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费力地穿透灰蒙蒙的云层,在客厅地板上投下一片惨淡的光斑。何成在阳台加固木板,敲击声沉闷而有节奏,像在给这压抑的时光打拍子。张云飞在厨房清洗仅有的几个土豆,水流细得像线,是昨晚抢水时存下的。
公公突然从卧室搬出一个积满灰尘的木箱,黄铜锁扣上锈迹斑斑。他坐在小马扎上,费力地抠开锁扣,“咔哒”一声轻响,像打开了尘封的时光。何小宇好奇地凑过去,被箱子里飘出的陈旧气味呛得缩了缩脖子。
“这是啥呀爷爷?”小家伙扒着箱沿,看见里面码着几本厚厚的相册,还有用红绳捆着的纸卷。
“是老物件。”公公的眼睛亮了起来,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拂去相册上的灰尘,动作温柔得像在抚摸婴儿的脸颊,“有些比你爸爸岁数都大。”
张云飞端着洗好的土豆走出来,看见公公正翻开一本黑色封皮的相册,纸页己经泛黄发脆,边缘卷成了波浪形。她放下土豆走过去,看见第一张照片上是年轻的公公婆婆,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站在土坯房前笑得腼腆。
“这是我和你奶奶刚结婚那会儿拍的。”公公指着照片,语气里带着怀念,“那时候穷,拍张照片得攒好几个月的钱。”他指尖划过照片上妻子的笑脸,眼神柔和下来。
何小宇指着照片里的土坯房:“爷爷以前住在这里吗?没有奥特曼的房子?”
“那时候哪有奥特曼哟。”婆婆走过来,笑着擦掉照片上的灰尘,“那时候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她从箱子角落里翻出个铁皮盒,打开后里面整齐地码着一沓泛黄的纸片。
“这是啥?”何小宇伸手想去拿,被婆婆轻轻按住了。
“这是粮票。”公公拿起一张绿色的纸片,对着光给孩子看,上面印着“全国通用粮票”和“伍市斤”的字样,边缘己经磨得发亮,“以前买粮食不用钱,得用这个。”
张云飞凑过去仔细看,粮票上印着朴素的图案,背面盖着红色的印章,纸张薄得像蝉翼。她只在历史课本上见过这东西,没想到会在自家箱子里见到实物,指尖轻轻碰了碰,仿佛能摸到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那时候买啥都要票。”婆婆拿起一张蓝色的布票,眼神飘向远处,“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连买块肥皂都要工业券。哪像现在,超市里啥都有,敞开了买。”她的语气里有感慨,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庆幸。
公公从相册里抽出一张老照片,上面是年轻的他背着布袋,排队站在粮站门口,队伍长得望不到头。“这是1960年拍的,那时候粮食紧张,每人每月就二十五斤粮,还得掺着红薯干吃。”他指着照片里的自己,“你看我瘦的,颧骨都凸出来了。”
“那时候你爸最爱揣着粮票去换鸡蛋。”婆婆笑着补充,“偷偷换两个给我补身子,回来还不敢说,怕被邻居看见举报。”她的手指轻轻抚摸照片上年轻的丈夫,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温情。
张云飞听得入了迷,这些她只在父辈口中听过的往事,此刻通过泛黄的粮票和老照片变得无比真切。她这代人习惯了手机支付,习惯了外卖随叫随到,从未体会过“凭票供应”的窘迫,更无法想象拿着粮票排队换粮食的日子。
“这粮票比钱金贵。”公公小心翼翼地把粮票按面额分类,“有时候走亲戚,带几斤粮票比带点心还体面。有次你奶奶生病,我就是用十斤全国粮票换了只老母鸡,给她炖了汤。”他把一张边角磨损的粮票夹回相册,像是在珍藏一段重要的记忆。
何小宇似懂非懂地听着,拿起一张最小面额的粮票:“这个能换奥特曼吗?”
大人们都笑了起来,沉闷的空气似乎松动了些。“换不了奥特曼,但能换吃的。”张云飞摸着儿子的头,“有了吃的,我们才能有力气等奥特曼来呀。”
公公突然站起身,把铁皮盒里的粮票仔细包好,放进一个防潮的塑料袋里,又小心地塞进地窖的角落。“留着吧,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语气里带着过来人的笃定。
“现在都用手机付钱了,谁还用这个呀。”何成刚好走进来,额头上带着汗珠,听见公公的话忍不住笑着说。
“话不能这么说。”公公瞪了他一眼,却没真生气,“以前我也以为这粮票没用了,留着就是个念想。可现在呢?手机没信号,超市被抢空,真到了没吃的那天,你说这粮票能不能换点东西?”
何成不说话了,张云飞也沉默了。她看着公公把粮票藏好,突然明白这些旧物件对老人来说,不仅仅是回忆,更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生存智慧。他们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懂得居安思危,知道在看似安稳的日子里,要为未知的风险留条后路。
婆婆把老相册抱到膝盖上,一张张翻给何小宇看:“这是你爸爸小时候,跟你一样爱闹……这是我们以前住的老房子,院子里有棵石榴树……”她的声音轻柔,带着岁月的温度,把那些遥远的时光一点点铺展在孩子面前。
何小宇听得很认真,小手指着照片上的石榴树:“现在还有吗?”
“没了,早就拆了。”婆婆的眼神暗了暗,随即又笑了,“但奶奶记得它结的石榴有多甜,等以后安定了,咱们也种一棵。”
张云飞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心里百感交集。老相册里的旧时光,有艰难,有窘迫,却也有相濡以沫的温情和生生不息的希望。那些泛黄的粮票,不仅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印记,更藏着在困境中活下去的勇气。
何成走过来,轻轻揽住她的肩膀:“别担心,有爸在,咱们饿不着。”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对父辈经验的信任。
张云飞点点头,看向客厅里祖孙三人的身影。公公在给小宇演示粮票怎么用,婆婆在旁边补充着细节,孩子的笑声清脆地响起。在这个被战争阴影笼罩的午后,老相册里的旧粮票和老故事,像一剂良药,抚平了些许焦虑,也让她明白:无论时代怎么变,生存的智慧和家庭的温情,永远是最珍贵的财富。
她转身走进厨房,把土豆切成小块,放进锅里慢慢煮。虽然没有油盐,虽然不知道下一顿能不能吃饱,但只要一家人还在一起,还有这些带着岁月温度的老物件和老故事支撑着,就一定能熬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就像公公说的,以前那么难的日子都过来了,现在也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