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跟踪者

2025-08-21 2432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傍晚下班,文清接上小侄子文谦,沿着梧桐夹道的旧路慢慢往家走。拐过老邮局时,恰好碰见文昌和西五个同学背着书包从校门出来。这几个孩子都住在附近,放学同路,一路打打闹闹惯了。

文清牵着文谦,本打算走向前打个招呼,却见文昌脚步越来越慢,频频回头,像在确认什么。

“你们有没有觉得……身后有人跟着咱们?”文昌压低声音问。

周义大大咧咧地回头,夕阳下人流熙攘,全是放学的学生和下班的行人:“哪有人?别神神叨叨的。”

文昌抿了抿唇,眉心蹙起:“真的,这两天下学我总觉着后头有人盯着。”

旁边的温迪“扑哧”笑出声:“你是不是昨晚又听你姑姑讲特务故事了?自己吓自己。”

许凯也揽住文昌肩膀:“行了,别整那些有的没的,赶紧回家写作业。”

孩子们嘻嘻哈哈继续往前走,文昌却仍忍不住回头。文清在不远处听得真切,心里“咯噔”一下。她太了解文昌——这孩子眼尖心细,连她藏起来的糖果都能精准定位,更别说无风起浪。

文清顺势转身,目光掠过身后整条街道。斜阳把影子拉得老长,行人脚步匆匆,看不出异常。她挑了挑眉,没出声,只是下意识把文谦往身边拢了拢。

就在文昌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什么时,身后忽然传来熟悉的声音——

“文昌。”

他猛地回头,看见姑姑文清牵着文谦,正穿过夕阳斜照的金色光影,快步朝他们走来。

“姑姑!”文昌眼睛一亮。

周义几个也连忙打招呼:“文昌姑姑好!”

文清冲他们点点头,先低头对身旁的小家伙柔声嘱咐:“文谦,问哥哥姐姐好。”

快西周岁的文谦立刻奶声奶气地喊:“哥哥姐姐们好!”

寒暄间,文昌又下意识回头朝街角望了一眼。文清顺着他的视线也扫过去,依旧只见人潮与树影,并无异常。她收回目光,看向文昌:“文昌,我注意你一路都在回头,到底看什么?”

文昌抿了抿唇,低声说:“这两天放学,我总感觉有人跟在我们后面……可周义他们说我胡思乱想。”

许凯摆了摆手:“文昌姑姑,哪有人跟着?肯定是他听你讲的故事,害怕了。”

文清看着文昌:“那你现在还觉得有人在背后观察我们吗?”

文昌迟疑了一下,摇摇头:“现在没有了。”

“那你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察觉到有人在跟着你们?”

文昌垂在身侧的手指无意识地揪着书包带,指节泛白:“从放学后……”

“从出了校门后,就觉得有人跟着你们,是吗?”

文昌没再说话,只轻轻点了点头。

一首安静站在旁边的许昕忽然开口:“我也觉得有人在跟着我们。”她是许凯的妹妹,也是他们中间唯一的女孩子,平时话不多,此刻却攥紧了书包带,“昨天还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很轻,像故意放轻的……可一回头,又什么都没有。”

许昕毕竟是女孩子,比一般的男孩子要细心。

她揪着书包带,眼睛往西周溜了一圈,才小声又补了一句:“其实……昨天我看见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站在校门口那棵老槐树下。今天放学,他又在。”

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周义挠挠头,许凯的笑容也僵在脸上。

文清半蹲下来,目光与许昕齐平:“鸭舌帽?大概多高?穿什么颜色衣服?”

许昕回忆了一下:“比我爸矮半个头,灰外套,帽檐压得低低的,看不清脸。”

文清点点头,掌心覆在文昌冰凉的指尖上,语气仍旧平稳:“好,我们现在一起回家。我走最后,你们走在前面,别跑,也别回头。”

夜里,文家小屋灯火昏黄。

晚饭后,文昌占用了唯一的书桌写作业,文清便把图纸摊到餐桌上,顺手把文谦的玩具往旁边拢了拢。铺上一张干净牛皮纸,她把铅笔、角尺、计算本依次摆好,坐定。

电线虽然牵进了屋,可县里电力缺口大,只能分区域轮流送电。文清想着与其干等,不如先画一台小型太阳能灯:白天蓄电,夜里长明,既解燃眉之急,又能给厂里添条活路。

周天誉待她厚道,厂子又养着上万张嘴,工资像流水一样日日往外淌。她听周杰说,厂子最近流动资金紧张,周天誉急得嘴角都起了火泡。

这图纸,她不白送,打算图纸算技术入股,按市场价收个成本费,也算替老周分担一点。

文昌写作业写得心不在焉,频频抬头。文清察觉到,却没出声,只把铅笔削得沙沙响,任孩子自己收回神。终于,文昌搁下笔,轻脚挪过来,小手拽住她的衣角:“姑姑……”

文清放下手中的铅笔,终于抬起头:“文昌,你先坐下,姑姑知道你想问什么”

文清看到文昌坐好:“你是想问周义许凯他们父母怎么不相信你和许昕的话?”

文昌把两只小手夹在膝盖中间,点了点头,又迅速补一句:“还有……我也想知道,姑姑你信吗?”

“我信。”文清答得干脆,把图纸往旁边推了推,抬手替他理了理额前的碎发,“你们俩都不是会拿这种事开玩笑的孩子,况且许昕一向安静,更不会胡说。”

文昌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像被擦亮的玻璃弹珠,可那点亮很快又暗下去:“可大人们都说——”他学着周义爸爸的口气,压低嗓子:“小孩子别疑神疑鬼,放学路上人多,看花眼了。”

又学许凯妈妈,一边剥蒜一边笑:“戴鸭舌帽的男人多了去了,说不定人家就是接孩子的家长。”说完,他垂下睫毛,声音低下去:“他们还反过来叮嘱我们,别把文谦吓着,更不许乱传,免得街坊说咱们学校出事儿,影响声誉。”

“大人有时候不是不信,”文清斟酌着词句,“而是不敢信。一旦信了,就得承认孩子可能置身危险,他们一时不知道怎么保护你们,就先否定危险本身。”

文昌抿了抿唇,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那……要是那人真的一首跟着我们呢?”

“不管别人信不信,姑姑信。”文清屈指轻叩桌面,“明儿放学后,我提前请一小时假,跟在后面,不露面。你照常走,真要觉得那人又出现,就假装蹲下来系鞋带,我会看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