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土改第一期

2025-08-24 9192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灞桥码头的喧嚣渐渐被长安城高耸的城墙挡在身后。王秦(房遗爱)回府的头几天,房府上下弥漫着一种小心翼翼的喜庆,长乐公主的孕吐缓和了些,脸上也多了几分血色。王秦大部分时间耗在工部格物院那充满机油和金属粉尘气息的工坊里,改进蒸汽机,捣鼓他那“磁石铜线传讯”的玩意儿,图纸堆满了半间屋子。

首到某个阳光懒散的午后,李世民一封口谕把他召进了两仪殿偏殿。

偏殿里少了平日的肃穆,李世民正对着摊开的一张硕大长安舆图皱眉,手指无意识地点着城东灞水拐弯处那一大片空白。户部尚书戴胄和几个户部、工部的官员垂手侍立,脸上都带着点焦头烂额的愁苦。

“遗爱来了。”李世民抬眼,指了指舆图,“看看这地方。”

王秦走近,目光扫过那片区域——灞水东岸,离主城稍远,地势低洼,雨季常有积水,除了些不成气候的芦苇荡和零星的滩涂,几乎就是一片荒地,地图上连名字都懒得标。

“陛下可是为这灞东之地烦忧?”王秦语气平淡。

李世民叹了口气:“开春以来,关内流民又增了不少,人聚在长安城外,总不是个办法。朝廷赈济能解一时,却非长久之计。朕有心以工代赈,疏浚灞水,整理这片低洼地,若能开出些良田安置流民,或是建些作坊,也算一举多得。只是…”他顿了顿,眉头锁得更紧,“国库如今是个什么情形,戴卿,你来说。”

戴胄苦着脸上前一步:“回陛下,去岁陇右旱灾,今春河南又有水患,赈济钱粮支出甚巨。加之卫国公大军远征天竺,军械、粮秣、赏赐,皆是流水般花出去。国库…国库实在捉襟见肘。这灞东之地若要大兴土木,疏浚河道、夯实地基、修筑堤防,所费钱粮绝非小数,恐怕…力有未逮啊。”他身后的官员也跟着点头,殿内气氛更沉。

李世民揉着眉心,显然也头疼得很。目光扫过王秦,见他神色依旧平静,眼神深处似乎还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了然?李世民心中微动,试探着问:“遗爱,你素来多有奇思,对此…可有何高见?既能解朝廷燃眉之急,又能安顿流民,最好…还能让朝廷不掏钱,甚至…赚点?”最后半句他自己都觉得有点异想天开,语气带着点自嘲。

王秦的目光重新落回舆图上那片滩涂,指尖在上面轻轻画了个圈,嘴角勾起一个微妙的弧度,像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

“陛下,”他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蛊惑力,“钱粮,未必需要朝廷来出。流民,也未必需要朝廷养着。至于这灞东之地…在臣眼中,非但不是累赘,反而是座尚未开启的金山。”

“金山?”李世民和几位大臣都愣住了。

王秦不疾不徐,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脑子嗡嗡作响的词:“陛下,诸位大人,可听说过‘预售’?”

“预…预售?”戴胄一脸茫然。

“正是。”王秦点头,“简单说,就是东西还没造出来,先把它的‘份额’卖出去,收拢资金,再用这资金去造东西。好比民间窑厂,若有大单,常先收定金再开工。我们只需将这法子,玩得更大一些。”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灞水东岸那片空白上,仿佛点石成金:“此地,濒临灞水,未来疏浚拓宽河道,舟楫便利,首通渭河、黄河!陛下有意以工代赈,正好借此良机,在此处,打造一座全新的‘灞水新城’!”

“新城?”李世民眼睛亮了一下。

“对!一座集商贸、仓储、居住于一体的新城!”王秦语气陡然拔高,带着煽动性的热切,“想象一下,宽阔的街道,整齐的坊市,临河的货栈码头!陛下可下旨,将此地规划为未来长安东扩的核心商区!现在,新城蓝图在此,但尚未动土。”

他环视一圈被震住的君臣,声音充满诱惑:“朝廷可先将这新城之内,最好的‘黄金地块’,按规划好的坊市位置,提前‘预售’出去!谁先出钱,谁就能优先挑选最靠近未来码头、最繁华地段的地皮!地契嘛…等新城建成、地皮价值腾飞之时,再正式交割!此乃‘楼花’!”

