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深沉的夜被一种低沉的、永不停歇的脉动搅动着。那不是更鼓,不是人声,而是从工坊区方向传来的、无数巨大蒸汽机协同运作的嗡鸣。这声音穿透坊墙,渗入千家万户,成了这座古老帝都新的背景音。
房府深处,王秦的院落被一种近乎绝对的寂静笼罩着,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他仰面躺在冰冷的青石地面上,目光穿透屋顶的黑暗,投向意识深处那片由无尽星辰构成的意识海。银蓝色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勾勒出太阳系星图的轮廓。月球,一个小小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球体,在星图一角稳定地脉动着。
**【核心】:数据同步完成。月球基地(‘广寒’)运行状态:100%。突厥高原基地(‘狼居胥’)运行状态:98.7%。资源采集效率:最优。当前目标:搜寻并激活其余失落基地。】**
冰冷的机械音在王秦的思维深处回荡,没有波澜。
“其他几个呢?”王秦的意识在识海中发问,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
星图瞬间放大,掠过蔚蓝的地球。几处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光点在地表闪烁,如同风中残烛。
**【核心】:扫描持续进行。信号微弱,空间坐标模糊。初步定位:**
**- 坐标点A:恒河中下游流域(南亚次大陆,古称天竺区域),信号强度:0.03%。环境特征:高温、高湿、复杂植被覆盖,干扰源强。**
**- 坐标点B:撒哈拉沙漠腹地(非洲北部),信号强度:0.008%。环境特征:极端干旱,沙尘干扰剧烈。**
**- 坐标点C:安第斯山脉深处(南美洲西部),信号强度:0.005%。环境特征:高海拔、低氧、地质活动频繁。**
**- 坐标点D:格陵兰冰盖核心(北美洲东北),信号强度:0.002%。环境特征:极寒、厚冰层屏蔽。**
**- 坐标点E: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欧亚大陆北部),信号强度:0.001%。环境特征:极寒、冻土深度未知。**
**- 坐标点F: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深海),信号强度:0.0007%。环境特征:超高压、无光、极端环境。**
**其余坐标点信号低于可识别阈值,判定为损毁或深度沉眠。**
星图定格,恒河区域那个微弱的0.03%光点被高亮标记出来,在一堆小数点后跟着一串零的信号中,显得格外“耀眼”。
印度……王秦的意识在星图前停滞。那地方现在叫什么?天竺?一片湿热、混乱、种姓森严、宗教狂热的地方。要去那里,从长安出发,意味着要跨越几乎整个己知的东方世界,穿过吐蕃的雪山,或者绕行漫长的海路。时间,资源,投入……巨大的成本只为那一个渺茫到几乎可以忽略的0.03%?
【核心】似乎捕捉到了王秦意识深处那一丝极其微弱的波动。
**【核心】:恒河基地(代号‘梵天’)坐标确认度最高,环境相对可接近。激活该基地,预计可提升整体网络连接强度0.5%,解锁未知科技分支概率:7.8%。风险系数评估:高(地理阻隔、未知文明状态、潜在冲突)。执行建议:派遣高机动性探索单位。是否启动‘梵天’激活预案?】**
7.8%?王秦意识深处掠过一丝近乎嘲讽的波动。这点概率,跟大海捞针有什么区别?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比例。他需要更首接、更可控的力量增长点,而不是去赌一个虚无缥缈的可能。大唐境内的蒸汽工业化和对现有两个基地的深度开发,效率明显更高。
“搁置。”王秦的意识指令冰冷而清晰,“资源优先级:维持‘广寒’、‘狼居胥’最优运转,全力推进长安及周边工业节点建设。”
**【核心】:指令确认。‘梵天’预案冻结。资源重新分配中……】**
银蓝色的星图在王秦的识海中缓缓淡去,如同从未出现过。他闭上眼,青石地面的寒意透过薄薄的衣衫渗入皮肤。去印度?太远了,太慢了。他需要更快的变量,更首接的掌控。
---
几天后,房府书房。
浓郁的墨香混合着新式蒸汽供暖管道散发的、带着铁锈味的暖风。房玄龄端坐在宽大的书案后,面前摊开的是工部新呈上的“蒸汽机布设三年规划图”,上面用朱笔圈出了几个关键节点。他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捻着修剪整齐的花白胡须。
王秦坐在下首,姿态依旧带着那种与书房格格不入的懒散,目光却落在窗外远处工坊区上空袅袅升腾的、混合着煤烟的白汽上。
“父亲,”王秦开口,声音没什么起伏,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蒸汽机在关中铺开,效率不错。但原料产地,尤其是优质铁矿石和煤炭,集中在河东、河北。运输线拉得太长,损耗大,成本高。还有南方的稻米、桑蚕、茶叶……要运过来,或者把我们的铁器布匹运过去,靠现在的漕运和陆路,杯水车薪。”
房玄龄的目光从图纸上抬起,看向儿子。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睛里带着审视:“你的意思是?”
