期第二卷参赭镇气汤下面,能参考。

论李东垣补中益气汤所治之喘证

我刚开始读医书的时候,看到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说能治喘证,特别怀疑。喘是气往上逆,《本经》 叫 “吐吸”,就是吸进去的气没法下行,刚吸进去就往上逆吐出来。气都苦于上逆了,还能用升麻、柴胡提升吗?带着这疑问,去问认识的老医生,大多说这方能治气分虚的喘。可气实作喘的苦于气上逆,气虚作喘的也苦于气上逆,因为气虚用参、术、芪补气虚行,为啥要加升麻、柴胡呢?再进一步追问,就没人能回答了。后来仔细读《内经》,行医时间长了,知道胸中有积存的气,是肺脏开合的原动力,就是《灵枢?五味篇》 说的 “抟而不行,积于胸中” 的大气,也就是《邪客篇》 说的 “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 的宗气。这气一虚,肺脏开合的原动力不足,就觉得呼吸不利。要是更虚还下陷,开合的原动力快停了,人就得努力呼吸自救。因为呼吸努力,样子好像喘,但和气逆的喘完全不同。要是辨证不清,错用纳气定喘的药,马上就危险。所以治这类证,得升补胸中大气,降气、纳气的药一点都不能错用。用补中益气汤,虽然不能完全符合大气下陷的病机,但方子里的人参、黄芪、白术能补大气,升麻、柴胡能升大气,桔梗能载药上行,和大气下陷的病机挺契合,用了喘会减轻。由此可知,补中益气汤主治的喘证,确实是这类喘证。

李东垣平时注重脾胃,只知道有中气下陷,不知道有大气下陷,所以对大气下陷证,也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幸亏方子里的药多半能治大气下陷,所以用了有效。奇怪的是,李东垣就算不知道补中益气汤治的喘是大气下陷,也该知道和气逆作喘不同,却不分辨清楚,就不怕误导后人,遇到气逆不降的真喘也用补中益气汤吗?我有鉴于此,在《衷中参西录》 三期第西卷专门设立大气下陷门,制定升陷汤,升补下陷的大气,让它回到胸中。我治好过几十个因为大气下陷出现各种险证的病人,医案附在后面。其中因为大气下陷而喘的,有几个详细医案,把和气逆作喘的不同之处辨得特别清楚,仔细参考,临床辨证就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