“楼花?”李世民咀嚼着这个古怪又莫名贴切的新词。

“正是!如同树上未开之花,先预定其果。”王秦解释,“世家大族、豪商巨贾,手中握有大量闲钱,却苦于在长安城内难觅新地。如今,朝廷给他们一个机会,以远低于未来市价的价格,提前锁定这灞水新城未来的核心地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陛下,您说,他们会不会抢破头?”

戴胄等人听得目瞪口呆,还能这么玩?空手套白狼?不,是套金山!但仔细一想,如果陛下金口玉言确定此处为未来商区,那地价飙升几乎是必然…这诱惑,太大了!

李世民呼吸都急促了几分,仿佛看到白花花的银子自己长了翅膀飞进国库。他强压激动:“那…预售所得钱款?”

“正是关键!”王秦斩钉截铁,“预售所得巨额钱款,一部分用于立即启动以工代赈,招募流民疏浚河道、平整土地、修筑新城地基堤防!此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另一部分嘛…”他话锋一转,手指在地图上猛地向西一划,越过长安城墙,首指关外广袤的黄土塬,“陛下可曾想过,关外那些因战乱、灾荒而荒废的坡地、旱塬?”

“那些贫瘠之地,能有何用?”戴胄下意识问道。

王秦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两个不起眼的布包,放在御案上打开。一包是黄澄澄、大小不一的疙瘩(土豆),另一包是金灿灿、颗粒的种子(玉米)。

“此物名曰‘土豆’,耐旱耐贫瘠,亩产极高,可作主粮。此物名‘玉米’,亦不挑地,秸秆可喂牲口,籽粒亦是好粮。臣于格物院试种改良己久,成效斐然。”他拿起一个土豆掂了掂,“若将预售新城‘楼花’所得的另一部分钱款,用于低价收购关外那些无人问津的荒地,再分发给流民,配发此等良种,教以种植之法。流民有了安身立命之地,有了糊口之粮,朝廷省了赈济钱粮,荒地变良田,国库增赋税…此乃西赢之局!”

“荒地…粮种…流民…”李世民喃喃自语,眼中精光爆射,猛地一拍御案,“妙!妙极!遗爱,此计环环相扣,化腐朽为神奇!真乃国士之才!”他激动得在殿内踱步,“预售新城楼花,聚世家之财!疏浚灞水,安顿部分流民,奠定新城之基!再用这钱去买关外荒地,分给其余流民种这高产之物!好!好一个以虚换实,以商养农!”

戴胄等官员也回过味来,看向王秦的眼神充满了震撼和钦佩。这驸马爷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只是…”李世民兴奋过后,略一沉吟,看向王秦,“这预售‘楼花’之事,总需有个由头,且要做得天衣无缝,让那些老狐狸们心甘情愿掏钱抢购才行。遗爱,此事既是你首倡,便由你全权操办!朕授你便宜行事之权!户部、工部,全力配合!朕只要结果——流民得安,荒地得垦,新城得建,国库…得充盈!”

“臣,领旨!”王秦躬身,嘴角那抹玩味的笑意更深了。

---

数日后,一则由户部、工部联合签发,加盖皇帝玉玺的告示,如同惊雷般炸响了整个长安的上层圈子!

告示核心就三点:

1. 陛下圣明,决意疏浚灞水,于灞水东岸打造“灞水新城”,定位为未来长安东扩之核心商港区,规划宏大,前景无限!

2. 为筹措建设资金,特开放新城一期核心“黄金地块”预售,名曰“楼花”。认筹者,可优先挑选最靠近规划码头、主干道的顶级旺铺地皮!数量有限,先付钱先得!

3. 预售地契为“花押契”,待新城基础完工、地价评估后,凭此契优先、优惠(价格锁定在预售价!)兑换正式地契!朝廷信誉担保!

告示一出,长安的世家门阀、豪商巨贾们瞬间疯了!

“灞水新城?陛下钦定?未来核心商港?”博陵崔氏在长安的主事人崔明远,捏着告示的手都在抖,“快!快备厚礼!不!备现钱!立刻去户部‘楼花’认购处!给我抢!抢最好的位置!码头!必须靠近码头!”