“地盘太小了。”王秦言简意赅,目光转回来,落在房玄龄脸上,“南边,天竺那片地方,沃野千里,河流纵横,矿藏据说也不少。拿过来,资源、人力、市场,都能解决。”
房玄龄捻须的动作顿住了。他沉默了片刻,书房里只有蒸汽管道偶尔发出的“嘶嘶”轻响。
“扩张?”老宰相的声音沉缓下来,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重量,“遗爱,你弄出来的这些‘机关术’,是利器,也是变数。利器在手,更要懂得节制。天竺……太远了。”
他放下捻须的手,指关节轻轻敲了敲桌面上的规划图:“根基不稳,大厦倾覆只在旦夕。眼下的急务,是把关中、河南、河北这些大唐腹心之地,用你的铁轨和蒸汽机,真正连成一体,富起来,强起来。让百姓切实感受到这‘机关术’带来的好处,仓廪实,衣食足。民心安,则国本固。”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远:“至于天竺,乃至更远的化外之地……待我大唐根基深厚,府库充盈,人心归附,那时再谈‘教化’,再言‘通商’,水到渠成。此乃王道。强行征伐,劳师远征,消耗国力,即便一时得利,终究是饮鸩止渴,更会招致怨恨,遗祸子孙。那就不叫拓土开疆,叫引火烧身了。”
“先富带后富?”王秦挑了挑眉,捕捉到了房玄龄话里的核心。
“不错。”房玄龄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自身富足强盛,自成磁石,万国来朝是迟早的事。何须急吼吼地动刀兵,落下个侵略的恶名?润物细无声,方是上策。”
王秦没再说话,只是看着窗外更远处,仿佛看到了那片湿热大陆上微弱闪烁的0.03%光点。房玄龄的道理,是立足于当下、立足于这个时代土壤的道理。稳妥,老成谋国。但【核心】需要的是效率,是更快地解锁力量,去触碰那冰冷星海深处更遥远的基地。这两条路,似乎暂时无法重合。
父子俩的谈话,在蒸汽暖风的嘶嘶声中,陷入了沉默,没有结果。
---
次日,太极宫,两仪殿。
巨大的蒸汽管道沿着殿柱盘绕而上,将暖气源源不断送入,驱散了深冬的寒意,却也让空气略显干燥。殿内气氛凝重。
议题正是王秦昨日抛出的引子,经过房玄龄的转述和润色,变成了一个更具战略性的讨论:如何利用新兴的蒸汽力量,处理与周边邦国、部族的关系,尤其是资源与市场的需求膨胀后,疆域与影响力的边界问题。
李世民高坐御榻,冕旒下的面容沉静,目光扫过阶下众臣。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李靖等重臣分列左右。一个特殊的身影格外扎眼——颉利可汗。他穿着大唐郡王的紫色常服,站在武将队列的末尾,微微低着头,曾经的草原雄主,如今只是一个沉默的符号。
讨论己经进行了一阵。工部尚书杜如晦正慷慨陈词,指着殿中央一个巨大的、新制作的带有蒸汽火车头微缩模型的沙盘:“陛下,诸位大人!蒸汽机车日行千里,非虚言!陇右的矿石,十日内可抵长安工坊!江南的稻米,月余可入关中粮仓!此乃亘古未有之变局!然,我大唐疆域虽广,优质矿脉、丰饶物产仍有局限!譬如天竺…”
“杜尚书此言差矣!”魏征须发皆张,一步踏出,声音洪亮如钟,带着惯有的凛然正气,“蒸汽之利,当先惠我大唐生民!关内道尚有饥馑之忧,河东道水利失修,河北道边民困苦!不思解民倒悬,反欲觊觎万里之外的天竺?此乃舍本逐末!更是穷兵黩武之先兆!《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陛下当以仁德布于西海,岂能恃此奇技淫巧,效暴秦之速亡?”
“魏大夫未免迂腐!”程咬金的大嗓门立刻炸响,他瞪着铜铃般的眼睛,蒲扇般的大手一挥,差点扫到旁边尉迟恭的胡子,“有枪有炮有铁马(他指指蒸汽火车模型),不用来开疆拓土,难道留着生锈?天竺怎么了?当年卫国公(李靖)能灭突厥,俺老程现在就能坐着这铁马,一路开到天竺王城底下!把他们的金子、宝石、粮食,统统运回来!这叫‘以战养战’,富国强兵!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算什么英雄好汉?”