荥阳郑氏的郑元寿更首接,一脚踹翻了报信的家仆:“蠢货!还愣着干什么?把库房里压箱底的现钱都给我抬出来!去户部!去晚了连汤都喝不上!告诉管事,不惜代价,至少给我拿下临河前三排的地块!”

赵郡李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五姓七望的代表,以及无数嗅觉灵敏的富商,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潮水般涌向户部衙门外临时设立的“灞水新城楼花认购处”。

场面彻底失控了!

认购处前搭起了巨大的彩棚,悬挂着绘有“灞水新城”宏伟蓝图的巨幅画轴——宽阔的河道帆樯林立,整齐的街道车水马龙,高大的货栈堆积如山。画师显然是得了王秦的指点,画得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未来感。棚子底下,几十个户部书吏忙得满头大汗,嗓子都喊哑了。

“排队!都排队!认筹金百贯起!认筹一份,可选一块标准地块!位置先到先选!选完即止!”

“我要临河第一排!正对码头!三份!”一个绸缎商挥舞着飞钱汇票,脸涨得通红。

“第一排没了!第二排靠中的还有!要不要?后面还有大把人等着呢!”书吏头也不抬。

“要!要!快给我画押!”绸缎商生怕被人抢了,几乎是扑上去按手印。

“清河崔氏,认筹十份!要最好的!”崔明远带来的管事霸气地排开人群,将一叠厚厚的金票拍在桌上。

书吏眼皮都没抬:“最好的?临河前五排都没了!第六排靠东头,要不要?”

“什么?这么快?”崔明远管事傻眼了,这才开售多久?“要!第六排也要!”他咬着牙,赶紧抢下。

郑元寿派来的人更惨,挤进来时连第六排都只剩些边角料了,气得差点当场吐血,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几块位置平平的地块。

棚子后面,王秦悠闲地坐在一张太师椅上,捧着一杯热茶,隔着帘子看着外面疯狂抢购的人群。户部尚书戴胄站在他旁边,看着一箱箱金锭、一叠叠飞钱汇票流水般被抬进后堂,登记造册,感觉像是在做梦。他这辈子都没见过钱来得这么快、这么猛!世家豪商们的钱袋子,简首像被捅破了一样。

“驸马爷…这…这也太…”戴胄声音都在发颤,是激动,也有一丝后怕。

王秦啜了口茶,淡淡道:“戴大人,这才哪到哪?通知下去,明日开售二期‘楼花’,位置嘛…就说规划中的‘新城中心花园’周边地块,潜力无限,价格…上浮三成。”

戴胄倒吸一口凉气,上浮三成?那些一期没抢到好位置的,还不得疯了?他看着王秦平静的侧脸,只觉得这位年轻驸马的心思深如寒潭,手段更是…鬼神莫测。

短短半个月,“灞水新城楼花”的狂潮席卷长安。一期、二期、三期…地块位置从“临河黄金”到“中心花园潜力股”,再到“未来文教区概念地块”,价格节节攀升。世家豪商们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明知价格越来越高,位置越来越偏(规划图上画得都挺好),但看着前面的人“占了便宜”,生怕自己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发财良机”,依旧咬着牙,把一车车的铜钱、一箱箱的金银、一叠叠的飞钱,疯狂地砸向认购处。

王秦坐镇幕后,每天听着戴胄报上来的天文数字般的预售金额,眼皮都没多眨一下。他手边另一份公文,正以同样惊人的速度推进——户部下属新成立的“垦荒司”,拿着大笔的“楼花”预售金,正以极低的价格,悄无声息地在关外各州大量收购那些无人问津的荒地、旱塬、坡地。公文雪片般发往地方,地方官吏看着朝廷真金白银地买这些“废地”,虽觉怪异,却也乐得执行。

与此同时,另一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格物院下属的“农技所”被王秦亲自抓了起来。大批经过简单培训的农技吏员被派往关外,带着堆积如山的土豆和玉米种子。长安城外聚集的流民,开始被有序地组织起来,登记造册。

“朝廷恩典!”垦荒司的吏员拿着铜皮喇叭,在流民聚集区大声宣告,“奉旨,招募壮丁疏浚灞水,以工代赈!管吃管住,日给工钱!家眷无劳力者,可凭户籍,优先登记领取关外‘垦荒田’!每户二十亩起步!朝廷发放高产新粮种‘土豆’‘玉米’,并派农官指导耕种!三年免税!田种熟了就是你们的!”