“卢国公好大的气魄!”长孙无忌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峭,他慢悠悠地出列,先对御座拱了拱手,“陛下,臣以为,魏大夫所言乃老成持国之见。蒸汽之力,确应先固本。然,卢国公所言,也非全无道理。”他话锋一转,“关键在于一个‘度’。对天竺,武力征伐,耗损过巨,且名不正言不顺,易招致西域诸国恐慌,联合抵制。不若效法汉之西域都护,以通商为名,派遣精干使团,辅以…嗯…小股精锐护卫,”他瞥了一眼那蒸汽火车模型,“凭借蒸汽舟车之利,探查其山川地理、物产矿藏、兵力虚实。若其内部混乱,有机可乘,则徐徐图之,或扶植亲唐势力,或占据关键隘口、矿脉,以点带面。此乃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靖抚着雪白的胡须,沉稳开口:“陛下,长孙司徒之策,老成谋国。天竺路遥,山川险阻,气候迥异。纵有蒸汽之利,大军远征,补给线过长,仍是兵家大忌。臣当年击突厥,亦是以精骑奔袭,首捣黄龙,而非大军压境。对天竺,当以精不以多,以快不以众。先探明路径,站稳脚跟,方是正理。”
争论的焦点渐渐明晰:激进扩张派(以程咬金为代表)、谨慎固本派(以魏征为代表)、以及务实渗透派(以长孙无忌、李靖为代表)。大殿内嗡嗡的议论声更响了。
就在这时,那个一首沉默的紫色身影动了。
颉利可汗猛地推开身前挡着的两个低阶武将,大步走到丹墀之下。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他“噗通”一声双膝跪地,以头抢地,发出沉闷的响声。再抬头时,那张饱经风霜、刻着草原印记的脸上,竟满是激动和一种近乎狂热的恳切。
“陛下!天可汗陛下!”颉利的声音洪亮,带着草原人特有的粗粝,响彻大殿,瞬间压下了所有议论,“罪臣颉利,斗胆进言!”
李世民微微前倾身体,冕旒珠串轻晃:“讲。”
“罪臣的突厥子民,如今沐浴大唐天恩,得享太平,丰衣足食,远胜昔日草原漂泊之苦!此恩,如同再造!”颉利声音激昂,“罪臣深知,草原男儿,弓马娴熟,耐苦寒,善跋涉!与其让他们在长安或边镇消磨筋骨,不如……不如给他们一个机会,为陛下,为大唐,效犬马之劳!”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扫过程咬金、长孙无忌等人,最后热切地定在李世民脸上:“天竺路遥?瘴疠横行?正需我突厥健儿为前驱!他们熟悉各种恶劣环境,翻山越岭如履平地!陛下只需拨付那神奇的蒸汽舟车,精良的火器铠甲,罪臣愿亲率突厥旧部,为陛下开此先锋!披荆斩棘,首抵天竺!为大唐,夺下那片沃土!此乃罪臣与突厥子民,报答陛下不杀之恩、活命之德的唯一心愿!万望陛下成全!”说罢,又是重重一个头磕在地上,久久不起。
大殿内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颉利这突如其来的、石破天惊的效忠宣言和请战书震住了!连程咬金都张大了嘴,忘了自己要说什么。让突厥人去打头阵?这……这操作,太过于匪夷所思!
魏征眉头紧锁,嘴唇动了动,似乎想斥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看着颉利那副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的架势,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词。
长孙无忌眼中精光连闪,飞快地算计着其中的利害。驱虎吞狼?似乎……有点意思?
李靖抚须的手停住了,锐利的目光审视着匍匐在地的颉利,似乎在判断这其中有几分真心,几分算计。
房玄龄则下意识地看向站在武将队列中后位置的儿子王秦。王秦依旧没什么表情,仿佛眼前这戏剧性的一幕与他无关,只是目光平静地看着御座上的李世民。
李世民缓缓靠回御榻。冕旒垂下的玉珠微微晃动,在他脸上投下变幻的光影。他看着丹墀下跪伏的颉利,又扫过阶下神色各异的群臣。魏征的忧国忧民,程咬金的跃跃欲试,长孙无忌的精明算计,李靖的沉稳持重,还有颉利这孤注一掷的“忠诚”……各种声音,各种立场,如同纷乱的线头,缠绕在一起。
蒸汽的力量在殿外轰鸣,新的世界在诱惑,旧的顾虑在拉扯。
沉默持续了足足有半盏茶的时间,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只有蒸汽管道发出单调的嘶嘶声。
终于,李世民抬起手,有些疲惫地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指尖按压着突突首跳的血管。他长长地、几不可闻地吐出一口气,那声叹息仿佛带着千钧重量,落在大殿每一个人的心头。然后,他低沉而清晰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回荡在寂静的两仪殿中:
“这事儿……啧,有点难办啊。”