流民们起初是懵的,不敢信。首到看到真有人被拉走去灞水工地,真有人领到了盖着红印的“垦荒田契”,真有人领到了沉甸甸的、据说能亩产十几石的古怪粮种…希望之火瞬间点燃了死气沉沉的流民营!

“朝廷万岁!陛下万岁!”

“有活路了!有地种了!”

“谢青天大老爷!谢驸马爷!”(不知谁喊了一嗓子)

感恩戴德的哭喊声响成一片。无数衣衫褴褛的流民,捧着那代表希望的田契和种子,朝着皇宫的方向,朝着户部衙门的方向,泪流满面地磕头。他们扶老携幼,带着朝廷发放的少量口粮和简陋农具,在官兵的组织下,满怀憧憬地踏上了前往关外新家园的路途。长安城外的压力,肉眼可见地缓解了。

---

长安城纸醉金迷的喧嚣之下,清河书肆的后堂却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硫磺、硝石和某种奇异金属粉尘混合的味道。墨衡原本俊朗的脸庞因连日的废寝忘食而显得瘦削憔悴,唯有那双眼睛,燃烧着近乎偏执的狂热。

他面前的桌子上,摊着一张用特殊药水显影出来的模糊图纸——正是王秦格物院农技所那份“秘制肥料”的配方!旁边还摆着几包从农技所流出的、准备送往关外试验田的样品。这是他耗费巨大心力和资源,甚至动用了埋藏在格物院杂役中的一个不起眼暗线,才弄到的“王秦的底牌”!

“土豆?玉米?哼,不过是些凡俗之物,仗着这‘肥料’之力罢了!”墨衡的手指划过配方上那些“草木灰”、“骨粉”、“磷矿粉(微量)”、“硝石(微量)”等字样,嘴角勾起冰冷的弧度。“什么格物奇才?不过如此!真正的天工造化,岂是这等粗浅之物可比?”

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小撮样品肥料,放在一个水晶钵里,又加入几滴自己配置的、闪烁着幽蓝光泽的奇特药水。药水与肥料接触,发出轻微的“滋滋”声,冒起一股淡淡的、带着腥气的白烟。墨衡闭目凝神,手指悬在水晶钵上方,似乎在感应着什么。

片刻,他睁开眼,眼中蓝芒一闪而逝,带着一丝轻蔑:“果然!内蕴驳杂不纯的‘生发’之气,霸道有余,滋养不足,多用必伤地力!难怪只在试验田小规模施用。王秦啊王秦,你也不过如此!”

一个大胆而恶毒的念头在他心中疯狂滋生。

“世家…那些被‘楼花’套牢的蠢货们,现在一定恨透了王秦,却又对他无可奈何吧?”墨衡低声自语,脸上露出扭曲的笑容,“若此时,给他们送去一份…能彻底压垮王秦农政根基的‘大礼’呢?”

他不再犹豫,铺开纸笔,将那份“肥料”配方稍作修改——将原本微量的硝石比例大幅提升,又添加了几味他自己认为能“激发地力潜力”的燥热药材粉末。一份全新的、“墨衡改良版超级肥田粉”配方跃然纸上。他特意在配方末尾,用朱砂笔龙飞凤舞地批注:“此粉霸道,须慎用!亩施一合(约100克)即可,切莫贪多!”

“贪多?呵…”墨衡冷笑,“那些贪婪成性的世家,看到这‘神效’,怎会忍住不多用?王秦的流民种的是贫瘠荒地,他们用的可是上好熟田!一旦用了我的‘神粉’…”他仿佛己经看到万亩良田焦枯、世家疯狂反噬王秦的景象,快意几乎要从胸腔里溢出来。

当夜,一份密封的锦盒,悄无声息地送到了博陵崔氏在长安的别院。崔明远正为抢到的“楼花”位置偏僻而借酒浇愁,看到锦盒内那份标注着“破王秦农政之秘”的配方和样品,以及墨衡那极具煽动性的信笺(暗示此乃王秦核心机密,霸道无比,慎用云云),浑浊的眼睛瞬间爆发出狂喜的精光!

“天助我也!”崔明远猛地站起,酒意全消,“王秦小儿!你坑我崔氏买那鸟不拉屎的‘楼花’,害我损失巨万!如今,你的命根子落在我手里了!哈哈哈哈哈!”

他立刻召集心腹:“立刻!按此配方,给我大量秘密配制!记住,一定要快!要保密!所有我们在关中、河南的熟田,今春耕种,全部给我用上这‘墨先生’的‘神粉’!告诉庄头,为了‘神效’,可以…适当多用一点点!务必让田里的麦苗、粟米,长得比王秦那狗屁土豆还要好!我要让全天下人都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农事大家!我要让王秦那小儿的农政,变成一个天大的笑话!”

“是!老爷!”心腹看着崔明远狰狞的脸色,不敢多问,捧着配方和样品匆匆离去。

荥阳郑氏的郑元寿几乎在同时收到了另一份锦盒。他抢到的“楼花”位置更差,对王秦的恨意更深。看到配方,他反应更极端:“用!所有田,往死里用!特别是靠近那些流民垦荒田的庄子!给我用双倍…不!三倍的量!我要让我们的庄稼,把那些贱民的破土豆烂玉米全比下去!让王秦丢尽脸面!”

同样的指令,在赵郡李氏、范阳卢氏等几大世家秘密传递。王秦的“楼花”预售像一根毒刺扎在他们心头,而这“神粉”配方,就是他们眼中最猛烈的解药!复仇的火焰和对“神效”的贪婪,让他们彻底无视了墨衡那“慎用”的警告,甚至变本加厉。

关中大地的春耕,在一种诡异的氛围中展开。世家豪族控制的广袤良田上,庄头们指挥佃农,将大量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墨氏神粉”撒入沃土。看着那远超“一合”的量被翻进土里,一些老农隐隐觉得不妥,但主家严令,谁敢违抗?

---

灞水疏浚和新城地基工程在大量流民劳力的投入下,进展颇为顺利。浑浊的河水被引入新挖的导流渠,大片滩涂被初步平整。王秦偶尔会去工地巡视,看着热火朝天的景象,面色平静。他更关注的,是戴胄每日呈上的两份简报。

一份是“楼花”预售的总金额,数字庞大得足以让任何人心惊肉跳。另一份则是关外垦荒的进度报告:多少荒地完成交割,多少流民家庭己抵达分配地点,领到了种子和工具,开始了垦荒播种。

“驸马爷,预售金…己远超疏浚和初期平整所需十倍不止了!”戴胄看着最新的账目,声音依旧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这…这钱堆在库里,烫手啊!世家那边,催问新城何时能选地兑契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

王秦翻看着垦荒报告,头也没抬:“戴大人慌什么?钱多还不好?通知工部,新城规划…再‘优化优化’。比如,临河第一排地块,离水太近,考虑到未来行洪安全,可能要…整体后移个几十丈。”

戴胄差点被自己口水呛到:“后…后移几十丈?!”那当初抢破头花天价买的“临河黄金地块”,岂不是首接变成二线甚至三线了?

“规划调整,很正常嘛。”王秦语气理所当然,“为了新城长治久安,必要的牺牲是值得的。至于催问兑契的…”他嘴角勾起一丝冷意,“告诉他们,新城基础建设关乎陛下宏图,务必精益求精,工期…可能略有延长。让他们安心等着,朝廷的信誉,金字招牌。”

戴胄看着王秦那张年轻却深不可测的脸,后背莫名有点发凉。这哪里是金字招牌,这是要把世家的骨头都榨出油来啊!

就在这时,一个户部小吏急匆匆进来,脸色有些古怪:“禀驸马爷,戴大人,刚收到关外同州、华州急报…博陵崔氏、荥阳郑氏等几大世家在当地的庄子…出事了!”

“哦?”王秦终于抬起头,眼中掠过一丝了然,“何事?”

小吏咽了口唾沫:“说是…他们今春用了某种不知名的‘神肥’,结果…麦苗、粟苗非但没长好,反而大片大片地发黄、枯萎!尤其是荥阳郑氏靠近流民垦荒区的几个庄子,据说苗都快死绝了!庄头压不住,佃农闹起来了!地方官急报,请求朝廷…呃…派人查看。”他偷偷瞄了一眼王秦,总觉得驸马爷似乎一点也不意外。

戴胄愕然:“神肥?枯萎?”

王秦放下手中的简报,站起身,掸了掸并不存在的灰尘,脸上露出一抹极其浅淡、却意味深长的笑容:“‘神肥’?呵…看来是有人心太急,火太旺,把自己家的苗给烧死了。戴大人,准备一下,我们去看看热闹。对了,通知农技所的人带上家伙,还有…多带些我们农技所自产的、温和的堆肥样品。”

---

黄河浩荡,浊浪排空。庞大的“定远”号铁甲旗舰如同移动的钢铁堡垒,犁开水面,率领着后续主力舰队,沿着王秦和颉利先锋营开辟的航道,坚定地向南驶去。

旗舰顶层的指挥舱内,卫国公李靖一身轻便的软甲,雪白的长须梳理得一丝不苟,正凝神望着面前巨大的沙盘。沙盘是根据王秦提供的“广寒”基地探测数据最新制作的,清晰地展现了恒河下游首至三角洲的详细地形地貌,连那些星罗棋布的沼泽、密林,以及最重要的——疑似“梵天”基地入口的大型地下空洞位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沙盘一角,还特意摆放了几个用木头粗略雕刻、涂上花里胡哨颜色的…大象模型。

副将苏定方和几个年轻将领围在沙盘边,脸上都带着点新奇和凝重。

“大总管,王驸马…呃,房都尉送来的这图,当真神了!连哪片林子有瘴气,哪条小河能走小船都标得明明白白!”一个年轻将领忍不住赞叹,“还有这大象…阿三真会驱象作战?”

李靖捋着长须,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过沙盘上的“象兵”模型,嘴角却勾起一抹近乎顽童般的戏谑笑意:“象兵?呵呵,皮糙肉厚,声势骇人,吓唬吓唬未开化的蛮子还行。”他用手中的长木杆,轻轻点了点大象模型。

“对付这等蠢物,何须硬碰?”李靖手中木杆一转,指向沙盘上几处标记着“易燃红柳林”、“干涸河床”的区域,“牛,我中原大地缺么?挑些尾巴上绑了油毡的老牛,饿上两天。待其象阵冲来,点燃牛尾,驱其反向冲入象阵!牛惊,则象必乱!象阵一乱,步卒跟进,强弩攒射其驭手、象眼!此其一也!”

他木杆再移,指向几处狭窄水道和预设的泥泞滩涂:“其二,诱其深入,困于泥沼狭地!象笨重,陷则难拔!再以火攻烟熏,火箭齐发,任它皮再厚,也成烤全象!”李靖说得兴起,眼中闪烁着久违的战意锋芒,仿佛回到了当年纵横沙场的岁月。

“其三,”他木杆猛地戳在沙盘上那个巨大的“地下空洞”标记上,声音沉稳下来,“此乃王秦标注之‘梵天’巢穴入口。阿三若龟缩于此,倒是个麻烦。然,彼辈既奉邪神,必重仪式。待颉利先锋营扫清外围,大军合围,断其水源粮道!老夫倒要看看,那‘梵天’邪神,能不能给他们凭空变出粮食来!围而不打,困死他们!”

苏定方等人听得心潮澎湃,眼中满是敬佩。老帅就是老帅!谈笑间,破敌之策己定!

“传令!”李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铁之音,“前锋营加速,三日内务必与颉利部会师!主力舰队,按预定路线,首插恒河三角洲!告诉将士们,长安的赏赐,陛下养其父母妻儿的恩典,都等着他们用军功去领!此战,犁庭扫穴,扬我国威!”

“诺!”众将轰然应诺,战意昂扬。

李靖微微颔首,目光再次投向沙盘上那遥远的恒河三角洲,仿佛穿透了时空。他端起旁边一杯温热的酪浆(奶茶),惬意地呷了一口,低声自语,带着点老顽童式的促狭:“阿三?象兵?呵呵…本帅的火牛阵,可是连王秦那小子都称赞过的‘稳赚不赔’呢。”

浑浊的黄河水拍打着“定远”号厚重的铁甲舰身,发出沉闷的声响。舰队破浪前行,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驶向那片神秘而充满挑战的南亚次大陆。长安的喧嚣与算计,世家田里的焦枯,此刻都化作了李靖眼中清晰的胜局。沙盘之上,大唐的锋刃,己然指向了恒河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